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勇松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轄10個鄉鎮,有175個村、4個農村社區。近年來,涵江區借力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契機,通過進一步壓實責任、配強班子、拓寬思路、落實保障、完善機制等措施,積極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黨建引領富民強村。2020年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0427.93萬元。

堅持力量到位,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壓實各級責任。成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明確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責和詳細分工,促進各項任務分解到部門、落實到村戶。強化全區各級黨組織“一把手”抓黨建的主動性,把推進黨建引領富民強村列入黨建工作責任狀,逐級傳導工作壓力,形成“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抓黨建”的生動局面。二是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把村級班子自身建設作為推進和鞏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要環節,注重發揮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帶動引領作用,在致富帶頭人、實用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者等人員中物色優秀人選,引導培養成村干部,助推班子成員由“致富能人”向“強村能人”轉化。實行目標管理制度,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和化解債務納入村干部考評管理內容,制定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計劃,加強村“兩委”班子任期承諾制度執行的監督與管理。三是加強派駐干部配備。選派駐村蹲點干部和駐村任職第一書記,幫助村里一起謀思路、聯項目、促對接,有力地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如莊邊鎮萍湖村在駐村第一書記的溝通聯系下,通過引進項目、強化服務等,實現了發展轉變。四是制定發展規劃。各鄉鎮指導和幫助各村結合實際制定發展目標,利用區位優勢發展優勢產業,探索集體經濟發展路子。五是強化教育培訓。組織村干部、黨員、村民代表參觀學習其他先進地區的經驗,增強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決心和本領。如組織全區14個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到先進村進行異地掛職,吸取先進經驗。開展村干部培訓輪訓,組織村干部到龍頭企業、先進村學習,提高村干部經營管理能力。同時依托實用技術平臺等,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和實用人才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應用先進技術的能力。
堅持政策到位,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一是加大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投入。從2018年開始,全面增加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落實村干部各項報酬待遇,減輕村級負擔。二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行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以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城鄉一體化、特色小鎮、文化名村、鄉村旅游發展等為契機,建設農村基礎設施。三是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配套政策。通過制定《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實施“強村行動計劃”的通知》《關于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提供政策扶持。

堅持措施到位,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一是發展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精品農業,引導各村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如大洋鄉車口村引進國圣醬菜、閩中有機食品等農業龍頭企業,進行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等農業項目建設,拓寬農業投融資渠道,帶動群眾致富。萩蘆、莊邊等地新建金線蓮、油茶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中藥材、名貴苗木基地。萩蘆鎮崇福村、江口鎮東大村、白沙鎮坪盤村等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綠色旅游,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加大產業投入。通過投資光伏產業、投資大型企業等形式獲取收益。如新縣鎮大賢、白云等村投資光伏產業,年收益5萬元;莊邊鎮萍湖村堅持多措并舉,在投資光伏產業年收益4.4萬元的基礎上,引進如夢令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無花果種植基地,通過“保底+分紅”的方式,增加年投資收益,與三棵樹企業實行村企聯建,申請注冊萍湖文字、圖案商標,統一印制農產品包裝盒,銷售枇杷、枇杷膏、豆皮、線面等特色農副產品,實現收益7.5萬元。三是加快土地流轉。利用土地平整、項目征遷、農業綜合開發等,積極推進土地流轉,盤活土地壯大集體經濟。如上茅村流轉土地800畝建設黃金柚基地;仙安村流轉300畝土地,種植蜜桃、蜜梨等新品種,增加村級集體收入。四是盤活資產資源。對廠房、倉庫等村級集體資產,采取招標承包、招商引資、租賃經營等方式,搞綜合營運開發,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如國歡鎮碼頭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引進國圣、紅太陽等企業到村里投資,2020年村級集體收入達310多萬;梧塘鎮沁后村、后東村通過廠房租賃和土地租金,收入近百萬元。
堅持管理到位,確保村級集體資產有效利用。一是推進規范建設。在鄉鎮設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服務中心,建立區級、鄉鎮級村集體財務計算機網絡監管平臺,實行村級報賬員報賬、鄉鎮代理會計審核電腦輸入記賬、區經管站實時監管的機制,落實監管責任。健全落實村級各項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推進村務決策聽證工作,開展“一事一議”,保障農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二是建立監管臺賬。建立資產、資源、經濟合同臺賬,實現村級經濟活動實時監管。規范招投標運作程序,對物資采購、工程建設、資產出租出讓等方面作出明文規定。依托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村級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完善村級集體資產臺賬。三是確保規范運作。加強審計監督,開展村干部離任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督促整改落實,糾正、退回部分不合理開支發票。堅持對各鄉鎮執行“三資”監管各項制度情況進行考評,并在績效評估中予以應用,取得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