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老年人的形象通常是虛弱、疲倦、行動遲緩或精神不振。對于這些癥狀,老人自己也多不太在意,有時也覺得不舒服,但也多認為已無能為力。其實,這些都不一定是正常的老化,可能是患上了衰弱癥。

衰弱癥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認為是一種以接觸于環境壓力源后死亡或衰弱風險增加為特征的綜合性病癥。換句話說,是在不喪失功能的情況下,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
目前,衰弱癥的醫學診斷主要基于著名老年醫學專家弗里德在2001年提出的5個特征,即:
1.無意識的顯著體重減輕:1年內體重減輕超過5公斤或5%。
2.精疲力竭:每周感到疲倦超過3天,可以預測殘疾和死亡。
3.步行速度慢:10秒內步行小于8米,可預測疾病治療預后不良。步行速度每增加0.1米/秒,衰弱和死亡的風險就會降低12%。
4.虛弱/肌肉力量下降:握力下降(男性小于26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可以預測疲勞、殘疾、發病率和死亡率。握力差的老年人患衰弱癥的風險高6倍。
5.低體力活動:男性每周消耗少于383卡路里,女性每周消耗少于270卡路里。
如果一個人(不僅是老年人)滿足其中3個或更多特征,則被認為是衰弱的。滿足其中1或2個條件為衰弱癥前期,都沒有則被認為是健康的老年人。
此外,譫妄(神志不清)、反覆肺部和尿道感染,也是老年人衰弱的跡象之一。
患上衰弱癥的老年人特別容易生病,如衰弱會增加老年人發生心臟病、中風,以及肺部感染、意識模糊和跌倒等不良事件的風險。即使是輕微的疾病,也容易導致一些不良后果,如精神錯亂、跌倒、骨折、行動不便、殘疾、營養不良、多種藥物(使用5種或更多藥物)、醫療費用增加(衰弱者的醫療費用和護理費用幾乎是非衰弱者的兩倍)、復發住院、住院治療,其死亡的平均風險增加15%~50%。
但是有一點每個人都必須明白:并非每個老年人都會衰弱;被診斷為衰弱癥仍有逆轉的機會。因此,早期識別老年人衰弱的癥狀,及時診斷和干預,將有機會在不良結局發生之前將衰弱逆轉到衰弱前甚至健康狀態。
衰弱癥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衰老、缺乏運動、營養不足、惡劣的環境、外傷、疾病和藥物均可能導致衰弱癥。
在性別方面,老年女性衰弱癥的發生率高于老年男性。與已婚長者相比,未婚、離婚或喪偶的長者體弱的風險更高,因為他們大多獨居,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系較少,并且可能與社會有不同程度的孤立,會有一定的孤獨感。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癥和癡呆癥也會導致衰弱癥。
年齡越大,身體衰弱癥的風險就越高,因為身體素質和器官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年輕人生病時,容易恢復到相對健康的狀態,可是這種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疾病也是衰弱癥的危險因素。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比沒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容易患衰弱癥。服用多種藥物、濫用藥物都會增加衰弱癥的風險。
營養不良、肌肉減少則與衰弱相互影響,并易形成惡性循環。如營養不良會導致衰弱,這會增加跌倒、肌少癥和肌肉力量下降的風險。下肢肌力明顯下降,會直接影響平衡,更容易摔倒。如果跌倒和骨折導致不能活動和減少日常活動,老年人可能會變得更衰弱,肌肉流失更快。
當然,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壓力大、久坐或臥床等,也會增加衰弱癥的風險。
據估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十分之一存有衰弱癥,而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則高達一半。好消息是衰弱癥可以逆轉。研究表明,運動和補充蛋白質,是兩個關鍵的治療方法,也是最有效和最簡單的預防措施。
運動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功能最有效的方法。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延緩虛弱。應該鼓勵家里的老人多參加多元化的活動。運動最好每周在家進行5天,每次約20至25分鐘,包括手臂和腿部的強化訓練,以及身體平衡和協調訓練。
但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應根據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來確定,運動的類型可根據個人興趣而定。運動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步行、快走、有氧運動、舞蹈、太極拳、跑步和游泳等。
營養干預扮演重要角色,可改善營養不良和體重減輕的衰弱者,降低死亡率。日常飲食應包括牛奶、雞蛋、肉類和魚類,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質,有助于保持體重和肌肉質量。至于Omega-3脂肪酸,它可以改善食欲和體重。此外,補充維生素D可以提高下肢的力量和功能。對于食欲不振或住院的老年人,口服高能量和蛋白質含量的營養品,可以改善他們的營養狀況。
此外,老年人經常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并發癥。積極管理疾病,特別是關注可逆性疾病,評估藥物的合理使用,停止不必要的藥物治療,可有效改善衰弱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