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仙,楊黎黎,張 媛,王辛丹
(昆明醫科大學研究生院,云南昆明,650500)
順利就業關系大學生個體的良性發展和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落實,畢業生就業工作也是檢驗高校辦學質量和育人成果的重要指標。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已經成為政府、高校及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畢業生就業評價已經從僅看就業數量向更注重就業質量發展。[1]有研究指出,就業質量能夠成為衡量大學生個人價值和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新標準,是反映高校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的一個重要指標。[2]
關于就業質量的研究,從最初的“工作生活質量”到“工作質量”再到后來的“高質量就業”,學者對就業質量的研究逐漸深入和完善。現有的關于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研究主要涉及就業質量內涵、就業質量評價、就業質量影響因素、就業質量提升對策等方面。學者對就業質量內涵存在不同看法,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構建了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但大部分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本科生就業質量,研究生就業質量研究相對較少,醫學研究生就業質量研究更為少見。為強化就業質量評價對高校辦學水平提升的反饋及促進作用,應該針對不同的學校類別、學歷層次、學科專業、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等科學設計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體系。[3-4]基于此,本研究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構建一套綜合、科學、實用的醫學研究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客觀評價醫學研究生就業質量、促進醫學研究生就業質量提升、優化醫學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等提供參考。
國內關于就業質量內涵的研究中,陳歡等人認為畢業生就業質量是就業主體預期目標的滿意度和人才使用與人才培養目標吻合程度的反映。[5]張淼認為大學生就業質量是大學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取得物質、非物質報酬的同時,為其就業單位的組織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和實現大學生自身職業價值的程度。[6]馬永紅等人認為大學生就業質量意味著國家、社會、企業、學校、家庭、畢業生本人等所有利益相關者在畢業生獲得就業機會后都能得到滿足的程度。[7]
近年來學者關于就業質量的探討越來越多,學者多角度的思考逐步豐富和發展了就業質量的內涵,但目前還沒有對就業質量的內涵達成共識。筆者認為就業質量是一個綜合概念,當前困擾醫學研究生就業的主要矛盾不是崗位絕對供給不足,而是供需結構不完全匹配。因此,醫學研究生就業質量問題不僅需要考慮畢業生的客觀就業狀況和主體感受,還需要從國家、社會、用人單位、學校、家庭層面來研究與思考。
第一,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存在差異,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并尊重個體的認知差異,從微觀上把握個體的就業質量觀。同時,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受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政策法規等制約,因此,評價就業質量時要在充分考慮畢業生個人就業情況的基礎上,從宏觀層面把控就業質量,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第二,主觀與客觀相結合。就業質量既是客觀事實的反映,也是主體主觀感受的體現。因此,評價就業質量時應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結合,既要對就業狀況進行客觀描述,也要對主體的主觀感受進行合理評價,增強評價指標體系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第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評價就業質量時,既要有崗位特征、職業發展等定性指標,也要有滿意度、薪酬等定量指標,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互補充,提升評價指標體系的客觀性和準確度。
第四,整體性與獨立性相結合。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要從整體上合理設計評價主體、層次結構和指標數量,同時注意考慮各個層次指標、具體指標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響,注意選取指標的代表性和相對獨立性,以便全面反映和綜合評價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第五,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評價體系的設計要概念清晰、含義明確、測算標準、統計規范,指標的選取要符合國情、經濟發展規律、大學生成長規律、道德文化傳統和畢業生就業特點,確保評價的科學性。同時,評價指標的選取和綜合評價要有可操作性,指標體系應盡量簡便易行、方便實用,保證評價的順利實施。
第六,動態性與可比性相結合。畢業生就業質量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就業質量的內涵會日益豐富,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也應與時俱進、動態調整,以確保評價體系的適用性。同時,構建和調整評價指標體系時要注意使用通用的、規范的名稱、分類方式和統計方法,以便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
根據現有文獻,結合前期對部分畢業生、用人單位、導師、管理人員等開展的訪談結果,本研究遵循就業質量評價原則,結合醫學研究生的就業特點,確定了畢業生、用人單位、家庭、學校、政府5個評價主體,遴選出畢業生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家庭滿意度、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4個一級評價指標,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崗位特征等10個二級評價指標,薪酬水平、社會保障、福利等35個三級評價指標,指標分級分類情況如表1所示。

