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靜,楊鑒娜,翟仁亮
(泗水縣人民醫院,山東濟寧 273200)
白內障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視覺障礙性疾病,其主要是以視力下降、屈光改變、眩光等癥狀為臨床表現,若患者治療不及時,則易進一步加重病情,嚴重時可致盲,從而嚴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現階段,同軸常規切口超聲乳化術是臨床治療白內障常采用的方式之一,其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但其在臨床應用中會導致部分患者術后發生多種并發癥[1]。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術屬于一種微創手術方式,其具有切口小、手術穩定性高等特點,并可減輕手術對機體組織的損傷,從而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2]。基于認知行為干預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其主要是對患者實施認知、行為的干預措施,以保證手術安全進行,進而有助于提高手術效果,改善預后[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術聯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對白內障的治療效果,以為臨床尋找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泗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8例白內障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9例)和試驗組(49例)。對照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7例;年齡51~78歲,平均年齡(64.46±8.74)歲;患眼:左眼23例,右眼26例。試驗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8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4.67±8.85)歲;患眼:左眼22例,右眼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此項研究均經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取得泗水縣人民醫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伴有視力下降、屈光改變、眩光等臨床癥狀者;②經影像學及實驗室學查證實者;③符合《眼科臨床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④均為單眼發病者。排除標準:①患其他引起視力下降的疾病者;②合并全身結締組織疾病者;③既往接受過白內障相關手術治療者;④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散大瞳孔(術前),予以常規麻醉,手術操作使用超聲乳化儀(美國愛爾康公司,型號:U-Ⅱ型)。兩組患者均作側切口(于2∶00位),對照組患者予以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3.0 mm,透明角膜緣11∶00處),而試驗組患者予以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1.8 mm,透明角膜緣11∶00處),注入黏彈劑(前房),行連續撕囊(環形),以6 mm為直徑,作水分離、水分層,吸除晶狀體核及殘余皮質(使用超聲乳化儀)后,于囊袋內,注入折疊式后房人工晶狀體,沖洗前房后,進行水密角膜切口、輔助切口。術后,兩組患者均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杭州國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641,規格:5 mL)局部滴眼,第1~14天,2滴/次,頻次為4次/d,而后,調整頻次為2次/d,共治療1個月,并于術后進行隨訪3個月。
1.2.2 護理方法 圍術期予以兩組患者基于認知行為干預:①集中式電化教育。術前1 d下午,與患者詳細講解其病情狀況、白內障相關知識等,同時使其了解手術治療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以便患者配合治療。②心理訪視。護理人員可與患者溝通、交流,以便詳細了解其負性情緒產生的原因,并據此予以針對性的疏導、干預措施,進而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克服疾病的信心。③模擬手術情景訓練。術前3 d,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手術情景模擬訓練(2~3次,30 min/次),內容為整個結構化流程(術前準備到術后回房)。其中術前準備:測血壓、眼壓等,眼部常規滴抗生素,眼球運動訓練;手術準備過程:取平臥位,放松肌肉,散瞳;手術中:常規鋪巾,撐開術眼上、下眼瞼(各持續1 min);手術后:送回病房。④音樂療法。術前1 d,根據患者的心情狀態,予以針對性音樂療法,播放1 h/d。
1.3 觀察指標 ①視力。于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對兩組患者使用國際標準視力表,以評估其裸眼視力情況。②角膜知覺。于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對兩組患者使用Cochet Bonnet角膜知覺計(法國Luneau公司,型號:11339)測量角膜知覺。③淚液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水平。術前及術后3 d,收集兩組患者術側眼中淚液3 mL,進行離心(速率:3 000 r/min,時間:10 min),而后對淚液IL-6、TNF-α、TGF-β1水平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④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3個月內,統計兩組患者發生角膜內皮水腫、濾過泡瘢痕化、前房積血、前房纖維素性滲出等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視力,角膜知覺,淚液IL-6、TNF-α、TGF-β1水平)以()表示,用 t檢驗;計數資料(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以[例(%)]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視力比較 與術前比較,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兩組患者視力水平呈逐漸升高趨勢,其中試驗組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視力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視力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視力比較( )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1 