吳崇平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二人民醫院內科 南康 341411)
淺表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由幽門螺桿菌(Hp)感染、飲食和環境因素、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慢性胃炎[1]。據報道,Hp 感染作為淺表性胃炎發作最重要原因之一,主要通過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和自體免疫三種免疫反應,引起黏膜血管舒張/收縮紊亂及破壞黏膜屏障作用,誘發黏膜血流量下降,進而發展為黏膜慢性炎癥反應[2~3]。艾司奧美拉唑治療是臨床常用于治療各種胃炎的用藥方案,有研究報道,質子泵抑制劑艾司奧美拉唑對Hp 陽性感染相關的胃炎具有不同的療效[4~5]。但艾司奧美拉唑在Hp 陽性淺表性胃炎治療中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尚未有相關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不同劑量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治療Hp 陽性淺表性胃炎,評價其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10 月入醫院治療的60 例Hp 陽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低劑量組、標準劑量組和高劑量組。高劑量組男10例,女 10 例;平均年齡(34.52±6.51)歲。標準劑量組男 11 例,女性 9 例;平均年齡(35.72±7.45)歲。低劑量組男 10 例,女 10 例;平均年齡(34.98±6.86)歲。三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為慢性胃炎、Hp 檢測結果為陽性;年齡≥23 歲;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心肺功能不全;對本研究藥物過敏。
1.2 治療方法 每組在服用克拉霉素片和阿莫西林膠囊的基礎上,服用不同劑量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治療。其中基礎治療方法為:克拉霉素緩釋片(國藥準字 H20052746)0.5 g,2 次 /d,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13020726)1 g,1 次/d。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國藥準字 H20046379):低劑量組 20 mg,1 次 /d;標準劑量組 20 mg,2 次 /d;高劑量組 40 mg,2 次 /d。均飯后半小時口服,治療周期為2 周,在停藥4 周后復查呼氣試驗。
1.3 觀察指標
1.3.1 臨床癥狀積分評估 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 年)》[6]相關癥狀評分標準。癥狀評分為0(癥狀消除)、1(輕)、2(中)、3(重)四級,各項分數相加,分別計算各組治療前和治療2 周后臨床癥狀總積分,總積分越低說明生活能力恢復越好。
1.3.2 Hp 根除率 停藥4 周后復查呼氣試驗,采用14C-尿素呼氣檢測各組在治療后Hp 感染情況,根除率=Hp 陰性例數/總例數×100%。
1.3.3 臨床總有效率 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 年)》[6]相關效果評估標準。治愈為病理癥狀消失,恢復正常生活能力;顯效為病理癥狀顯著好轉,基本恢復生活能力;有效為病理癥狀有好轉,生活能力有改善;無效為病理癥狀無變化,生活能力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4 相關血清學指標 各組在治療前后各抽取5 ml 靜脈血,并靜置30 min 后,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中促胃液素(GAS)、促胃動素(MTL)和生長抑素(SS)水平。
1.3.5 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各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發熱、皮疹、胃腸道反應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 周后高劑量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標準劑量組的70.00%,且標準劑量組高于低劑量組的35.00%(P<0.05)。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三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三組臨床癥狀積分及總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三組臨床癥狀積分及總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高劑量組低于標準劑量組,標準劑量組低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2。
表2 三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2 三組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P(高 - 標):為高劑量組與標準劑量組比較;P(標 - 低):為標準劑量組與低劑量組比較。
組別 n 嘔吐治療前 治療后腹脹治療前 治療后反酸治療前 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高劑量組標準劑量組低劑量組P(高 - 標)P(標 - 低)20 20 20 2.76±0.36 2.79±0.30 2.81±0.33 0.652 0.645 0.10±0.03 1.13±0.30 2.20±0.23 0.000 0.000 2.78±0.16 2.82±0.10 2.83±0.19 0.562 0.573 0.09±0.02 1.09±0.13 2.32±0.14 0.000 0.000 2.84±0.16 2.90±0.10 2.80±0.19 0.624 0.617 0.11±0.06 1.03±0.23 2.12±0.33 0.000 0.000 8.24±0.76 8.30±0.63 8.28±0.59 0.613 0.663 0.30±0.04 3.21±0.43 5.52±0.73 0.000 0.000
2.3 三組Hp 根除率比較 停藥4 周后復查呼氣試驗,Hp 根除例數:高劑量組19 例,標準劑量組15例,低劑量組9 例。高劑量組Hp 根除率為95.00%,高于標準劑量組的75.00%,且標準劑量組高于低劑量組的 45.00%(P<0.05)。
2.4 三組血清GAS、MTL 和SS 水平比較 治療2周后,各組血清GAS、MTL 和SS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高劑量組GAS、MTL 和SS 水平低于標準劑量組,標準劑量組GAS、MTL 和SS 水平低于低劑量組(P<0.05)。見表 3。

表 3 三組血清 GAS、MTL 和 SS 水平比較(ng/L,x ±s)
2.5 三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三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表4 三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胃炎作為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引起的一種胃黏膜炎癥疾病[7~8]。有研究報道,Hp 陽性感染是誘發慢性胃炎最常見病因之一,其感染后可引起胃黏膜出現嚴重的炎癥損傷[9~10]。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在結構上屬于奧美拉唑(S)-構型旋光異構體,在生理作用上能抑制質子泵作用,即為質子泵抑制劑,常作為治療臨床治療胃潰瘍和消化道出血,其可抑制H+/K+-ATP 酶,對正?;A生理和因刺激誘導的胃酸分泌均具有良好的生理抑制作用[11~12]。據研究報道,含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的三聯療法治療Hp 感染慢性胃炎,其臨床療效和Hp 清除率較高[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對Hp 根除率(95.00%) 顯著高于標準劑量組(75.00%),且遠高于低劑量組(45.00%),表明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高劑量治療對Hp 感染淺表性胃炎患者Hp 根除具有一定的增強作用。此外,高劑量組各項癥狀積分均顯著低于標準劑量組和低劑量組,表明高劑量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對Hp 感染淺表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作用更加顯著。
胃腸激素是胃腸黏膜細胞所能分泌的所有激素總稱,其廣泛參與調控生理代謝[15~16]。其中GAS、MTL 和SS 是最常見的胃腸激素,GAS 能促進食管和胃的括約肌以及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縮,并刺激胃酸、胰酶、膽汁、小腸液等的分泌;MTL 調節胃腸道運動的主要激素之一,誘發消化間期移行性運動復合波,加強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加速胃的固體和液體排空[17];SS 作為一種常見的神經激素,具有較廣泛的生理作用,具有降低淋巴細胞活性,影響細胞因子分泌,調節T 細胞分化和功能及具有抗炎、抗增殖作用[18]。本研究結果顯示,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高劑量組治療后GAS、MTL 和SS 三種激素水平降低程度均低于標準劑量組,以及遠低于低劑量組,表明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高劑量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體內GAS、MTL 和SS 等胃腸激素水平,減輕胃腸道反應,增強機體抗炎能力。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可降低H+/K+-ATP 酶(質子泵)活性,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腸黏膜細胞分泌胃腸激素[19~20]。綜上所述,采用艾司奧美拉唑腸溶片高劑量治療Hp 陽性淺表性胃炎,能有效提高患者Hp 根除率,降低患者胃腸激素水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具有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