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 鮑秀蘭

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長高個,特別是本身個子不太高的父母,更希望寶寶不要隨了自己的身高。于是,許多父母就想辦法讓孩子長高,比如,給孩子補鈣,使用拉伸器,吃增高產品……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坊間有許多關于長高的傳言。這些傳言真假難辨,但更多的父母都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對待。
其實大可不必,搞清楚了之后,就會知道那些事是不是應該做,什么樣的方法才真正有助于寶寶長高。
Yes!運動確實能讓孩子長得更高,經常鍛煉的孩子比不鍛煉的孩子平均會高出4~8厘米。
這是因為身高增長是由生長激素控制的,運動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的好方法。運動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改善骨骼的營養,使骨骼生長加速。同時,運動還能增進食欲、改善睡眠質量、讓寶寶心情愉快,這些都是身高增長的必要因素。
家長須知盡管多運動有利于長高,但運動也要適當,注意方式和時間。如果過度運動,則會影響孩子的生長,可能造成孩子疲勞性骨折、疲勞過度、飲食功能失調等問題。
No!很多人都覺得“舞蹈、武術等運動員往往個子不高”,因而認為這類運動項目會耽誤長個子。
實際上,舞蹈和武術等屬于韌帶拉長的運動,可以促進長骨的伸展,是有利于身高增長的。
之所以這幾種運動員往往個子不高,是由于這類項目對于矮個子的人更適合。在挑選運動員的時候,會優先考慮未來身高不是特別高的人選,而不是因為練了這類運動導致個子長不高。
家長須知有些運動,如舉重這種非縱向拉伸的運動,對于長高可能會有一些阻礙作用。
其實,不必局限于一些專業的運動,寶寶隨意的蹦蹦跳跳,哪怕是翻身、爬、拍球、跑等,也都可以起到促進生長的作用。
Yes!千萬不要覺得睡眠打鼾說明寶寶睡得香、睡得好。打鼾時,寶寶不能進入深睡眠狀態,從而影響生長發育。因為大約有70%~80%的生長激素是在睡眠時分泌的,寶寶熟睡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速度更快。
另外,嚴重打鼾時,可能會引起寶寶在睡眠時呼吸暫停,導致大腦缺氧,進而影響智力。
家長須知如果有打鼾、磨牙等情況,應該及時帶寶寶就醫,對癥治療,以免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
Yes!研究表明,心情總是抑郁的寶寶身高往往比樂觀開朗的寶寶矮,這是因為情緒低落時,生長激素的分泌會減少。也有研究顯示,缺少母愛的寶寶,其身高也會受影響。
No!骨齡檢測可以對實際年齡和骨骼年齡進行對比,可以衡量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但是并不是生長發育越早越快的寶寶,其骨齡也越大。
判斷寶寶生長發育是否正常主要依據寶寶的身高曲線圖,如果寶寶的身高曲線圖正常發展,而且寶寶的身體狀況包括疾病狀況都很正常,就無需檢測骨齡。
家長須知如果寶寶的身高曲線圖出現下降或停滯,身體其他方面也出現異常,則應該帶寶寶到醫院進行骨齡檢測等相關檢查,在醫生幫助下查找原因或者進行醫學干預。
No!牛奶中富含鈣元素,而鈣正是骨骼生長的重要原材料,喝牛奶對于身高和骨骼健康是有好處的。
多年來的研究表明,堅持每天喝適量的牛奶不僅能促進兒童少年的體格發育,還能使他們的骨骼變得更致密(也就是提高骨量),減少他們將來發生骨折的危險性。
但牛奶并不是喝得越多孩子就會長得更高,如果把牛奶當水喝,就會喝進去大量的脂肪;而且奶喝多了也會占用胃腸道容積,其他食物就吃得少了,不利于孩子吃飯,反而會影響其他的營養吸收。
家長須知只要是正常的飲食,都能滿足孩子對鈣的需求。家長可以這樣安排奶量:<3月齡:500~750毫升/天;4~6月齡:800~1000毫升/天;7~12月齡:600毫升/天;13~24月齡:500毫升/天。
No!營養是保證身體發育的重要環節,足夠的營養可以促進骨骼軟骨細胞分裂增加,有利于身高增長。但是營養過剩也可能會造成肥胖、性早熟等多種問題,延誤身高增長。多吃高蛋白食物也是如此,也許會加速骨骼生長,但是同時多余的高蛋白從身體當中代謝不出去,反而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家長須知0~6月齡寶寶:推薦媽媽親喂,同時盡早抱到戶外活動或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
6~12月齡寶寶:6個月開始逐漸添加母乳外的輔食,遵循“單一到多樣,由稀到稠,由粗到細,由少到多”的原則,先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先添加谷類、果蔬,后魚、蛋、肉,少糖、無鹽、無調味品。
13~24月齡寶寶:選擇營養豐富和易消化的食物,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類為主,同時還需供給含優質蛋白質的魚類、禽類、蛋類、豆類和奶類等,為寶寶提供全面而均衡的營養,以滿足寶寶每日的生長、發育的需要。
No!所謂的“增高針”,其實就是生長激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孩子長個,但父母千萬別盲目給孩子打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的使用需要明確的適應證,如生長激素缺乏癥、特發性矮小癥、小于胎齡兒、特納綜合征、普拉德-威利綜合征、短腸綜合征等。
對于不同的診斷、不同的治療年齡、骨齡等,生長激素的最終療效也不一樣,比如特納綜合征的治療效果相對就沒有生長激素缺乏癥的效果好。
家長須知使用生長激素,一定要經過專業的兒童內分泌醫生的評估,確定具有明確的適應證才可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