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奇
(河南科技職業大學 河南 周口 466000)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改變以及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人們對于體育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等戰略背景下,馬拉松運動作為大眾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項目,參與馬拉松賽事運動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型賽事活動作為展現城市硬件設施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其所蘊含的核心價值、文化內涵與標識特征等對舉辦城市形象的塑造及知名度傳播發揮著積極作用,而慈善馬拉松的舉辦反向助推其他產業的迅速發展,能夠形成較好的良性運營循環。周口市目前進入打造“滿城文化半城水,一城閱盡六千年”城市品牌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時期,對周口慈善馬拉松賽事的品牌打造能夠為其城市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社會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模式,人們的精神文化和身體健康生活的需求得到快速提升。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大賽事審批權的開放力度,2015年中國田徑協會對馬拉松賽事的審批完全放開,2016年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明確全民健身的戰略地位,《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發展群眾體育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加快體育產業結構轉型。周口馬拉松賽事在政策發展機遇下,2016年周口馬拉松作為新辦賽事正式進入中國馬拉松賽事的大家庭,周口馬拉松從開始的籌備階段以國際田聯錦標賽事為辦賽標準,把慈善元素融入賽事之中,是全國慈善賽事發展的首創。這種結合以賽事為依托弘揚挑戰自我、不畏艱難的拼搏精神,同時還弘揚了樂于奉獻、關愛他人的慈善幫助精神,進而有效支持了社會公益活動。
周口市政府為深入貫徹《全民健身條例》和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倡導市民進行科學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便捷、經濟的運動方式。首次在2011年舉辦了周口環河半程和迷你馬拉松比賽。從圖1數據可以看出,2011年11月初始舉辦到2014年,群眾參與度較低,人數增加緩慢。自2016年正式舉辦周口市第一屆馬拉松賽事,參與人數劇增,賽事舉辦較為成功,被評為銅牌賽事。2017-2019年周口慈善馬拉松參賽人數在逐年增長,賽事品牌打造較為成功,2017年摘取銀牌,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勇奪金牌。由于2020年疫情的影響,賽事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線下參與人數受到嚴格控制,因此,周口慈善馬拉松首次采用了線上跑的形式。2021年周口馬拉松暨善跑中國周口站取消線下賽事,改為線上進行并推薦比賽線路為群眾參與提供了便利,參賽人數進一步增加。歷經多年,從初創到現在的賽事的迅速發展,規模在不斷拓展,已成為我市全民健身運動的靚麗名片,金牌周馬,叫響全國。

圖1 周口馬拉松年度參賽人數
周口慈善馬拉松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切實合理的賽事品牌定位方向,也是對賽事自身實力的鞏固和提升。在通過對賽事的實地考察與訪談,梳理得出周口慈善馬拉松賽事品牌的發展目標主要包括:第一,周口慈善馬拉松賽事堅持以“慈善”為主題的公益性,通過賽事展示周口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促進周口全民健身的參與氛圍;第二,擴大賽事影響力、提升知名度,努力把周口慈善馬拉松打造成為全國聞名的慈善“賽事名城”;第三,是將周口慈善馬拉松作為市體育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賽事的舉辦帶動周口的經濟、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
我國在頒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群眾性體育賽事的發展有了一定基礎,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賽事參與普及度不深、科學健身意識薄弱和體育基礎設施不足等問題。由于農村地區群眾受教育程度較低于縣市群眾,科學體育健身意識非常缺乏,多數群眾對科學體育健身的功能性認識淺薄,仍然停留在生產勞動就是體育運動的層面上,對身體亞健康狀態沒有足夠的認識。同時,慈善馬拉松賽事在信息平臺建設和賽事普及性宣傳上不健全,慈善賽事的公益性和體育健身的有益性宣傳方式和渠道的匱乏等,不能有效利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跑團信息共享群眾信息互傳等多渠道傳播優勢,進而造成群眾獲取有關慈善馬拉松賽事具體信息方式較單一,不利于慈善馬拉松運動賽事的宣傳和開展。
