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楊
(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華園小學 江蘇 蘇州 215301)
“雙減”(double reduction)是指全面削減中小學生作業數量和時間,減少中小學生過重作業負荷。在其中,要分類確定中小學生作業數量。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 《有關繼續降低普及義務教育發展階段中小學生作業負荷和校內外訓練負荷的若干意見》。8月30日,國家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推介了中部降低普及義務教育發展階段中小學生作業負荷和校內外訓練負荷《若干意見》并明確要求,繼續強化素質教育“雙減”監督工作,“雙減”監督工作被列為2021年教育督導工作“一號工程”。
陶行知課堂教學思想所倡導的“生命即學校教育”、“社區即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做一體”等理論,對于中國學校體育教育事業發展而言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對我國小學體育教育事業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體育韻律操與游戲教學,通過音樂的節奏變化與各類有一定負荷強度的身體動作配合練習,能讓學生充分地活動身體,有效地促進學生靈敏、協調和柔韌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學生運動能力的提高。通過體育韻律操單元的學習,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欲望,在練習中提高學生對不同情景以及樂曲韻律變化的感知和適應能力,懂得與他人友好相處,能關心和幫助同伴,提高集體配合的能力。體育韻律操和游戲課程,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身心姿態,也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能為技巧、攀爬、武術、民族民問體育等動作技能的學習打下一定基礎。
本研究選取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中華園小學四年級96名為調查對象,將96名調查對象為實驗組A班和對照組B班,每班48人。通過測試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相關指標(包括教學效果、身體素質和技能、體育韻律操學習興趣),以此來比較游戲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差異。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中國知網”、“昆山市圖書館”、百度學術”等查閱有關 “雙減”、“陶行知教育”、“思想體育教學”、“體育韻律操”等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工作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和參照根據。
(2)實驗法。
選取的96位學員按班級分為了教學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實驗組采用游戲方法,而對照組則采用了傳統的訓練方法。記錄起始受試對象的基本情況,并通過12節課(每周3節課,每次課40min)的學習,記錄試驗后學員的情況(學習興趣、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教學效果等),比較不同教學方法的差異。實驗組在每個技術動作的學習中都有游戲穿插其中,以此引導學員的體育韻律操學習;對照組不做任何的游戲教學內容,采用傳統的常規教學方法的手段進行教學。張帆博士指出,體育游戲教學同時也是一個將計劃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過程,它通過運用體育活動培養兒童們對讀書的興趣,從而提高了兒童們練習的效率,并調動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這樣就能夠鼓勵孩子們主動思維、果斷決定,而孩子們自信、獨立、自強的自由意志行為,便會得以加強。測試指標或方法的選取,對于兒童的學習興趣采用《學生學習興趣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了解兒童的學習興趣在不同教學方法實驗前后的變化情況。人體機能與身體素質測評,分別從50m快速跑、肺活量、1min跳繩和坐位體前屈。教學效果采用街舞韻律操、活力擊劍操、冰雪之魅操、趣味羽毛球操、足球健身操和游泳韻律操6項成績指標來評價 (附件1)。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對于體育韻律操不同技術動作的學習順序:熟悉舞感、腿部技術、手臂技術、配合技術。

表1 不同技術階段實驗組和對照組所采用的游戲或內容
(3)數據分析法。
經過采用Spss 2.0統計軟件系統對這些統計提供了數據的分析。
表2顯示通過12次課時的基礎學習,不同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結果。其中韻律操:街舞韻律操、活力擊劍操、冰雪之魅操、趣味羽毛球操、足球健身操和游泳韻律操計評成績,對于實驗組成績與對照組的差距有一定統計意義(p<0.05),實驗組的成績也要高于對照組的成績。雖然在少兒快樂體操指標方面實驗組成績優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在這個研究中采用游戲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要高于傳統教學方式。研究結果與范紅江的研究結果相似。

表2 游戲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效果的結果(M±SD)
表3表明了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各學習興趣得分狀況,下表還提示,學習興趣的5項指數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差距并不存在統計含義,但試驗后的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均存在著顯著性差距(p<0.05)。其中在積極興趣、運動參與程度、自主學習程度和關注體育韻律操4項積極性方面實驗組要優于對照組;只有消極興趣得分實驗組要低于對照組。耿忠利教授則認為在游戲過程中學員并沒有得到什么壓抑,而是完全沉浸在自己喜悅之中,在心情昂然中進行著鍛煉。在游戲中變相的學到教材上的知識和教材上沒有的知識,本文對游戲教學法的概念與認識更傾向于耿忠利的理解。表明,通過游戲教學法學習體育韻律操后對比傳統教學法更能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表3 實驗組、對照組實驗前后學員的學習興趣指標(M±SD)
表4是實驗前后實驗組、對照組學生的人體機能與身體素質結果,由以下表格所顯示,對于試驗后的實驗組與其他學生在肺活率結果差異有統計學價值(p<0.05),實驗組肺活量指標結果明顯優于其他結果。

