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冰,宋立冬,李 華,武 蓓,董文健
(1.唐山市第三醫院內科;2.唐山市第三醫院超聲科,河北唐山 063100)
近年來,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具備出血少、恢復快、美容性佳等優勢,成為肺癌外科治療的常見術式,但術后患者單肺通氣會引起各種并發癥,諸多應激反應仍能造成機體出現一系列機能、代謝紊亂和結構損傷,目前預防和減輕單肺通氣的相關并發癥對預防和治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十分重要[1]。穴位針刺能激活全身經絡系統,達到通經絡、行氣血的功效,可對各器官系統功能進行高效的調節[2]。而針刺麻醉,因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特點,被廣泛用于各種類型的手術中[3]。相關研究顯示,穴位電針刺激能增強機體相關的調節機制和抗炎能力,抑制炎癥病灶區血管通透性;電針以其確切的臨床療效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4-5]。經皮穴位電刺激是一種新型的針灸療法,相對手針和電針操作更簡便且鎮痛效果良好,受到患者好評[6]。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唐山市第三醫院登記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探究其經皮穴位電刺激的應用狀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唐山市第三醫院收治的52例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先后時間分為兩組。對照組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齡43~63歲,平均年齡(53.01±3.32)歲;手術時長87.5~122.9 min,平均手術時長(105.21±5.98)min。觀察組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44~62歲,平均年齡(53.01±3.01)歲;手術時長87.6~122.8 min,平均手術時長(105.21±5.98)min。兩組患者的男女占比、年齡及手術時長狀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患者家屬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唐山市第三醫院醫學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者;②可正常進行溝通交流者。排除標準:①有明顯凝血障礙者;②精神障礙者;③癲癇者;④肝腎功能損害者。
1.2 麻醉方法 觀察組患者術前30 min經皮穴位電刺激,穴位順序為雙側合谷-內關-后溪-支溝。以75%酒精消毒經皮穴位皮膚消毒用,待干后貼覆電極,經皮穴位治療時間一般為30 min。穴位電刺激用供韓氏穴位神經刺激儀(北京冀諾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型號:HANS),選用2/100 Hz,電流強度根據患者的感覺來調節。開放輸液通道,再采取頸內靜脈及橈動脈進行穿刺;配合全身麻醉,并應用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42022076,規格:2 mL∶ 0.1 mg)0.8 μg/kg,丙泊酚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079,規格:10 mL∶0.1 g)1~2 mg/kg,羅庫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88,規格:2.5 mL∶25 mg)1 mg/kg,且利用加壓面罩直接給氧,至肌肉放松。在普通喉鏡顯露聲門后利用雙腔氣管導管在盲探下完成,通過聽診器來聽診雙肺的呼吸音,調整支氣管導管位置,最后用纖維支氣管鏡輔助,直到套囊隔離良好。利用麻醉機機械通氣。需注意,合理調整通氣機參數,術中間斷追加羅庫溴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維持肌松,以輸液泵恒定量、恒速輸注,等患者完全清醒再拔管。對照組患者均與電刺激儀相接,但不給予電刺激處理,采用和觀察組同樣的全身麻醉方式。
1.3 評價標準 ①術畢抽取頸內靜脈血3 mL檢測,離心轉速3 000 r/min、離心時間5~10 min,后取血清,分裝,-80 ℃保存待檢。應用流式細胞小球微陣列方法定量測定術前30 min(T1)、單肺通氣后60 min(T2)、術畢雙肺通氣10 min(T3)、術后24 h(T4)患者血清中的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含量。②術中持續監測比較兩組患者各時間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③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后住院和胸管留置所用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概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研究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兩者間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炎癥因子分析 整體趨勢來看,兩組患者T1~T3的IL-6水平呈升高趨勢,且T3時IL-6水平明顯高于T1(P<0.05);觀察組患者T3和T4時期的IL-6、IL-10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的TNF-α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炎癥因子分析( pg/mL, )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炎癥因子分析( pg/mL, )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T1:術前30 min;T2:單肺通氣后60 min;T3:術畢雙肺通氣10 min;T4:術后24 h。
