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阿慶
(龍巖市永定區林業局,福建龍巖 364000)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是我國南方重點林區縣之一,林業是永定區的一大優勢、一大保障、一大潛力。長期以來,松類樹種作為永定區造林主要先鋒樹種和用材樹種,在國土綠化、生態保護、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松林占比大、純林多,樹種結構單一、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質量差和林分穩定性弱等問題,易受到森林火災和林業有害生物的雙重威脅。特別是近年來,永定區周邊地區基本是松材線蟲病疫區,一旦松材線蟲病大面積傳播,馬尾松林分將會遭受毀滅性破壞和難以估量的經濟和生態損失。為保護森林生態安全,調整林分樹種結構,提高森林質量,有效遏制松材線蟲病的擴散蔓延,龍巖市永定區現根據相關政策,結合松林資源現狀,按照松林改造提升采伐方案及營造林技術要求,為馬尾松松林改造和提升工作探索出一條高效之路。
龍巖市永定區土地總面積22.23 萬hm2,其中林地面積17.46 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78.5%,有林地面積16.70 萬hm2,全區森林覆蓋率75.1%,山地植被以芒萁骨、桃金娘、五節芒為主。永定區森林總蓄積量1 182.8 萬m3,全區(不含市管仙崠林場)現有生態公益林面積4.45 萬hm2,列入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商品林面積6.41 萬hm2。
永定區現有松類林分的總面積為11.23 萬hm2。1)按樹種組成分:松類樹種2.31 萬hm2,占總林分面積的80%以上,占松林總面積的20.56%。2)按起源分:人工林面積2.85 萬hm2,占25.38%;天然林面積8.38 萬hm2,占74.62%。3)按功能分:商品林面積7.99 萬hm2,占71.15%;生態林面積3.24 萬hm2,占28.85%。4)按齡組分:成過熟林面積5.24 萬hm2,占46.66%;幼中近熟林面積5.99 萬hm2,占53.34%。5)按起源和森林類型分:天然起源生態林面積2.71 萬hm2,占24.13%;天然起源商品林面積5.67萬hm2,占50.49%;人工起源生態林面積0.54 萬hm2,占4.81%;人工起源商品林面積2.31 萬hm2,占20.57%。
龍巖市永定區林業目前所面臨的安全隱患主要來自2 個方面。1)松材線蟲病擴散蔓延的威脅。龍巖市永定區東與南靖縣、平和縣接壤,南與廣東省大埔縣、梅縣區交界,西與上杭縣相鄰,北與新羅區毗鄰。2021 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告的松材線蟲病疫區包括與永定區交界的上杭縣、南靖縣、大埔縣、梅縣區,永定區3 面都是松材線蟲病疫區,面臨著松材線蟲病擴散蔓延的風險,而且部分鄉鎮已經出現高度疑似松材線蟲病枯死木,為了移除、處理這些枯死木已經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2)森林火災的威脅。永定區松林面積11.23 萬hm2,面積較大,松樹含有大量松脂,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撲救十分困難。
通過松林改造,有效伐除松材線蟲病寄主樹種,種植其他闊葉樹種,調整優化林分樹種結構,著力構建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對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和森林火災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如表1 所示,永定區2021 年松林改造提升行動實施面積共計1 660 hm2。1)按技術類型分:擇(間)伐改造提升實施面積1 366.0 hm2、帶狀采伐改造提升156.4 hm2、皆伐改造提升137.6 hm2。2)按權屬單位分:集體林815.7 hm2、國有林844.3 hm2(其中示范點面積26.3 hm2)。松林改造提升行動堅持“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與森林防火優先、災害高風險區優先、集中分布區優先”的原則,計劃每年采取松林改造提升技術措施,逐步優化林分樹種結構,構建健康、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到2025 年馬尾松林分面積占比每年下降1 個百分點以上。

表1 2021 年松林改造提升項目實施面積表 單位:hm2
松林改造主要是降低馬尾松在林中的比重,優化森林整體結構,降低松材線蟲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等,同時嚴令禁止借松林改造名義亂砍濫伐,以免對公益林、天然林造成破壞。
松林改造提升技術主要有3 種,即帶狀采伐改造提升、擇(間)伐撫育改造提升、皆伐改造提升。造林以適地適樹為原則,選擇種植杉木、木荷、楓香、楊梅、油茶等鄉土樹種,增加闊葉樹的比例。各項技術措施優先在馬尾松樹種組成80%及以上的林分實施,鼓勵在馬尾松樹種組成60%及以上的林分實施。國家公園、風景園區等生態保護區以單株清除方式進行。造林時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林地清理和整地方式,鼓勵不煉山造林,選擇一級苗、優先選用容器苗,鼓勵營造多樹種混交林[1]。
