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 鄒再莉 李洪 彭文旭
(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一病區,貴州 遵義 563000)
老年人身體發生了增齡性改變,骨量下降,成為骨質疏松的高發群體。研究指出,骨質疏松可引起骨組織鈣化,病情進展可引起骨骼疼痛,表現為慢性腰背部疼痛,并沿脊柱向兩側擴散,導致患者椎體楔形改變,增加不適,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相關研究還指出,骨質疏松可增加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風險,在患者有輕微體位改變時,即可引發骨折〔2〕。而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多需采用手術治療,術后康復時間長,并有多種并發癥發生風險〔3〕。因此,對骨質疏松進行預防尤為必要。本研究擬分析遵義地區80例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影響的因素。
1.1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遵義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遵義地區80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發生組;選取同期醫院體檢的80例老年未發生骨質疏松人群納入未發生組。納入標準:(1)骨質疏松患者均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診斷標準〔4〕,并經骨密度檢測確診;(2)均為遵義地區本地居民;(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骨腫瘤;(2)合并骨壞死;(3)合并骨折;(4)入組前1個月服用過抑制骨吸收藥物、促骨形成藥物。
1.2收集資料 記錄兩組年齡、性別、合并基礎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以既往病史評估)、吸煙史、飲酒史、體重指數(采用院內電子秤記錄患者身高及體重)、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分、堿性磷酸酶水平、血磷水平、血鈣水平。ADL評分:參照有關文獻〔5〕評估,總分0~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各指標檢測: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采用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各指標。比較兩組基線資料,經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的影響因素。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
2.1基線資料 發生組年齡≥75歲、女性、合并糖尿病占比高于未發生組,ADL評分低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影響因素的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作為自變量,其中年齡:≥75歲=1,<75歲=0;性別:女=1,男=0;糖尿病:合并=1,未合并=0。以患者骨質疏松發生情況為因變量,發生賦值為“1”,未發生賦值為“0”。經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75歲、女性、合并糖尿病是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OR>1,P<0.05);ADL評分高是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的保護因素(OR<1,P<0.05)。見表2。
2.3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影響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得到的影響因素納入,并納入基線資料比較P<0.1的進行校正,建立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年齡、性別、糖尿病、ADL評分是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n(%),n=80〕

表2 骨質疏松影響因素的單項Logistic回歸分析

表3 骨質疏松影響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骨質疏松是全身骨骼疾病,發病機制復雜,與內分泌、骨代謝平衡等機制有關〔6〕。研究顯示,70歲以上老年群體骨質疏松患病率高達39.5%〔7〕。說明老年群體骨質疏松患病風險高,應引起臨床重視。而目前臨床尚未針對老年骨質疏松發病情況制定有效預防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年齡≥75歲、女性、合并糖尿病是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ADL評分高是保護因素。對各項影響骨質疏松發生的因素進行分析,年齡、性別:隨年齡增長,激素水平逐漸降低,蛋白質吸收減少,機體代謝功能降低,破骨細胞功能升高,成骨細胞功能降低,各元素攝入難以滿足骨形成需求,造成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骨吸收程度超過骨形成,則可出現骨代謝負平衡,因此高齡群體更易發生骨質疏松〔8,9〕。而老年女性群體在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加速骨量丟失,骨密度進一步降低,脆性增加,相較同齡老年男性群體更易發生骨質疏松〔10〕。針對此情況,可指導高齡群體、老年女性群體適當攝取含鈣食物,包括蝦皮、魚、牛奶和乳制品等,以補充營養,維持骨密度,維持骨代謝平衡,預防骨質疏松發生。
合并糖尿病情況:胰島素的作用是通過成骨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刺激成骨細胞核苷合成,促使骨膠原合成,增加骨骼鈣含量〔11〕。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在胰島素缺乏狀態下,骨膠原合成減少,骨骼鈣含量降低,可導致骨形成減少,可誘發骨質疏松〔12〕。此外,胰島素缺乏可造成負氮平衡,影響脂質代謝,進而抑制骨骼系統中的Ⅰ型膠原及糖蛋白合成,加速兩者分解,造成骨基質改變,進一步增加骨質疏松發生風險〔13〕。針對此情況,臨床應為患者制定糖尿病的規范治療方案,并督促患者遵醫囑用藥、定期到院復查,以減少糖尿病病情對骨質疏松的影響。ADL評分:因ADL降低,老年患者運動強度降低,運動時間較短,因未能進行適當抗阻、負重運動,骨骼受到應力作用較少,不易在外界刺激下生長,骨量易發生丟失,骨密度降低〔14〕。此外,ADL較低的患者,較少進行戶外活動,吸收紫外線較少,可影響維生素D吸收,機體鈣含量偏低,骨生成減慢,可增加骨量丟失,促使骨質疏松發生〔15,16〕。反之,ADL評分高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發生,作為保護因素。針對此情況,應指導家屬協助ADL較低的老年群體進行戶外有氧運動,以提高對骨骼的刺激,增強骨骼活動度,減少骨質疏松發生。
陳文文等〔17〕研究還指出,體重指數與骨質疏松發生有關,認為較高的體重可增加骨骼負荷,維持骨密度,預防骨質疏松發生。但姚立彬等〔18〕研究卻認為,肥胖可造成成骨細胞減少,促進破骨細胞成熟,進而導致骨生成減慢,誘發骨質疏松。因此有關體重指數在老年群體發生骨質疏松中的作用尚未明確,未來還應對此進行進一步探討。此外,因本研究未能觀察患者飲食習慣、血糖水平及雌激素水平,結論尚有局限,應增加多項資料納入,進一步分析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的因素,完善預防措施。
綜上,遵義地區80例老年人群發生骨質疏松與年齡、性別、合并糖尿病情況、ADL評分有關,臨床可根據各項因素,制定針對性骨質疏松預防措施,以降低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