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馨馨 程瑾
(雅安市人民醫院,四川 雅安 625000)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是目前治療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常用手段,可通過再通血管恢復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1,2〕。但老年人群由于身體器官功能衰退,且多合并基礎疾病,導致PCI治療后短期內仍會出現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預后較差〔3〕。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評估,以便及時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超聲是一種無創、無痛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具有較高分辨率,可將機體器官組織形態、數據通過超聲儀器以波形、影像、曲線體現,對機體病理、生理情況進行明確診斷〔4,5〕。近年來,影像學檢查在心功能、冠狀動脈病變情況等檢測方面效果顯著,考慮超聲測量參數水平用于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評估中可獲益。本研究超聲測量參數水平對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
1.1一般資料 前瞻性選取雅安市人民醫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NSTEMI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6〕中急性NSTEMI診斷標準,經心電圖檢查顯示無ST段抬高;②接受PCI治療;③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陳舊性心肌梗死者;②合并其他嚴重心臟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等;③合并肝、腎、肺等功能障礙;④對利尿劑、螺內酯、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藥物存在禁忌證;⑤嚴重感染性、血液性、呼吸系統疾病;⑥存在活動性出血情況。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年齡61~78歲,平均(69.69±5.32)歲。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行PCI治療,術前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腸溶片(河南圣嘉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61105/20180512/20191206,規格:0.3 g/片)、300 mg硫酸氫氯吡格雷片(Actavis Group PTC ehf,批準文號:H20140965,規格:75 mg/片)建立靜脈通道,進行心電監護。采用球囊對血管狹窄部位進行擴張,疏通冠狀動脈;采用血栓抽吸導管對血栓負荷過重的血管進行抽吸,確保支架可到達病變部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支架數目、種類,支架穩定后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后3~7 d進行抗凝處理,并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
1.3預后及分組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統計其預后情況,分為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其中出現不良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復發心絞痛、心力衰竭、嚴重心律失常、冠心病死亡等,將其納入預后不良組;反之,納入預后良好組。
1.4超聲檢測方法 于出院前,采用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E9)進行檢測,設置探頭頻率為1.0~5.0 MHz,患者取左側臥位或平臥位,連接胸導聯體表心電圖,二維模式下,調整深度,于胸骨旁長軸切面測量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Ds)、左房舒張末期容積(LVEDV),并測量二尖瓣血流舒張早期左室充盈峰速(E)、左室舒張晚期峰速(A),計算E峰/A峰比值(E/A)。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得到曲線下面積(AUC),檢驗超聲測量參數水平對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AUC值>0.90表示預測性能高,0.71~0.90表示有一定的預測性能,0.50~0.70表示預測性能較差。
2.1兩組一般資料、超聲測量參數水平對比 100例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不良16例(16.00%),其中復發心絞痛7例,嚴重心律失常5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1例;預后良好84例(84.00%)。兩組年齡、性別、血管病變情況、合并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預后不良組LVEDs、LVEDV水平高于預后良好組,LVEF、E/A值低于預后良好組,差異有統計學院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超聲測量參數水平對比
2.2超聲測量參數水平對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不良風險的預測分析 將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情況作為狀態變量(1=預后不良,0=預后良好),LVEDs、LVEDV、LVEF、E/A值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結果顯示,LVEDV、LVEDs、LVEF、E/A值預測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不良風險的AUC均>0.70,預測價值較理想,當取最佳閾值時可獲得最佳預測價值。見表2和圖1。

表2 超聲測量參數水平與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不良風險的效能分析

圖1 超聲測量參數水平預測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 治療短期預后不良的ROC曲線
老年人群心肌順應性明顯減退,加之合并慢性疾病,導致其心肌肥厚,心室僵硬,心肌纖維化較多,極易發生心肌梗死,病死率較高,即使患者接受PCI治療,再梗死率仍較高,預后較差〔7~9〕。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后短期內預后不良風險較高。因此,為降低老年患者病死率,臨床需采取有效的檢測方法對其PCI治療后預后進行評估。超聲可利用多普勒效應獲取心肌運動方向、速度及運動分布狀況,一旦心肌運動異常,超聲檢測可準確識別,并將整體心肌收縮功能直觀體現出來,為臨床心肌功能評估提供參考依據〔10,11〕。本研究結果推測LVEDs、LVEDV、LVEF、E/A值在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評估中具有一定應用價值。分析原因在于,LVEDs能夠反映左室收縮功能,患者發病后,心室肌僵硬程度持續增加,LVEDs明顯增加,導致左心室容量負荷加重,進而降低房室減壓差,血液淤積于左心房,導致左心房容積增加,引起心室重構〔12,13〕。LVEDV主要指左心室舒張末期充盈量,若LVEDV增加,會增加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增加左心房壓力,引發呼吸困難;同時還可引起心肌收縮功能障礙,無法有效排空左室內血液,進而引發LVEF降低,導致心功能下降〔14,15〕。LVEF水平與心肌組織存活量密切相關,可反映機體心臟收縮功能,正常人LVEF水平在50%~70%,低于正常值即可考慮心功能不全,而針對低于40%的患者,預示機體心臟收縮功能下降,左心室儲血量減少,可能引起其他臟器血液供應,進而導致預后不良〔16,17〕。E/A是評估心功能的有效指標,靜息狀態下,機體房室瓣血流會在舒張早期進入心室,此時E/A值>1,提示機體心功能正常;而當左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充盈降低,加重左心室容量負荷時,E/A值明顯降低,提示機體心功能障礙,預后不佳〔18〕。本文結果提示超聲檢查對老年急性NSTEMI患者PCI治療短期預后具有較高預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