4.1.1 帶狀采伐改造提升
帶狀采伐改造適用于松類樹種占70%以上的林分和營造木荷防火林帶的林分,采伐帶寬度不大于20 m,保留帶寬度不小于采伐帶寬度,采伐面積控制在30%~49%。帶狀采伐改造提升要求選擇速生、珍貴、適應性強的樹種造林,營造混交林和木荷防火林帶。
4.1.2 擇(間)伐改造提升
擇(間)伐改造適用于松類樹種占20%以上的林分,可結合森林撫育間伐措施同步進行,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只能采伐松樹,擇伐后保留木不少于450 株·hm-2,禁止采伐鄉土闊葉樹。擇(間)伐改造提升要求擇伐后補植套種優良苗木,樹種選擇鄉土闊葉樹,人工措施促進闊葉樹生長,也可采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封山育林等近自然經營方式。
4.1.3 皆伐改造提升
皆伐改造適用于松林線蟲病(含高度疑似)發生的小班的松林,因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確需采伐的松木,松樹為優勢樹種的成過熟人工商品林,郁閉度在0.3~0.5的松樹為優勢樹種的低產林,優先安排在發生松材線蟲病(含高度疑似)的小班及其毗鄰小班實施。嚴禁采伐珍貴樹種,天然林、生態公益林中的闊葉樹應予以保留。
選擇速生、珍貴、適應性強的樹種(木荷、楓香、千年桐、油茶等)造林,提倡營造混交林,提高防疫、防火能力。
4.2.1 采伐管理
疫點鄉鎮與非疫點鄉鎮應采取不同的采伐管理辦法。疫點鄉鎮的松木,只可在10 月至次年3 月間進行采伐,并且需進行除害處理。枯死木的伐樁必須嚴格進行除害處理,木段和1 cm 以上的枝丫就地處理,活立木的伐樁控制在一定高度內即可。未出現疫病的地區,正常情況下全年可進行采伐,直徑大于1 cm 的枝丫不需要進行處理,采伐山場視情況決定是否清理,若采伐中發現不明原因枯死的松樹,應立即采取疫點地區松木管理策略[2]。
4.2.2 松木運輸與除害管理
松疫木的運輸應就地完成除害處理,松疫木運輸需噴施紅色標志,并且嚴格規劃運輸路線,不可運往非疫點地區進行除害處理或者途徑非疫點鄉鎮。市域內疫木憑除害處理通知書運輸,任何松木不得出龍巖市永定區管轄范圍,疫木處理達到標準后,才可持植物檢疫證書跨地區運輸。疫木除害處理場所應全封閉管理,疫木與無病害松木分開放置。松疫木需在天牛羽化期前完全進行除害處理,除害流程、管理流程等符合程序,構建疫木來往臺賬,除害場所外設立多個警示牌,杜絕未經除害處理的疫木出廠[3]。
4.2.3 松木加工監管
構建松木加工臺賬管理制度,林業站應指導加工企業構建松木加工進出倉臺賬,強調松木加工的相關規定。永定區疫點地區的松木需要10 月至次年3 月內全部進行除害處理,可在采伐現場即時處理或運往除害處理指定場所處理。實行檢疫封鎖,全面禁止全轄區內,未經過處理的松疫木流入外地,停止對未經除害處理的松木及產品植物檢疫證書的簽發,停止加工厚度超6 mm 的松木板材[4]。
為便于工程建設的管理和觀測林地、林木的動態變化,在工程區選擇立地條件、林分生長狀況和坡位相同的地段,設立未實施和實施改造措施的監測或對照樣地,同時在樣地的西北、東北、東南與西南角點設置水泥樁,樣地面積為667 m2,規格為25.82 m×25.82 m[5]。
發展木材加工是做好松林改造提升行動工作的重要措施。1)按照因地制宜原則,結合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及時提供扶持,放寬部分企業的加工許可,降低企業加工木材的投入成本,并提高加工效率。2)招商引資,做好木材加工項目篩選、儲備等工作,興辦木材加工企業[6]。
4.5.1 簡化采伐審批
開通權源依據綠色通道,解決林農因林權證過期、遺失及未辦理林權證等各種影響采伐證辦理等堵點問題,縮短時間以加快松林改造提升進度。
4.5.2 資金政策傾斜
大幅調降松木營林有償投資回收價格,中央、省級財政造林補助資金優先向松林改造提升山場傾斜,松改造林全部納入補助范圍。為滿足松改所需,單項安排森林采伐限額指標用于松林改造提升采伐。
4.5.3 提升廣大農林生態意識
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積極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林草興則生態興”“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等生態文明理念,讓生態文明理念走村進戶,提高廣大林農和森林經營單位的生態意識。另外,根據《關于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鼓勵支持各地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為主的林下經濟,全力推進、積極探索森林價值的評價和轉化,積極推進林業碳中和試點,創新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的通道,真正實現“不砍樹也致富”。
2021 年松林改造提升工程建設完成后,可推進永定區松林林分樹種結構的優化進程,更好地體現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優化森林資源結構,科學營造混交林、培育復層林,精準提升松林質量和生態功能。同時,還能促進森林生態系統穩定,豐富生物多樣性,美化森林生態景觀,增強森林御災能力,逐步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水平,保護松木林分健康,助推“創業創新秀美厚德新永定”建設,推動永定區林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