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積水潭醫院主任醫師 高鵬驥
上周門診,遇到一位因尿黃來看病的老奶奶。最初以為是結石造成了膽道梗阻,但CT發現是膽囊癌發生肝轉移導致的黃疸,已經沒有好辦法了。家屬說10多年前醫生就建議手術切除膽囊,但老人的膽囊結石一直沒有癥狀,就沒有做手術。
事實上,膽囊結石誘發膽囊癌是慢性長期刺激的結果,并不需要膽絞痛或急性膽囊炎的過程。除了膽囊結石以外,誘發膽囊癌的高危因素還有很多。
膽囊結石 最重要的膽囊癌致病原因,結石越大、病史越長,發生膽囊癌的風險越高。
膽囊息肉樣病變 膽固醇性息肉一般不會癌變,導致膽囊癌的主要是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生長相對較快,直徑超過1厘米、基底部囊壁增厚、超聲多普勒可探。
膽囊腺肌癥 存在癌變風險,尤其是節段型腺肌癥患者易合并膽囊結石,癌變風險較高。
膽囊癌的致病因素還有:瓷化膽囊、膽囊壁間結石、萎縮膽囊等;膽胰管匯合異常、先天性膽管囊腫、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炎癥性腸病、糖尿病等疾病。遺傳因素可能也參與了部分膽囊癌的發生。
膽囊癌的病因較為明確,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篩查高危人群,對較高癌變風險者實施預防性膽囊切除。
普通人群發生膽囊癌的風險很低,每年正常體檢即可,做一次肝膽B超,測一次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血清(CEA)和糖類抗原199(CA199)。
存在前述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加強篩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建議每6個月測一次CEA和CA199,同時做一次肝膽B超檢查。
普通人群應盡量做到生活規律,均衡膳食,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不吸煙、少飲酒,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加工肉類制品,不吃發霉變質的食品。存在高危因素者,當達到以下指征時,建議接受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治療,預防癌變:
膽囊結石 結石超過2厘米,伴膽囊壁厚度超過4毫米,結石充滿膽囊,病史超過10年者。
膽囊息肉樣病變 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息肉基底部膽囊壁增厚,常規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到息肉存在明顯血供。
膽囊腺肌癥 節段型膽囊腺肌癥,彌漫型膽囊腺肌癥,局灶型膽囊腺肌癥增長迅速者。
此外,膽囊萎縮、瓷化膽囊、膽囊壁間結石患者也應盡早接受預防性膽囊切除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