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瑞
(平邑縣中醫醫院,山東臨沂 273300)
心力衰竭是指各種心臟疾病進展至嚴重階段引起的復雜臨床綜合征,以左心室或右心室功能障礙、神經-體液調節改變為主要特征,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體液潴留及運動耐受性降低等[1]。一旦患病,若未能及時進行有效治療,隨著病情進展,極易誘發多種并發癥,不僅會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危及生命安全、明顯縮短其生存時間[2]。目前,藥物是臨床治療心力衰竭的主要方式,積極規范治療可緩解臨床癥狀,防止和延緩疾病進展,降低住院率、病死率。因此,本次研究對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開平行對照研究,旨在比較不同藥物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平邑縣中醫醫院收治90例心力衰竭患者展開對照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n=45)和研究組(n=45)。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8.69±10.33)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56±2.23)年;心功能NYHA分級:Ⅱ級16例,Ⅲ級15例,Ⅳ級14例。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8.82±10.31)歲;病程2~8年,平均病程(5.28±2.19)年;心功能NYHA分級分級:Ⅱ級17例,Ⅲ級15例,Ⅳ級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統計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平邑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指南與標準[3];②臨床病歷資料完整、真實、可靠。排除標準:①對研究選擇用藥存在過敏史、禁忌證者;②正參與其他研究、試驗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④近期內接受過相關治療者;⑤伴認知、語言、精神及智力障礙等,無法配合研究開展。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次取5 mg依那普利(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568,規格:5 mg)讓患者于飯后服用,2次/d,以后酌情調整劑量,每日最大劑量不可超過40 mg,共治療1個月。
研究組:依那普利用藥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單次取20 mg螺內酯(北京海王中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194,規格:20 mg)讓患者在進食時或餐后服用,2次/d,以后酌情調整劑量,每天最大劑量不可超過120 mg,共治療1個月。為確保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在治療期間叮囑兩組患者注意休息;給予準確的疾病知識指導,嚴格遵醫囑用藥;加強體質量管理、飲食管理;當病情恢復至穩定,適當進行運動,改善活動耐量、心肺功能。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分析臨床效果并比較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相關癥狀、體征基本全部消失,心功能改善達到2級以上;有效:相關癥狀、體征較治療前改善明顯,心功能改善達到1級以上;無效:不符合顯效、有效判定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②比較分析心功能指標:于治療前、治療后,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型號:EPIQ5)評價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采取6 min步行試驗測定患者6 min步行距離,計時器設定到6 min,讓患者站在起步線上,一旦開始行走即啟動計時器,試驗結束統計總步行距離(單位:cm)。③比較分析炎癥因子水平:于治療前、治療后,采集外周靜脈血3 mL,抗凝,3 000 r/min離心處理15 min,提取血清,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高敏 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④觀察分析血管內皮功能指標:采血及處理方法同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一氧化氮(NO),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內皮素(ET)水平。⑤比較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嘔吐、頭痛及高鉀血癥,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4.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心功能指標、炎癥因子水平、血管內皮功能指標為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臨床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為計數資料,用[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臨床有效率(97.78%)高于對照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LVEF:左室射血分數;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
組別 例數 LVEF(%) LVESD(mm) LVEDD(mm) 6 min步行距離(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5 35.37±1.2546.16±2.83* 62.24±5.3352.04±2.79* 53.96±5.6343.85±1.66* 380.05±12.72483.05±20.58*對照組 45 35.41±1.1840.24±2.75* 62.25±5.3558.09±3.66* 53.91±5.6147.71±1.48* 380.06±12.74421.56±15.44*t值 -0.156 10.064 -0.009 -8.819 0.042 -11.643 -0.004 16.033 P值 0.876 <0.001 0.993 <0.001 0.966 <0.001 0.997 <0.001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炎癥因子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研究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hs-CRP:高敏 C 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
組別 例數 hs-CRP(mg/L) TNF-α(pg/L)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5 25.48±2.06 13.39±1.09* 23.41±2.42 10.74±3.85* 124.11±20.15 58.25±4.15*對照組 45 25.49±2.05 21.01±1.14* 23.56±2.39 17.33±3.12* 124.12±20.26 96.75±3.26*t值 -0.023 -32.409 -0.296 -8.921 -0.022 -48.939 P值 0.982 <0.001 0.768 <0.001 0.983 <0.001
2.4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NO水平均升高,ET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組患者NO高于對照組,ET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

表4 兩組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NO:一氧化氮;ET:內皮素。
ET(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組別 例數 NO(mmol/L)研究組 45 68.90±9.66 79.76±11.42* 75.69±10.30 47.56±6.42*對照組 45 69.85±8.69 74.13±10.51* 75.55±10.24 53.12±8.33*t值 -0.490 2.433 0.065 -3.546 P值 0.625 <0.05 0.949 <0.05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6.67%)與對照組(4.4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多發疾病,心肌舒縮功能障礙、心臟負荷過度及基礎性心臟疾病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同時,感染、心律失常及過度體力消耗和情緒激動等也可誘發心力衰竭[5-7]。近年來,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下,心力衰竭發病率出現明顯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8]。由此可見,在疾病早期予以積極治療對于控制疾病進展,降低疾病病死率,改善預后結局至關重要[9]。
依那普利、螺內酯是臨床治療心力衰竭常用藥,其中,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機體內通過抑制、轉化等作用,可減少醛固酮分泌,降低血壓;同時,該藥還能夠降低周圍循環阻力,減少心臟前、后負荷,增加心輸出量,進而保護心肌細胞[10]。螺內酯為醛固酮競爭性抑制劑,其能夠作用于遠曲小管、集合管,阻斷鈉離子、鉀離子和鈉離子、氫離子交換,影響基質膠原分子合成,對心肌纖維化過程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時,螺內酯在改善心肌收縮、舒張能力及心肌缺氧狀況等方面也有積極作用[11]。LVEF、LVESD等是反映心臟功能狀態的重要指標,正常人在安靜狀態下,上述指標水平基本處于正常水平,當發生心力衰竭,上述指標即會出現異常。hs-CRP、TNF-α等為機體重要炎癥因子,在心衰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心力衰竭發生時,炎癥因子基因表達會隨之上調,合成、釋放增加,進而與其他受體結合發揮生物學效應,如導致血管內皮損傷,NO、ET等指標發生變化,引起心肌供血供氧異常,促進心臟重構,最終使得病情加重。本次研究發現,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有效率、各項心功能指標、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NO高于對照組,ET低于對照組;此外,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不良反應經對癥處理后均在短時間內消退。上述結果說明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治療心力衰竭效果確切,分析原因在于聯合用藥可彌補單藥治療的不足和局限,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心力衰竭發生、進展及治療均與患者日常飲食、生活行為等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因此,為確保獲得良好臨床效果,治療期間需重視疾病知識、治療情況的宣教,使其明白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用藥習慣,指導科學膳食、適當運動,避免自身行為不當影響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心力衰竭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采取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用藥方案,可獲得滿意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能夠更好改善患者心功能、緩解機體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內皮功能,且安全性可靠,所以依那普利聯合螺內酯可作為推薦方案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療期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