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貴,陳先華,何嘉晨
(1.昭通市宜昭高速公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云南 昭通 657000; 2.東南大學,江蘇 南京 211189;3.上海林同炎李國豪土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
路表抗滑能力對行車安全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于駕駛員需頻繁剎車減速的路段,該類路段雖在整個道路網中的占比較小,但在其上發生交通事故的占比較高。據報道,25%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路面濕滑導致的,因路面磨光等原因引起的抗滑能力不足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最直接的原因之一[1-3]。在此背景下,高抗滑路表處理技術應運而生。采用該技術時,首先將高耐磨碎石料通過樹脂類黏結劑固定在路表,通過增加路表宏、微觀粗糙度和摩擦系數,提高路表抗滑能力。高抗滑路表處理技術起源于歐洲,作為當時的新興技術,美國將其應用于公路工程中。根據美國的工程實踐,高抗滑路表處理技術可顯著提高路表抗滑性能,降低行車事故率[1]。當前,隨著我國公路交通設施建設的迅猛發展,研究并推廣高抗滑路表處理技術的應用對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已有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表明,抗滑路表服役期間可能會出現脫層、滑移、松散或過度磨光等結構性與功能性病害[4-7]。脫層與滑移主要是由抗滑層與原路表之間黏結失效導致的強度不足引起的。松散主要是由集料與膠凝材料界面黏附失效及黏結劑老化等因素導致的。過度磨光主要是由凸起的粗顆粒集料耐磨性差導致的,集料顆粒剝落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抗滑層關鍵性能(如抗滑性能、耐久性能)是需關注的重點。
本文針對我國高等級公路面層多采用AC-13型瀝青混凝土的實際情況,參考已有研究成果[8-11],在室內設計縮尺加速磨光與老化試驗等,研究高抗滑路表抗滑性能與磨光行為,并與未鋪設抗滑薄層的普通AC-13型瀝青混合料路表進行對比,同時通過拉拔試驗評估高抗滑路表處理層與密級配瀝青混凝土的黏結性能,以期為高抗滑路表的工程應用提供參考。
1.1.1膠凝材料
高抗滑路表試件膠凝材料由環氧樹脂及固化劑與70號基質瀝青復配而成,普通路表試件膠凝材料由高黏改性劑與70號基質瀝青復配而成?;|瀝青性能指標與技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基質瀝青性能指標與技術要求
1.1.2集料
集料由優質玄武巖經反擊破碎加工而成,其中細集料包括粒徑0~3,3~5mm碎石,粗集料包括粒徑5~10,10~15mm碎石。集料基本性能與技術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集料基本性能與技術要求
1.2.1磨光行為評估
對試件磨光行為進行評估,具體流程如下:①采集試件表面的紋理,并測試初始構造深度、摩擦擺值、動摩擦系數等指標,取3次測試值的平均值作為代表值;②采用自主設計加工的三輪加速磨光儀對試件進行加速磨光試驗,待磨光至預定時間后測試試件磨光表面的摩擦擺值和動摩擦系數,分別在試驗進行0.5,1,2,3,4,6,8,10,12h時測試,測試過程中同步記錄試驗溫度,以對結果進行修正;③待所有指標采集完成后,對試件進行新一輪磨光。磨光前、后試件表面情況如圖1所示。

圖1 試件表面情況
1.2.2老化影響評估
在瀝青路面使用過程中,瀝青混合料老化現象不斷發生。對于高抗滑路表,膠凝材料的老化可能導致混合料發生松散、剝落等病害,從而影響混合料抗滑性能。因此,評估混合料老化對抗滑性能的影響較重要。本文采用延時供箱加熱的方式模擬瀝青混合料短、長期老化情況,即將成型較好的瀝青混合料試件置于85℃的鼓風烘箱中,分別老化2,5,8d,模擬實際情況,然后采用動摩擦系數儀對試件抗滑性能進行測試,評估老化對試件抗滑性能的影響。
1.2.3層間黏結性能評估
采用拉拔試驗評價高抗滑路表與瀝青混合料基面的界面黏結強度。拉拔試驗對溫度的敏感性較大,確定溫度時應考慮路面大部分時間所處的溫度區間,本研究以25℃為參考溫度??紤]到單個試驗的精確性,采用平行試驗,每次試驗以3個試樣為1組。拉拔試驗裝置如圖2所示。

