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耀華 俞文燁
7月20日,天目山下的臨安區天氣“火熱”。108 位區人大代表進站、99 位選民代表參與……該區22 個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天目有約日”選民接待活動現場,氣氛同樣熱烈。
“天目有約·民主匯”是臨安區人大常委會探索基層單元建設的重要載體。區人大常委會在融合太湖源鎮“源頭有約”、青山湖街道“青和議”圓桌匯等經驗做法基礎上,創新打造這一載體,助力基層單元運行集成化、常態化、規范化、智能化。
構建“一核+多星”工作架構。以區代表聯絡總站為核心,統籌、指導、服務、監督轄區20 個代表聯絡站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總站通過“專班+輪值”模式運行,各代表聯絡站按照“月月有安排”“季季有監督”“年年有評議”的工作要求常態化運行。
構建“固定日+全天候”運行方式。固定每月20日為“天目有約日”,全區各代表聯絡站集中組織人大代表和居民議事會成員開展監督推動、宣傳宣講、為民辦實事等活動。同時,亮出聯絡站活動碼、代表碼;在全區范圍選聘400 余名民情觀察員,擴展聯系對象的廣度。
構建“3+X”工作機制。建立各站點聯動、“全鏈條”處理和“激勵式”督查考評等機制。總站每月匯總“天目有約日”需多跨協同解決事項(由基層聯絡站提交),分析研判后組織輪值代表進站開展面商、交辦、反饋,并牽頭全區各聯絡站協同推動問題解決。
構建“1+2+2+N”數字化應用體系。在承接省市人大基層單元場景架構設置基礎上,增量開發應用新場景,通過完善一艙、兩碼、兩端和N 個數字化應用場景,建立了全區互聯互通的數字聯絡站系統,加速民情民意線上分流處理,提升代表意見建議處理效率。
門常開,人常來,離民意越“近”,帶來的獲得感越“實”。截至目前,臨安區各代表聯絡站開展集中接待選民活動40 次,組織代表走訪選民191 次活動,切實增強了代表和群眾的“親密度”;圍繞“六訪六促”“助力八大攻堅”等主題,組織代表開展活動81次,收集意見建議10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