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狗頭泉,一池碧水晶瑩剔透,泉水復涌水面積已達近300畝,主泉眼水深已達40米。不僅僅是狗頭泉,自2021年以來,邢臺市百泉、黑龍潭、小兒泉、石羊泉等泉眼紛紛實現復涌。此次泉水復涌,是邢臺市40年來規模最大、水量最充足的一次。

▲ 自2018年11月以來,佛山市積極謀劃推進“三線一單”編制,高質量編成《佛山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并積極探索落地應用,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部不斷探索固定污染源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以排污許可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企業對污染物排放狀況開展自行監測,如實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公開污染物自行監測數據,是排污單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為規范排污單位自行監測行為,生態環境部發布了一系列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國家標準。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排污許可證核發技術規范分類,構建了“1+43+1”的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體系,以《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HJ 819—2017)為統領,以43項重點行業和通用工序為主體,以《工業企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HJ 1209—2021)為要素補充,共45項。截至目前,行業和通用工序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共發布73項,與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全面銜接。(來源:《中國環境報》)
▲ 8月2日,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強化資源要素保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充分發揮水運比較優勢,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國家經濟安全與資源安全,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通知》從政策導向上對水運項目建設有積極引導和保障作用,水運建設需求將進一步得到釋放,對優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強化港口航道基礎設施支撐保障,推動重大項目應開盡開、能開盡開,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切實擴大有效投資等意義重大。
《通知》從進一步規范和加快推進港口規劃編制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規范確定涉及圍填海的國家重大水運項目,積極穩妥處理港口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進一步加強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資源要素保障以及扎實做好重大水運項目前期工作五個方面提出政策導向和明確要求。要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堅守生態環境底線思維,加強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全面提升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高質量發展水平。各級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林草部門要支持港口規劃編制、國家重大水運項目認定和環境影響評價等工作,并做好用地、用海等資源要素保障。(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