續表評價主體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指標說明及觀測點家庭家庭滿意度子女工作滿意度子女素質能力認可度子女薪酬福利滿意度對子女薪酬福利的滿意度子女工作狀態滿意度對子女工作狀態的滿意度子女工作環境滿意度對子女工作環境的滿意度子女綜合素質認可度對子女綜合素質的認可度子女發展前景滿意度對子女發展前景的滿意度政府、學校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畢業去向落實率畢業去向結構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截至畢業當年8月31日,畢業去向落實率年終畢業去向落實率截至畢業當年12月31日,畢業去向落實率重點群體畢業去向落實率脫貧家庭學生、脫貧不穩定家庭學生、邊緣易致貧家庭學生、城鄉低保家庭學生、特困供養家庭學生、殘疾學生、孤兒學生、貧困縣生源學生等重點群體的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和年終畢業去向落實率畢業去向分布以昆明醫科大學為例,將簽就業協議形式就業、簽勞動合同形式就業、升學、博士后入站、出國出境、自主創業視為就業質量相對較高,其余視為就業質量相對較低就業單位性質以昆明醫科大學為例,將就業單位為機關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單位、高等教育單位、科研設計單位、知名醫藥企業、高新技術及戰略新興行業單位視為就業質量相對較高,其余視為就業質量相對較低就業區域以昆明醫科大學為例,將就業單位在省會城市、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視為就業質量相對較高,其余視為就業質量相對較低學校辦學定位符合度以昆明醫科大學為例,使用畢業生在西部地區就業的比例來評估學校辦學定位符合度

續表評價主體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指標說明及觀測點政府、學校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畢業去向結構專業對口度畢業生從事專業相關工作的比例國家政策導向就業情況畢業生在國家基層項目、地方基層項目、國家重點行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等方面的就業情況
為減少就業質量評價指標權重確定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力求準確、客觀地評價醫學研究生的就業質量,本研究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
構建層次結構模型是運用層次分析法的前提,本研究將醫學研究生就業質量評價作為目標層,將畢業生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家庭滿意度、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4個一級評價指標作為準則層,將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崗位特征等10個二級評價指標作為方案層。
建立判斷矩陣是計算指標權重的基礎,本研究采用1—9標度法對不同層級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打分后構造判斷矩陣。1、3、5、7、9分別表示兩個指標相比,前一個指標比后一個指標同等、稍微、明顯、強烈、極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間值;1—9的倒數表示與后一個指標相比,前一個指標的不重要性的相應描述。由于篇幅有限,文中僅展示準則層的判斷矩陣,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準則層的判斷矩陣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工作原理,運用Matlab軟件按照以下步驟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
1.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2.計算一致性指標:
3.計算一致性比例:
式中,(AW)i代表向量AW的第i個分量,n代表矩陣的階數,Wi代表特征向量,RI代表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1-9分別為0、0、0.58、0.90、1.12、1.24、1.32、1.41、1.45。若CR<0.1,認為該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可以接受,通過一致性檢驗。[8]經計算,準則層的判斷矩陣CI=0.0114、CR=0.0127,由此可認為該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使用相同方法對其他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經計算,本研究建立的判斷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為有效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后,運用Matlab軟件并使用特征值法計算指標權重、各級評價指標的權重。如表3所示:一級評價指標權重從高到低依次是畢業生滿意度(48.6%)、用人單位滿意度(22.7%)、社會發展需求匹配度(20.7%)、家庭滿意度(8.0%)。

表3 醫學研究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權重
本研究結合工作實際,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針對醫學研究生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可為同類院校同類學生的就業質量評價提供參考。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動態監測學生畢業當年、畢業后5年、畢業后10年等不同時段的就業質量,加強就業跟蹤和數據分析,全面了解各評價主體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深入分析就業質量影響因素,持續優化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探討就業質量提升路徑,力求滿足不同主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