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榮
(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麻醉科,山東濟南 271100)
臨床診斷消化道疾病時,電子胃鏡檢查屬于重要的檢查手段,普通胃鏡檢查會加劇患者不適感。當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咽喉不適感、咳嗽等癥狀時,就必須及時處理,以免出現心律失常、消化大出血等癥狀。在檢查過程中,不良反應會影響患者后續治療[1]。在近幾年發展中,精準醫療、個性化醫療,已經成為國內外醫療領域的研究熱點。在無痛胃鏡檢查中,開始廣泛應用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的方式。瑞芬太尼是一種阿片類受體激動劑,麻醉起效過程中,不會對患者血流動力學造成影響,可加快患者術后蘇醒時間[1]。丙泊酚為靜脈麻醉藥物,術后蘇醒時間短,不會造成藥物蓄積,與芬太尼聯合可以加強手術麻醉效果,穩定患者心率、血壓,同時可以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進一步加快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按照相關研究可知,聯合麻醉具備顯著鎮靜、鎮痛效果,能夠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確保患者順利完成檢查[2]。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選取98例患者,通過比較,詳細分析無痛胃鏡檢查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聯合應用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98例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法劃分為對照組(49例)、研究組(49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5.6±3.7)歲。研究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46.7±3.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濟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史;②對無痛胃鏡檢查無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嚴重貧血、出血傾向患者;②心動過緩、病竇綜合征以及其他嚴重的心臟疾病患者。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胃鏡檢查,均由同一醫師、麻醉醫師操作,使用同一型電子胃鏡[圖治(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83220070,型號:ESM-370]。患者術前禁飲禁食,采取平臥位,建立靜脈通道,監測患者血壓、呼吸頻率、心率、動脈氧飽和度。麻醉前,給予患者面罩、經鼻導管行吸氧,將氧流量設置為2~4 L/min。對照組患者,給予生理鹽水1 mL,靜脈推注1.5 mg/kg丙泊酚(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37,規格:100 mg),將靜脈推注的速率設置為4 mg/s。研究組患者,先注射1 μg/kg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規格:0.1 mg),之后推注1~2 mg/kg丙泊酚,將靜脈推注的速率設置為4 mg/s。兩組患者待至睫毛、角膜反射消失,停注藥物。呼吸平穩后,開展胃鏡檢查。手術中如果患者的心率低于60次/min,可按照0.005 mg~0.01 mg/kg的劑量給患者靜脈注射阿托品(鹽城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0045,規格:1 mL∶0.5 mg);如果患者的舒張壓低于80 mmHg(1 mm Hg=0.1333 kPa)或者舒張壓與手術前相比較不到術前的70%則按照0.1~0.2 mg/kg的劑量給患者靜脈注射麻黃堿(上海信誼金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863,規格:1 mL∶30 mg),如果有必要還要及時為患者進行人工呼吸。手術中治療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以及體動現象,如果發現患者面部表情比較痛苦,并且出現了頻繁的體動現象,可按照0.5 mg/kg的劑量給患者追加丙泊酚。同時手術中還要給患者持續支持吸氧,一直到患者清醒后可根據其具體情況停止吸氧。
1.3 指標觀察 ①監測兩組患者吸氧前、檢查開始時、檢查開始后5 min和檢查結束后5 min各時間點的心率、血壓(舒張壓和收縮壓)等指標;②對比兩組患者蘇醒時間、丙泊酚用量;③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惡心、嘔吐、疼痛。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比較兩組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重復測量數據采用F檢驗法;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法,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通過比較結果顯示,在檢查開始時、檢查開始后5 min,檢查結束后5 min時間點,研究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和心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
2.2 兩組患者蘇醒時間、丙泊酚使用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蘇醒時間較對照組短,丙泊酚使用量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蘇醒時間、丙泊酚使用量( )

