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娟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海南 文昌 571321)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課程新的理念和目標,課外體育鍛煉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鍛煉意識,高校體育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鍛煉體育需求,才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目前,高職體育的評價模式也在改變,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外鍛煉,課外鍛煉是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的主要途徑。因此,大學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是大學體育改革的方向,鼓勵大學生主動參加課外體育鍛煉。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海外院”)坐落于中國首個濱海衛星發射基地——文昌市,創建于1947年,是經海南省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外語類高等職業院校,是海南自貿港唯一的公辦外語高校。建校74年來,學校始終堅持 “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辦學傳統和“會通中外 德能雙馨”的校訓。隨著學校的不斷成長和發展,海外院體育從強身健體到陽光體育。隨著“互聯網+體育”逐漸引入課堂,特別是在海南自貿港背景下,學校積極推進體育課內課外一體化系統改革,不斷進行探索創新體育教育教學新模式。全面推進信息化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引進校園樂跑 APP也是當前海外院體育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面對現在大學生耐力素質逐年持續下降的趨勢,海南外院體育教研室2019年9月引入樂跑APP軟件,該軟件采用定向越野手機打卡模式,由學生自主安排跑步時間與場地,鍛煉情況與本學期體育成績相關聯,實現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引進的這款樂跑軟件,主要是增強學生課外跑步鍛煉和耐力素質。經過2年多的打磨,已建立起包括體育教學管理、體質健康測試管理、樂跑課外鍛煉考核管理的體育信息化體系,通過 APP軟件技術后臺的數據分析,將每名學生的課外鍛煉進行實時記錄及線上考核,促進學生把課余體育鍛煉養成生活行為習慣,把學生每學期的樂跑打卡次數和有效里程整合與學生體育成績進行掛鉤,其目的是把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能夠順利實施,讓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進一步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通過樂跑APP軟件的后臺建立“課內外一體化”分層評價體系,將學生的體育課外鍛煉與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過程相結合,并按照學生的課外鍛煉樂跑參與按一定比例納入學期成績測評,實現體育課內外一體化。下面將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海外院學生參與校園步道樂跑,通過 APP軟件技術后臺的數據從學校總認證參與情況、運動數據、數據特征的內容進行分析。
分別選擇我院在校學生不同系部不同專業的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查閱了海南省圖書館有關的文獻資料,從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中文數據庫體育學術期刊及各省各大學圖書館相關理論書籍論文,為本課題的提供了充足的資料。
(2)問卷調查法。
向我院英語、國際商務、東語、西語、旅游、人文藝術系6個系部不同專業的5992名學生參與經樂跑后臺認證,共有5894名學生參與樂跑認證有效率達到98%。通過隨機抽取824名學生,發放問卷星824份,回收有效問卷809份,并與高職學生個別訪談,有效率達到98%。
(3)數據統計法。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果。
(4)專家咨詢法。
(5)教學實地考察研究法。
(1)本學期跑步日期范圍:2020年9月17日至2021年1月14日;
(2)每天跑步時間段為:課外跑06:00:00-23:00:00。
(1)學期成績合格標準:其他年級學期成績51次滿分;2020級新生學期成績20次滿分。
(2)單次合格標準:
男生:單次運動里程≥2km;打卡2次;平均配速3-9min/km;
女生:單次運動里程≥1.5km;打卡2次;平均配速3-9min/km。
要求在校大學生每學期參加校園步道樂跑不少于36次,新生不少于20次,每學期男生累計跑步 72km以上,女生54km以上。
從圖1看出本學期全院在校學生共5992人,認證人數5894人占98%。說明校園樂跑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認可,參與校園樂跑有效人數3826人占65%,其中2068名學生沒有參與是去實習和身體不適不能參加運動,也有少部分學生不愿意參與跑步。說明學生樂跑參與度積極性還欠缺,還需體育任課教師嚴抓和學校教務部門大力推動,才能有效地讓學生運動起來,形成學校運動氛圍。

圖2樂跑有效成績51次以上:114人,占總人數2.94%;30-50次:1238人,占總人數 31.95%;15-29次:1903人,占總人數49.11%;0-14次:571人,占總人數16%。說明大多數的學生能夠掌握正確樂跑的方法,在跑步中打卡成功成績有效;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在參與樂跑過程中沒有理解和掌握正確跑的方法,在樂跑中往往打卡不成功成績無效。所以任課的體育教師還是得反復交代正確的跑步姿勢,以免學生屢次樂跑成績無效。
從圖3中看出開學期間學生進行樂跑參與鍛煉的次數非常少,而到了期中學生參與樂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從圖4看,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19班級部分學生樂跑的成績,APP管理后臺為老師提供便捷靈活智能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管理學生運動數據,通過學生的課外運動表現,為綜合評價學生提供數據支持。