d比,#P<0.05;與術后1周比,△P<0.05;與術后1個月比,▲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d 術后1周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試驗組 49 0.19±0.06 0.63±0.09* 0.81±0.10*# 0.97±0.12*#△ 1.12±0.15*#△▲對照組 49 0.18±0.05 0.55±0.08* 0.69±0.09*# 0.78±0.08*#△ 0.90±0.13*#△▲t值 0.896 4.651 6.244 9.222 7.758 P值 >0.05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角膜知覺比較 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兩組患者角膜知覺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趨勢,其中試驗組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角膜知覺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角膜知覺比較(mm, )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角膜知覺比較(mm, )
注: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1 d比,#P<0.05;與術后1周比,△P<0.05;與術后1個月比,▲P<0.05。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1 d 術后1周 術后1個月 術后3個月試驗組 49 6.25±0.73 4.64±0.75* 5.22±0.65*# 5.75±0.63*#△ 6.22±0.64#△▲對照組 49 6.17±0.84 3.57±0.66* 4.17±0.67*# 4.87±0.66*#△ 5.81±0.68#△▲t值 0.503 7.497 7.874 6.751 3.073 P值 >0.05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d淚液IL-6、TNF-α、TGF-β1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較,術后3 d兩組患者淚液IL-6、TNF-α、TGF-β1水平均升高,但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d淚液IL-6、TNF-α、TGF-β1水平比較(pg/mL, )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 d淚液IL-6、TNF-α、TGF-β1水平比較(pg/mL, )
注:與術前比,*P<0.05。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
組別 例數 IL-6 TNF-α TGF-β1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試驗組 49 1.13±0.17 2.74±0.38* 2.14±0.33 3.97±0.42* 86.54±8.42 121.27±13.26*對照組 49 1.11±0.15 3.18±0.43* 2.11±0.38 4.74±0.51* 85.45±8.46 152.59±16.42*t值 0.618 5.367 0.417 8.158 0.639 10.388 P值 >0.05 <0.001 <0.05 <0.001 <0.05 <0.001
2.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并發癥總發生率:術后3個月內試驗組患者(4.08%)與對照組(10.2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白內障主要是由遺傳、老化、外傷等因素導致晶狀體代謝紊亂,發生蛋白質變性,進而出現混濁的一種疾病[5]。同軸常規切口超聲乳化術主要是通過有效改善白內障患者視力,以減輕病情,但其在臨床應用中存在術后眼內炎發生率高、散光程度大等不足,從而不利于患者預后[6]。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術主要是通過小切口治療白內障,不僅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還有利于加快創口愈合,進而有助于減輕手術對角膜知覺的影響,促進患者術后早期恢復;同時,手術有利于維持角膜形狀,保持屈光狀態,減輕角膜的散光程度,提高視力。基于認知行為干預主要是通過對患者實施集中式電化教育、心理訪視、模擬手術情景訓練、音樂療法、合理經驗指導等措施,以有效改善其睡眠質量,緩解不良情緒狀態,保證手術順利進行,進而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恢復[7]。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1 d、1周、1個月、3個月視力、角膜知覺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術后3個月內并發癥總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術聯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可有效緩解白內障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視力,減輕手術對角膜知覺的影響,且安全性高。IL-6作為炎癥因子之一,可參與機體的炎癥反應進程,故其水平升高可提示患者的炎癥反應加劇;TNF-α可反映機體的炎癥狀態,其水平升高可促進機體發生炎癥反應,加重炎癥損傷,進而使得患者病情惡化;TGF-β1作為炎癥反應指標,其水平降低可提示患者炎癥損傷減輕,病情好轉[8]。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術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小切口可減輕手術對機體組織造成的創傷刺激,進而有利于抑制炎癥反應發生,緩解患者病情,加快恢復進程。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 d試驗組淚液IL-6、TNF-α、TGF-β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術聯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可有效減輕手術對白內障患者造成的炎癥反應。
綜上,同軸微切口超聲乳化術聯合基于認知行為干預,可有效緩解白內障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視力,減輕手術對角膜知覺、炎癥反應的影響,且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