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靈娜
多囊卵巢綜合征臨床表現主要以卵巢多囊改變、續無排卵等為主,且常合并肥胖、胰島素抵抗等病癥,患者易伴發心血管、子宮內膜癌、糖尿病等疾病,及時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1,2]。二甲雙胍為胰島素增敏劑,可改善機體糖代謝,促進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水平,降低游離睪酮,阻滯雄激素分泌與合成,進而可改善雄激素水平[3]。但單獨應用二甲雙胍臨床療效并不理想,且毒副作用相對較高,加之近年來,中藥可多靶點治療的特點受到重視,故而本研究從中醫角度出發,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療效。中醫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病機是脾腎兩虛、痰濕內生、氣滯血瘀,治則補腎化痰、通脈散瘀。基于此,選取新密市中醫院96例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分析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2018年4月—2020年12月新密市中醫院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9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對照組:年齡25~32歲,平均年齡(28.13±1.55)歲;病程1~14個月,平均病程(4.49±1.31)個月。觀察組:年齡25~32歲,平均年齡(28.77±1.61)歲;病程1~14個月,平均病程(5.02±1.39)個月。2組基線資料(年齡、病程)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檢查被確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均存在肥胖、閉經、不孕、多毛等臨床癥狀;盆腔與子宮解剖結構正常。中醫證候標準:依據《中醫婦科學》[3]《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制定多囊卵巢綜合征診斷標準,主癥:月量少、月經推遲或閉經,經色暗淡、紫黑,且經行有血塊、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次癥:經前及經期存在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后疼痛感減弱;經前存在性欲減退、乳暈顏色暗、乳房脹痛。舌質暗淡、有瘀斑,脈細澀。
1.3 排除標準伴庫興氏綜合征、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等疾病者;輸卵管疾病誘發不孕者;伴有其他婦科疾病。
1.4 方法2組患者均于月經第5天開始用藥,并于經期停止用藥。對照組予以二甲雙胍(廣東賽康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369)餐后口服,0.5 g/次,3次/d。觀察組予以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二甲雙胍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一致,補腎化痰湯藥方組成:菟絲子15 g,熟地黃15 g,肉蓯蓉15 g,墨旱蓮 15 g,丹參15 g,紅花15 g,巴戟天12 g,生白術12 g,女貞子 12 g,莪術10 g,虎杖10 g,甘草10 g,法半夏 6 g。清水煎至400 ml,早晚各1次,1劑/d。1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2組均持續治療3個療程。
1.5 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治療3個療程后,卵巢形態與體積同治療前對比縮小≥80%;緩解:治療3個療程后,卵巢形態與體積同治療前對比縮小50%~79%;無效:治療3個療程后,卵巢形態與體積同治療前對比縮小<50%[5]。顯效、緩解計入總有效。
1.6 觀察指標①療效、中醫證候積分。對不孕、經期腹痛、月經量、月經周期、經色顏色、頭暈耳鳴、性欲淡漠、腰膝酸痛病癥進行量化評分,按無、輕、中、重癥狀嚴重程度分別記為0分、1分、2分、3分,總分24分,分數越低癥狀越輕微[6]。②記錄對比2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變化。③記錄對比2組治療前后胰島素抵抗指數。④不良反應發生率。⑤妊娠情況,隨訪1年,記錄對比2組排卵、妊娠情況[7,8]。

2.1 療效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2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療效對比 (例,%)
2.2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2組中醫證候積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2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對比 (分,
2.3 胰島素抵抗指數治療前,2組胰島素抵抗指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胰島素抵抗指數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2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指數對比 (例,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例,%)
2.5 妊娠情況觀察組排卵率、妊娠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5。

表5 2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妊娠情況對比 (例,%)
多囊卵巢綜合征在育齡期婦女中較為多見,會導致患者產生內分泌失衡、月經不規律,造成子宮內微環境異常,影響受精卵著床[9,10]。臨床針對該疾病主要以糾正不良生活習慣與口服藥物治療,而常用治療藥物包含炔雌醇環丙孕酮、二甲雙胍等[11,12]。二甲雙胍可遏制肝糖原輸出,減少空腹血糖水平,且還可阻滯肌肉糖原合成,進而下調游離脂肪酸,改善胰島素抵抗,但部分患者口服西藥后存在嘔吐、頭暈、腹瀉等不良反應[12-14]。
多囊卵巢綜合征屬中醫“閉經”“月經過少”等范疇,病機主要為腎氣不足。而腎氣充盈可產生溫煦、氣化的作用,反之,則會致使脾失健運,引發水濕停滯,進而逐步形成痰,造成氣血運行障礙,形成血瘀,故而治則補腎健脾、化痰祛瘀[13,14]。補腎化痰湯含有菟絲子、熟地黃、肉蓯蓉、墨旱蓮、丹參、紅花、巴戟天、生白術、女貞子、莪術、虎杖、甘草,其中菟絲子性微溫,味辛、甘,歸肝、腎、脾經,可補益肝腎;熟地黃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可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肉蓯蓉性溫,味甘、咸,歸腎、大腸經,可補腎陽、益精血;墨旱蓮性涼,味甘、酸,歸肝、腎經,可養陰益腎;丹參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可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可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巴戟天性溫,味甘、辛,歸肝、腎經,可補腎助陽;生白術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可補氣健脾;女貞子性涼,味甘、苦,歸肝、腎經,可滋補肝腎;莪術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可破血祛瘀、行氣止痛;虎杖性寒,味苦,歸肝、膽、肺經,可活血痛經、去咳止痰;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脾、肺、胃經,可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調和諸藥;法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可燥濕化痰。諸藥協同共奏補腎益精、化瘀祛痰之效[15]。本研究針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予以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提示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可提高療效。本研究數據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較對照組低(P<0.05),證明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可促進臨床癥狀恢復。分析原因為補腎化痰湯可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改善性激素分泌,進而對腹腔內微循環產生調節作用,促進卵巢微環境改善,進而可增加子宮內膜雌孕激素受體活性,改善臨床癥狀。
經進一步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胰島素抵抗指數較對照組低(P<0.05),且觀察組排卵率、妊娠率較對照組高(P<0.05),表明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可降低胰島素抵抗,提高排卵率與妊娠率。分析原因為菟絲子存在雌激素活性,可促進腺垂體、子宮、卵巢重量增加,改善黃體生成素、促性腺激素等水平釋放,有效糾正內分泌失調;女貞子、丹參均可調節糖脂代謝,產生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的作用;聯合應用可調節卵巢微環境,改善妊娠結局。本研究數據還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補腎化痰湯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療效確切,可改善胰島素抵抗,促進臨床癥狀恢復,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