周口市作為人口大市,在全民健身的發展方式仍然是依靠政府主體地位,極大的限制了社會組織參與的積極性與市場自組織功能的發揮,在賽事管理機制上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在賽事運營方面缺少長期穩定的合作贊助伙伴。此外,通過對部分參賽者的了解,慈善馬拉松賽事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參賽流程中領取物資的程序過于繁瑣、車輛停放不方便;缺乏足夠志愿者的引導,致使賽前熱身的時間相應減少;賽道的拋棄池相對較少且位置不明顯,垃圾未及時清理對環境影響較不好;能量補給站未按要求統一位置擺放,不利于參賽者的獲取;由于近幾年國內疫情反復的原因,對馬拉松線下賽事的舉辦人數受到了巨大影響。線上賽事成為趨勢,關于參賽者線上參賽流程以及成績的上傳和證書的下載沒有得到官方的及時回復等新問題。
對于當前我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形式,慈善馬拉松賽事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仍然沒有在全市范圍內得到有效普及。從周口慈善馬拉松的開展情況可以看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育的構建在城市與鄉村之間存在很大差別,農村地區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相對匱乏以及缺少群眾性賽事機構,導致只有市縣經濟相對發展的居民群眾享受到國家提供的全民健身設施資源。此外,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致使城鄉經濟結構發展失調,城鄉休閑體育服務產品分配上存在矛盾和體育公共服務法治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因素,進而造成體育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的廣泛深入,倡導全民健身與建設體育強國意義重大,是構筑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重要方式。首先,政府要在群眾參與馬拉松體育活動觀念上進行良性引導,廣泛開展基層群眾性馬拉松賽事活動,逐步使得全民健康理念充分融入新時代社會生活之中;堅持面向基層的廣泛宣傳,推動縣、鄉鎮、行政村三級賽事聯動,引領全民健身活動參與;政府要加強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構建國民體質監測機制,激發社會體育組織參與活力,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增進群眾參與幸福感;進一步規范科學健身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加強社區體育指導員和健身骨干的培育,完善群眾健身與社區醫生、社區體育指導員相結合模式。
全民健身作為滿足群眾參與體育活動是一項綜合性民生服務工程,基礎性體育公共服務的設施建設是促進全民參與的重要保障。在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失衡的情況下,政府應對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加大投入,以滿足人們對健身場所和設施的需求。此外,在體育賽事宣傳平臺有效建設上,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平面媒體和移動互聯網客戶端等多種途徑,加大慈善馬拉松品牌賽事的宣傳活動和后續傳播效應,聯手打造慈善馬拉松品牌賽事的全民健身活動和群眾體育賽事的新路徑;擴大受眾面,深入挖掘青少年參與馬拉松全民健身活動;開辟當地新媒體專題專欄專版、合作舉辦賽事活動、團建活動等多形式合作,共同搭建工作平臺,逐步構建體育宣傳大格局,進而營造馬拉松賽事全民健身參與開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從哲學部分與整體的視角審視體育產業與全面健身的辯證關系,體育產業的多樣化發展促進全民健身的普及進程。隨著社會經濟的全球化和產業融合形式不斷革新,跨產業和多業態的體育經濟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周口市在體育產業融合方面應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在馬拉松的賽事組織舉辦上要注重多方資源的整合,調整體育產業的發展架構,并借助社會資本構建覆蓋全面的公共體育服務,打造群眾休閑、健身和體育文化精神的需求,繼續加強引進內容豐富和趣味簡單的體育賽事項目,進而加快城鄉居民體育休閑娛樂、體育公共服務、競賽表演等方面的發展,促進群眾賽事的廣泛參與。
慈善馬拉松賽事品牌的打造與全民健身的開展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漫長過程,通過多方面的科學、高效的分析與決策,能夠加快賽事品牌塑造的進程和全民健身多元價值的體現。慈善馬拉松賽事品牌打造助推了周口全民健身的參與和運動氛圍,確立了自身品牌定位和擴大了賽事影響力。同時在賽事組織管理方面堅持科技創新、綠色環保和公益效益原則,將周口城市的本土特色、精神風貌和文化底蘊融入到一系列具體的體育比賽之中,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參賽者的滿意度,周口慈善馬拉松經過多年的成功舉辦得到了社會多方的關注和群眾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