表2 比較兩組患者蘇醒時間、丙泊酚使用量( )
組別 例數 蘇醒時間(min) 丙泊酚用藥總量(mg)研究組 49 2.43±0.12 108.7±8.8對照組 49 4.15±0.21 151.8±16.9 t值 3.689 20.198 P值 0.035 0.000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率(6.12%)低于對照組(1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例(%)]
胃腸道疾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如果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極易引發多種病變。早期明確診斷并為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對提高治療效果及改善患者的預后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電子胃鏡診斷是一種常規的檢查方式,但是在對患者實施檢查的過程中,由于胃鏡的插入很容易引發患者出現咽喉部反射性痙攣,增加患者的痛苦,導致部分患者的依從性較低,甚至會因無法忍耐而拒絕接受電子胃鏡檢查。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及診斷技術水平的提升,近些年來,臨床開始應用無痛胃腸鏡診斷方法,其是通過給患者注射麻醉與鎮痛藥物,抑制患者中樞神經,從而實現鎮靜效果,加強患者對胃腸鏡檢查的耐受力[3]。
在對胃腸道疾病患者實施無痛胃腸鏡診斷的過程中,選擇有效的麻醉方式對診斷效果尤其重要,有效的麻醉方式一方面能夠減輕患者在手術中出現的體動、躁動等現象,另一方面還能較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壓及心率等保持在平穩狀態。當前,在實施無痛胃腸鏡診斷的過程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主要包括自控鎮痛鎮靜、智能輔助鎮痛鎮靜、靶控輸注法等,具體的施行方法需要臨床麻醉人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診斷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優化,制訂應激反應低、效果良好的麻醉方案[4-5]。相關臨床研究認為,自控鎮靜的方式比較關注患者身體特點與精神狀態,以及藥物敏感度,可確保按需用藥[6]。
瑞舒芬太尼屬于新型阿片類受體激活劑,麻醉效率高,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可迅速分解到體內血漿、組織中,蘇醒時間短,具備良好鎮痛效果,但單一使用芬太尼,會抑制心血管系統[7]。丙泊酚屬于短效靜脈麻醉藥,能夠應用到全身麻醉誘導與維持中,其可通過增強γ-氨基丁酸受體間的反應,促進患者神經系統抑制劑受體調節反應,起到麻醉效果,并利用興奮谷氨酸受體,對麻醉效果進行調控。此外,丙泊酚具有較短的半衰期,一般在3 min左右,在較短時間內就會從機體中消除,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嘔吐以及惡心等的發生率,在無痛內鏡檢查當中得以廣泛應用[8]。然而丙泊酚的鎮痛效果不理想,會降低患者顱內壓,減少腦血流量,還會抑制患者呼吸系統,導致患者出現短暫性呼吸停止[9]。所以臨床應用丙泊酚麻醉處理時,常常聯合其他麻醉藥物使用,避免丙泊酚所致的不良反應,而注射藥物劑量和速率與抑制程度之間呈正相關關系[10]。有研究顯示,在無痛胃鏡檢查中,應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聯合麻醉,可以高效完成檢測,獲得較高滿意度[11]。但是麻醉人員要控制好丙泊酚的推注速度,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充分吸氧,確保氣道通暢,同時備好心肺復蘇設備,保障患者安全。聯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處理,以分次給藥方式,可以改變藥物峰濃度,在麻醉滿意后,給予深度麻醉處理[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檢查開始時、檢查開始后5 min、檢查結束后5 min時間點,研究組患者的舒張壓、收縮壓和心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對胃腸道疾病患者實施無痛胃腸鏡診斷的過程中,給患者應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對患者舒張壓收縮壓以及心率等造成的影響更小,保證了診斷的安全性。另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蘇醒時間較對照組短,丙泊酚使用量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在無痛胃腸鏡的診斷過程中,給患者應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其術后能夠更快地蘇醒,并且還能有效減少丙泊酚的用藥劑量,安全性更高。最后,本次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6.12%)低于對照組(14.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起單純應用丙泊酚麻醉,對于胃腸道疾病患者實施無痛胃腸鏡應用瑞芬太尼聯合丙泊酚麻醉,由于聯合用藥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用藥劑量,所以引發的不良反應更少。
綜上所述,針對胃腸鏡檢查患者,合理應用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方案靜脈注射,麻醉鎮痛效果顯著,可以確保患者術后快速蘇醒,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