組別 例數 IL-6 IL-10 TNF-α T1 T2 T3 T4 T1 T2 T3 T4 T1 T2 T3 T4觀察組261.99±0.65 0.11±0.01 t值 0.664 2.090 6.136 2.195 1.000 4.079 13.992 5.657 1.803 1.202 0.947 1.612 P值 0.510 0.042 <0.001 0.033 0.322 <0.001 <0.001<0.001 0.077 0.235 0.348 0.113 0.10±0.03對照組262.10±0.54 2.24±0.65 3.76±1.01*2.77±0.65 0.38±0.01 0.45±0.04 0.48±0.03 0.32±0.03 0.08±0.02 0.11±0.03 0.14±0.05 2.65±0.76 5.76±1.32*3.32±1.10 0.37±0.05 0.49±0.03 0.64±0.05 0.36±0.02 0.09±0.02 0.12±0.03 0.15±0.02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變化分析 兩組患者在T1、T2、T3及T4的MAP、HR、SpO2水平組間和組內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變化分析( )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變化分析( )
MAP:平均動脈壓;HR:心率;SpO2:血氧飽和度;T1:術前30 min;T2:單肺通氣后60 min;T3:術畢雙肺通氣10 min;T4:術后24 h。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MAP(mmHg) HR(次/min) SpO2(%)T1 T2 T3 T4 T1 T2 T3 T4 T1 T2 T3 T4觀察組2686.01±8.10 99.76±0.65 t值 1.126 1.710 1.805 0.407 0.503 1.538 1.403 0.918 1.723 0.470 0.915 0.610 P值 0.266 0.093 0.077 0.686 0.617 0.130 0.167 0.363 0.091 0.641 0.364 0.545 99.87±0.65對照組2683.21±9.76 82.87±10.76 85.01±9.65 81.10±7.76 75.32±8.76 81.76±15.01 77.10±15.98 74.98±14.76 97.98±1.65 99.66±0.65 99.87±0.54 77.87±10.32 80.65±7.65 80.21±8.00 74.01±9.98 76.43±9.32 71.98±9.54 71.87±8.98 98.65±1.10 99.76±0.87 99.65±1.10
2.3 兩組患者術后狀況分析 觀察組患者術后住院天數、術后胸管留置天數及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和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狀況分析[()/例(%)]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狀況分析[()/例(%)]
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 26 5.65±1.32 2.65±0.65 2(7.69)對照組 26 6.32±1.76 2.87±0.76 3(11.54)χ2值 1.553 1.122 0.221 P值 0.127 0.267 0.638組別 例數 術后住院天數(d)術后胸管留置天數(d)
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患者采取的治療術式帶有創傷性,這其中就包括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會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損傷,導致機體內炎癥表達強烈,容易引發各種并發癥,為此需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控制炎癥水平,促使患者盡早恢復健康。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合谷穴是大腸經的原穴,是治療小腸疾病的穴道,此穴可以鎮靜止痛、通經活經、清熱解表、宣肺理氣,在圍術期針刺合谷、內關等能阻礙炎癥因子的表達,胸科肺手術通過經皮穴位電刺激一般取穴合谷、后溪、內關、支溝[7]。
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手術時間的不斷推進,兩組患者血清IL-6處于上升狀態,在T3時處于最高水平。分析原因可能與手術對肺的操作和單肺通氣時長有關[8]。首先,術中會進行牽拉、擠壓的操作,不可避免地會破壞肺泡上皮細胞,肺泡上皮細胞會分泌并形成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以此促使單核巨噬細胞處于活躍狀態,誘導炎癥因子的參與;其次,手術結束后萎陷肺的復張必然引起缺血再灌注損傷,這可解釋本研究中血清IL-6開始即有升高,峰值出現在雙肺通氣10 min后[9]。臨床當中可以通過使用保護性通氣策略,保護肺功能,減少損傷和術后肺部并發癥。本研究還可看到,T3后,觀察組患者的IL-6比對照組降低更明顯,可見經皮穴位電刺激阻礙了IL-6的表達。經皮穴位電刺激作用于穴位,以調控神經抗炎通路來發揮治療疾病的功能。試驗中,兩組患者TNF-α水平升高并不明顯(P>0.05)。原因可能是:胸腔鏡微創手術時間并不長,不會造成較大損傷,也就不會對TNF-α水平造成太大的影響;由于TNF-α具有非常短的半衰期,容易在體內被分解掉[10]。本研究中,兩組患者T1、T2、T3及T4的MAP、HR、SpO2水平組間和組內對比,差異不大(P>0.05)。兩組患者術后住院天數、術后胸管留置天數、術后肺部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孔建強等[9]和馮吉杰等[10]的研究結果有類似之處。
綜上所述,圍術期經皮穴位電刺激能夠使血清中炎癥因子處于較低水平,避免炎性反應帶來的刺激,有助于保護肺部不受損傷,值得臨床廣泛應用。本次研究存在樣本量和研究指標不足等問題,未來需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更完善的研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