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勇王莆華
(1.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 200135;2.上海英澳美學校 上海 201815)
電子產品為人們帶來方便,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但電子產品也使人產生依賴、成癮,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正在成長發育期青少年,面對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缺少自制力,容易成癮。電子產品擠占青少年大量的閑暇時間,導致青少年學習和鍛煉時間減少,睡眠不足,飲食沒規律,體質健康下降,肥胖率增加,視力不良率攀升。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
前期相關研究主要涉及:(1)電子產品的利弊;(2)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持續下降;(3)青少年網絡游戲成癮;(4)青少年電子產品的使用與體育鍛煉的關系。前期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層面,有研究指出大學生電子產品的使用與體育鍛煉參與呈負相關,體育運動干預大學生網絡成癮有較好的效果,然而專家指出中學階段的青少年相關研究普遍較少。本研究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索高中生電子產品的使用與體育鍛煉參與的關系。
主要查閱中國知網,搜集了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和體育鍛煉參與的期刊論文。
上海市2所普通高中學生,電子產品使用頻度和參與體育鍛煉相關度為研究對象。
對2所普通高中120名學生(男68名、女52名)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有效率為95.2%。
用Excel軟件對數據整理統計,運用SPSS 19.0軟件對參數的相關性進行檢驗和分析。
對6位教師、專家進行訪談,征詢他們對青少年電子產品使用和體育鍛煉參與的意見和建議。
(1)電子產品的選擇:根據問卷調查,目前學生普遍使用電子產品。 根據使用頻率排序:智能手機(100%)、筆記本(31.7%)、PC電腦(28.3%)、平板(27.5%)、其它(5%)等。 我們發現智能手機已經取代了電視機、電腦等傳統電子產品,成為目前青少年使用率最高的電子產品。學生基本人手一臺手機;
(2)電子產品的使用目的:根據問卷調查,學生用電子產品主要目的排序如下:社交聊天占80.0%;玩游戲占75.0%;學習查資料占53.3%;購物占51.7%;看新聞看視頻占35.0%;
(3)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根據問卷調查,學生電子產品的使用頻率如下:每周使用7天者占56.7%(最多);每周5-6天占13.3%;每周3-4天占20.8%;每周1-2天占9.2%;
(4)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根據問卷調查,學生用電子產品時間如下:每天使用 4h者占 22.5%;3-4h者占 32.5%;1-2h者占42.5%(最多);1h 以下者占 2.5%;
(5)電子產品玩游戲的頻率:根據問卷調查,學生在電子產品上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玩游戲。每周玩7天游戲的人占20.0%;5-6天的占 9.2%;3-4天的占 32.5%(最多);1-2天的占 30.8%;幾乎不玩的占7.5%;
(6)學生玩手游的目的:根據問卷調查,學生玩手機游戲的主要目的依次為: 消遣娛樂 (87.5%)、 交友 (41.7%)、 鍛煉腦力(25.0%)、成為高手受尊敬(13.3%)、其它(5.8%)。
根據調查(見圖1),在120名高中生(男 68/女 52)的問卷調查中得知,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比率是31.7%(男:35.3%VS女:26.9%),男生的比率明顯要高于女生。11.7%的學生 (男:8.8%VS女:15.4%)體育課外從不參加體育鍛煉。56.7%的學生 (男:55.9%VS女:57.7%)身體活動水平不夠,沒有達到每周5次左右的青少年運動鍛煉建議標準。

圖1 高中生的體育鍛煉的參與情況
學生使用電子產品,大量的時間在玩網絡游戲,那么電子產品使用是否影響體育鍛煉參與?我們用了SPSS 19.0軟件,對相關參數進行了研究。數據見下表1、表2:

表1 男生網絡游戲時間與體育鍛煉參與頻度的相關性檢驗統計表

表2 女生網絡游戲時間與體育鍛煉參與頻度的相關性檢驗統計表
通過數據分析,男生(n=68)電子產品的使用頻度與參與體育鍛煉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 r=-0.302*,通過雙維檢驗,P=0.012<0.05,這說明男生電子產品的使用頻度與參與體育鍛煉具有相關性,且二者呈負相關關系。男生電子產品的使用頻度越高,參與體育鍛煉的頻度越低。
通過數據分析,女生電子產品的使用頻度與參與體育鍛煉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r=-0.655,通過雙維檢驗,P=0.000<0.05,這說明女生電子產品的使用頻度與參與體育鍛煉具有一定相關性,且二者呈負相關關系。
因此,應該對學生的電子產品使用,予以正確的引導,以防過度沉迷,擠占體育鍛煉的時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普遍較少。
陶君(2018)的研究發現,大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頻度與參與體育鍛煉的頻度呈負相關關系。我們的對象是年齡更小的高中生,結果也驗證了這個結論。在高中生人群中,女學生的負相關系數更高。結果也說明我們的研究對象,普通高中生,學習壓力不大,一些男學生能運動和游戲兼顧,這也是普通高中學生的特點。
數據顯示(圖2),男生常參加的前5項體育項目為:籃球(52.9%)、跑步(48.5%)、羽毛球(42.6%)、乒乓球(20.6%)、自行車(19.1%)。女生常參加的前5項體育項目:籃球 (46.2%)、跑走(44.2%)、羽毛球(42.5%)、乒乓球(20.0%)、自行車(16.7%)。我們發現男女生喜歡的體育項目稍有不同,但是籃球(50.0%)、跑步(44.2%)、羽毛球(42.5%)、乒乓球(20%)、自行車(16.7%)是男女生中最普及的項目。羽毛球、自行車對場地還有要求,籃球對場地要求不高,體育課老師也講解籃球技術。

圖2 學生經常參與的運動前十位排列
劉芳梅(2018)對1896名廣東省中學生體育鍛煉與網絡成癮進行研究,廣東省中學生總體網癮檢出率為15.93%(男:16.82%VS女:14.68%)。她指出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能有效預防及降低中學生網絡成癮程度。張慶鋒(2020)、鄧遠琪(2014),采用心理癥狀診斷量表(SCL-90)分別對中學生、高職生的網癮成癮者進行10-12周體育鍛煉干預,研究發現體育運動干預雖然不能讓網癮者恢復到健康的水平,但對網癮癥狀減輕,心理健康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對體育運動能預防青少年網絡成癮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總結了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以及體育運動預防和戒除網癮的機理。青少年往往因學習壓力大,學習成績不理想,父母關心不夠,容易產生挫折感,繼而會尋找其它減壓方式,網絡游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青少年容易在虛擬世界里尋找成就感。預防網絡成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體育運動可以從時間、空間、生理、心理上來預防和干預青少年網絡成癮。在時間上,運動占領了閑暇時間,就可以減少網絡游戲時間;在空間上,運動場上真實的運動比虛擬世界的游戲來得更快樂;在生理上,運動出汗能排除體內的廢物,運動產生內啡肽更能提高免疫力;在心理上,運動場上真實的緊張、放松的調節比虛擬游戲,更有助宣泄不良情緒、放松身心,調節心理,增進交往。
通過本案例研究,發現上海市普通高中生,使用電子產品的頻度、時間都非常高。青少年學生電子產品使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遣,而消遣的主要方式是玩手機游戲。網絡游戲擠占了學生大量的學習和鍛煉時間,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建議社會、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的電子產品使用、體育鍛煉應該予以正確的引導,以防過度沉迷于電子產品。
通過本案例研究,發現上海市普通高中生,在電子產品的使用頻度與參與體育鍛煉具有負相關。女生的負相關系數稍高于男生。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低于男生。建議社會、學校、家庭要大力宣傳,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特別是女生),鍛煉習慣的培養,加強校園體育“集體類體育項目”的投入,預防和干預青少年網絡成癮,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