圖2 拉拔試驗裝置
2.1.1動摩擦系數
不同速度及磨光時間下高抗滑路表和普通路表試件動摩擦系數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2種路表試件的動摩擦系數均隨著速度的增加呈波動式減小趨勢,逐漸趨于穩定,在速度<40km/h的中低速域,動摩擦系數存在一定波動;不同磨光過程中,高抗滑路表試件動摩擦系數基本高于普通路表試件,這表明高抗滑路表不僅具有較好的初始抗滑性能,且具有優良的抗磨光能力,在服役期間可為高速行車提供更安全的服務。

圖3 試件動摩擦系數變化曲線
2.1.2構造深度與摩擦擺值
2種路表試件表面構造深度和潮濕狀態摩擦擺值在磨光過程中的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隨著磨光的進行,2種路表試件構造深度與摩擦擺值均呈先迅速衰減后緩慢趨于穩定的趨勢;普通路表構造深度與摩擦擺值均在磨光3h左右進入穩態;高抗滑路表構造深度與摩擦擺值均在磨光6h左右進入穩態,且進入穩態后的摩擦擺值與普通路表相當,這表明高抗滑路表抗早期磨光能力優于普通路表,且在服役期間可維持較好的宏觀紋理構造;在磨光過程中,高抗滑路表構造深度與摩擦擺值均高于普通路表,進入穩態時間均晚于普通路表。

圖4 試件構造深度與摩擦擺值變化曲線
2.1.3抗滑性能衰減擬合分析
考慮到國際摩阻指數中以60km/h作為標準速度,本文選取不同磨光過程中速度為60km/h的動摩擦系數、宏觀構造深度與摩擦擺值作為指標進行擬合分析,擬合關系式為y=AeBx+C,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y=AeBx+C指數模型的相關系數較高。

表3 抗滑性能衰減擬合分析結果
對于高抗滑路表,因混合料中存在較強的粗顆粒骨架,而固化后的環氧樹脂改性瀝青力學性能與耐磨耗性能均優于熱塑性改性瀝青,在磨光作用下,宏觀紋理構造得以較好地保持,因此,在有一定水膜厚度的摩擦系數測試中,其動摩擦系數相對較高。
老化過程中2種路表試件動摩擦系數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老化對2種路表試件動摩擦系數的影響較大,隨著老化時間的增加,2種路表試件動摩擦系數差異逐漸縮小,但總體上高抗滑路表試件動摩擦系數大于普通路表試件;不同老化時間下,低速域下2種路表試件動摩擦系數衰減幅度相對較大。結合國內外工程實踐[6-11],高抗滑路表抗滑性能預計可保持6年以上,之后的抗滑性能與普通路表差別較小。

圖5 老化對路表動摩擦系數的影響
對高抗滑路表與混合料基面的層間黏結性能進行測試,結果表明,高抗滑路表抗拉強度平均值為3.5MPa,最小值為3.3MPa,高于普通路表抗拉強度。從試件破壞形態來看,大部分斷裂發生在普通路表瀝青混合料基面,小部分斷裂發生在高抗滑路表層間黏結界面或高抗滑混合料淺表層。由此可知,高抗滑路表與混合料基面的層間黏結性能較好,服役期間不易發生滑移與脫層等層間黏結失效的破壞現象。
本文采用室內加速磨光和模擬老化試驗,對高抗滑路表與普通路表磨光行為進行對比分析,并評估高抗滑路表與混合料基面的層間黏結性能,得到以下結論。
1)高抗滑路表抗早期磨光能力優于普通路表,在磨光過程中,始終維持較好的宏觀紋理構造、摩擦擺值和動摩擦系數,且抗滑性能衰變進入穩態時間較晚。
2)高抗滑路表在老化過程中的抗滑性能優于普通路表,但低速域衰減速度較大。
3)高抗滑路表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與混合料基面黏結牢固,服役期間不易發生滑移與脫層等層間黏結失效的破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