表4 實驗前后不同教學方法學員的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情況(M±SD)
教育是立國之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用在兒童上再合適不過。在這個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為情緒激動占優勢,控制過程較弱,意志的積極性高,堅持性和自控力相對低下,但神經的興奮過程中占有明顯優勢,具體表現為求知欲較強,愿意提出問題并主動尋求回答,具有民族自豪感和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對稱贊感到很高興,不過份的感到恐懼、膽怯。通過比賽教學更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比賽中,他們的合作意識、組織意識和自我表現的意識都獲得了提高,更能培養他們不畏困難、勇敢挑戰、樂于開拓創新的優良品質。從表3結果可知,研究結果與張帆、范紅江的研究結果相似。游戲教學法能夠縮短教師的差距,能夠激活課堂氛圍,激發孩子的教學積極性。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游戲教學法在初期能夠讓學員更快的進入狀態,通過克服協調不足,同手手腳的心理障礙,達到喜歡體育韻律操玩耍的狀態。通過活動培養孩子對運動韻律操中的知識趣味和愉快的情感感受,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成長,克服恐懼、退縮和消極情緒。這是由于通過游戲一方面轉移兒童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同伴間的游戲競爭調動心里面那種“不服輸”、“好勝心”的精神。實驗結論也證實,通過游戲教學可以使實驗組的學員連續肺活動量要高于對照組的平均值成績。通過游戲提高兒童的舞感,對于下部分學習體育韻律操起到關鍵作用。通過游戲引起兒童的興趣,引導學員在主觀上對體育韻律操動作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兒童對動作的學習和掌握,促進體育韻律操動作的動力定型。研究結果表明,游戲教學法對于兒童的教學效果要好于傳統的通過單一練習教學方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同教學方法對兒童身體素質和機能的影響顯示,游戲教學法對兒童的心肺功能和1min跳繩的影響較顯著,同時優于傳統教學法學員的成績。造成結果的差異可能是因為通過游戲教學使得學員有更多的機會學習體育韻律操,在課余時間更容易掌握呼吸和憋氣的配合,這勢必對兒童的呼吸肌產生影響。而兒童的50m和坐位體前屈成績,兩種教學方法均為發生顯著性變化,有可能是因為練習的周期較短;也有可能跟兒童少年的身體素質增長規律有關。研究表明男孩12-16歲,女孩7-12歲力量增長速度較快,考慮到本次研究學員大多數是10-12歲學生,有可能在力量和肌肉方面沒有明顯的增長。在柔韌性方面,實驗組和對照組學員實驗前后的坐位體前屈成績差異也未達到統計學意義。考慮都可能也是由其身體柔韌水平逐漸提高的年齡規律所引起,有研究指出體前屈的數值在中小學階段(7-12歲)變動較小,趨于基本平衡狀態,但是在13-19年增長幅度卻很大,故為發展柔韌性應抓住這一年齡段。
“雙減”(double reduction)目的是使品德理想回到本真,兒童要活在校園里,德智體全面發展,使成長比成功更關鍵,才能運用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品德理想的重要作用。采用游戲教學法,可以培養孩子們對運動韻律操的濃厚興趣與積極性,有助于兒童對體育韻律操技術動作的掌握,鞏固體育韻律操的動作,加快動作的動力定型。同時在游戲中能夠增加兒童運用技術的機會,提高體育韻律操的整體技術水平,增強了學員的身體素質以及身體機能。游戲教學法較于傳統教學法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游戲教學法在改善兒童身體機能方面優于傳統教學法,不過對于改善兒童身體素質方面游戲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不分伯仲。
陶行知的教學理念提出讓孩子們踏上創新之途,手腦合用,勞力而不勞人,這就要求六個解放:一釋放雙眼;二釋放手;三釋放大腦;四釋放嘴;五解放空間;六釋放時間。在平時的體育韻律操教學中,注重學員課堂表現,能夠讓每一位學員都融入其中,以表揚為主,盡量避免批評,引導學員主動學習,提高體育韻律操整體技術水平。兒童屬于發育階段,在身體的任何方面都沒有完全的定性,所以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教練員必須發現這些優點加以培養,為以后技術動作定型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游戲教學中,應合理組織學員進行游戲,預防組織太亂而浪費教學時間,還會引起學員出現的安全隱患。游戲教學方式相對于兒童而言,被社會接納的程度也要好于傳統教學方式,故在今后的有關課程與培訓中可以依據具體情況把游戲教學方式植入常規課程中,并不斷總結經驗,以期改善教學和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