對以上學生每學期樂跑個人成績排名前10名的學生學院給與獎金表揚獎勵(但是學院資金還未實施到位)。通過樂跑積分獎勵,進一步提高學生運動積極性。

圖6看跑步時刻分布特點:學生樂跑速度有效跨度范圍:06:00-23:00絕大多數學生選擇下午課余時間參加樂跑鍛煉,最多人數集中在16:00-18:00附近,占比在17%左右;少部分學生選擇無規律的時間,只要課余時間想跑就跑,還有個別人利用體育課的時間進行樂跑,占1.48%;中午也有極少數名學生參加樂跑,占0.37%;由此說明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大多數選擇在下午課余時間,特別是下午16:00以后跑步人數顯著高于早上,同學們都能合理科學的的安排體育鍛煉時間,但也有極少數的學生在樂跑中安排的時間不合理。

從圖7看跑步距離分布特點:學生樂跑范跨度為:1.5km-5km附近;最多人數在1.5km占比為41%;2km以上人數快速減少;因為學院女生人數占全院人數比例2/3,女生單次運動里程≥1.5km就可以完成任務,大多數同學每次打卡都跑1.5km。

從圖8看跑步速度分布特點:學生樂跑速度有效跨度范圍:3min/km-9min/km最多人數集中在6min/km附近,占比在41%左右;5.5min/km以下和7.5min/km以上人數快速減少。說明同學們多數在每公里6min之內跑步,5min以下和7.5min/km跑的人會少些。
使用該軟件前你的體育鍛練情況(通過隨機抽取824名學生,發放問卷星824份,回收有效問卷809份)。
從表1和2可見,樂跑推行前有496名大學生學生偶爾參加課外體育鍛煉占61.31%;有164名大學生有規律的參加課外體育鍛煉20.27%;有20.27%的同學除了上體育課從不鍛煉身體。也就是說大學生平時不注重課外鍛煉,導致現在大學生的體質普遍降低。但是樂跑推行后,大家養成每周有規律地鍛煉身體,有50.43%為了鍛煉身體;有39.93%為了提高體育成績;有8.65%為了保持或改善體型;有0.99%為了結交朋友;大學生更加注重身體鍛煉。體育課堂的考核成績與步道樂跑相關聯,這樣鞭促了學生去參加課余體育鍛煉;因為樂跑讓同學們參與鍛煉方式容易,無須學習運動技巧就能參與,讓在體育方面較弱的學生也很樂意參與進來;并且參加樂跑的時間任學生自由支配,給予了學生充沛自由權,鍛煉的場地不受限制讓更多的同學參與課外鍛煉。

表1

表2 學生使用該軟件后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
(1)使用校園樂跑APP跑步后,不再受場地、時間和設備的控制,跑步成了每天必不可少課余活動;
(2)通過相互對比、關注跑步數據,在APP看誰的排名更高,提升跑步興趣;
(3)可以靈活運用時間自由的樂跑,讓學生生活習慣徹底改變,體能測試的成績明顯提高,增強身體素質。
(1)校園步道樂跑將學校的特色體育工作與課外鍛煉相結合,完成學校設置的運動目標,實現課內外“一體化”。樂跑運動得到的全院98%學生的認可,從而激勵學生課外鍛煉的熱情,讓體育走進學生課外生活,樂跑運動引促大學生注重運動,增強體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耐力跑身體素質;
(2)校園樂跑運動使學生戶外活動變得自由和靈活,學生跑步時刻大多數利用下午課余時間來合理科學地安排體育鍛煉時間;
(3)將校園樂跑運動課外鍛煉打卡次數和里程作為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定之一。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從而通過持續性的過程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4)校園樂跑App提供便捷的學校管理后臺,能夠讓老師更方便有效管理學生運動數據,通過學生的課外運動表現,為綜合評價學生提供數據,完善了大學體育課程的評價;
(5)從樂跑跑步距離和跑步速度分布來看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每次打卡的任務,并通過跑步過程的積分獎勵,進一步提高學生運動積極性;
(6)校園步道樂跑推行前與推行后,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有很大的改變,通過樂跑運動不僅可以提高體育成績還能改善自身的身體素質,而且把61.31%沒有規律的課外鍛煉的大學生養成有規律的課外體育鍛煉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