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林偉偉
文章主要從地理繪圖、等值線判讀、極晝地區太陽視運動、實際蒸發量和理論蒸發量的差異性四個方面對高考試題中常見的誤區進行深度剖析,研究高考考查的現狀、常見的誤區、針對誤區的突破策略等,并以高考試題為教學案例,借以提升備考的精準性。
1.地理繪圖題的高考研究
地理繪圖題在近幾年高考試題中出現的頻次有所增加,筆者對近二十年高考試題中的繪圖試題進行總結分析,并深度研究其易出現的誤區。表1為近二十年高考繪圖試題考查分析研究。
表1 近二十年高考繪圖試題考查分析研究
【分析結果】從考查的頻次和內容看,近二十年共考查了9次。地形剖面圖考查了2次、等溫線3次、大氣環流 1次、洋流運動1次、鋒面1次、人口曲線圖1次、統計圖1次,通過數據可知,自然地理考查的比重明顯高于人文地理。
從考查年代的連續性看,2002—2004年考查較頻繁,共考查了6次,在此之后的2007年、2020年、2021年一共考查了3次,時間的連續性不強。
2.常見誤區
在上述繪圖試題中,學生最容易出錯的是繪制鋒面圖。例如:鋒面符號錯誤、鋒面符號標注的位置錯誤、冷鋒暖鋒判定錯誤、雨區標注的位置錯誤等。
3.教學案例
【例1】(2020年山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第17題)(節選)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點是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時的溫度,其數值越大,反映空氣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況下,溫度相同時濕空氣要比干空氣密度小。兩個溫度相近的干、濕氣團相遇所形成的鋒,稱為干線。下圖為北美洲部分地區某時刻主要氣象要素分布形勢示意圖,來自極地、太平洋和墨西哥灣的三種性質不同的氣團,在落基山以東平原地區交綏形成三個鋒:冷鋒、暖鋒和干線。
(1)用符號在圖中適當位置繪出冷鋒、暖鋒。
【解題指導】準確判斷冷鋒、暖鋒位置,并用冷鋒、暖鋒符號繪制。如下圖所示。
1.判讀策略
高考試題中常考查的等值線主要有:等高線、等深線、等溫線(等氣溫線、等水溫線)、等壓線(水平面等壓線、垂直面等壓線)、等降水量線、等太陽輻射量線、等鹽度線、等pH值線、等太陽高度線、等潛水位線、等承壓水位線、等距平線等。
等值線判定的一般步驟為:先讀數值和等值差以及等值線的變化規律;然后再觀察等值線的疏密狀況,研究疏密狀況表達的地理特征;再次觀察等值線的走向和形態,研究其動態變化的地理原理;最后觀察等值線的彎曲處和閉合處所代表的地理意義,適當時可添加輔助線,變抽象比較為直觀比較。
2.常見誤區
等值線判讀常見的誤區主要有:等值線的概念、等值線走向和形態的地理意義、閉合等值線和彎曲等值線的地理意義等。例如,學生經常出錯的等值線考查內容有:等距平線(等距平的數值表示與平均值的差值差)的概念;等坡度線與等高線概念混淆;等潛水位線與地上河融合的判讀流向等。
3.教學案例
【例2】下圖為我國東南某地區等坡度線(地表坡度值相等的點連成的線)圖,圖中數字代表坡度(坡面與水平面的夾角)。讀圖完成1,2題。
1.圖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圖示區域
( )
A.P地坡度最陡
B.河流從東北流向西南
C.適宜發展林果業
D.Q地位于背風坡,土壤水分條件差
【答案】1.A 2.C
【解題指導】第1題,本題中的等坡度線不同于等高線,不能根據等值線的疏密來判斷坡度陡緩,而是要根據其數值的大小進行判定,數值越大表示坡度越陡。從圖中可知甲處的數值最大,坡度最陡,流速最快。因此答案選擇A。
第2題,甲處數值最大,說明甲處坡度最陡,A錯誤;圖中不是等高線,不能判斷河流的流向,B錯誤;圖示區域大部分是緩坡,適宜發展林果業,C正確;僅由坡度不能判斷坡向,不能判斷Q地位于背風坡,D錯誤。因此答案選擇C。
1.極晝地區太陽視運動的突破策略
有關極晝地區太陽視運動的考查情境,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地理繪圖,以便充分理解極晝地區一天中的太陽視運動規律。在繪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地理普遍規律的推導,形成通用的、泛化的地理規律,進而提升學生解題技巧和學科關鍵能力。圖a為北半球夏至日,北極圈某點的太陽視運動圖;圖b為北半球夏至日,70°N處某點的太陽視運動圖;圖c為北半球夏至日,北極點的太陽視運動圖。
圖a
圖b
圖c
【地理普遍規律推導】(1)極晝地區一天中太陽高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最小值:有極晝地區的太陽高度最小值=α-(90°-β)=α+β-90°(α為當地的地理緯度,β為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90°-β為有極晝范圍的最低緯度數值)。
最大值:最大值的計算我們還是運用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即正午太陽高度=90°-|α-β|=90°-α+β(α為當地的地理緯度,β為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此處α的數值大于β)。
在普遍規律(1)的基礎上,我們再研究最大值與最小值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我們計算一下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看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最大值+最小值=90°-α+β+α-90°+β=2β,因此我們得到第二個普遍規律,即下面的普遍規律(2)。
(2)極晝地區太陽高度一天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加為固定值
有極晝現象的地區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和為固定值,即為2倍的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度數。
2.常見誤區
極晝地區的太陽視運動常見誤區主要有: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太陽高度最小值的計算;太陽高度最大值的計算;北極點處太陽視運動的繪圖或圖像的判讀。
3.教學案例
【例3】(2021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14,15題)科考隊在北極圈內某地進行科考時,于北京時間6月22日16時測得了當地一天中太陽高度的最小值為10°,據此回答4,5題。
4.該地的緯度為
( )
A.83°26′N B.80°34′N
C.76°34′N D.72°34′N
5.該地位于
( )
A.歐洲北部 B.亞洲西部
C.亞洲東部 D.北美北部
【答案】4.C 5.D
【解題指導】第4題,夏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也就是23°26′N,此時有極晝現象的范圍為66°34′N向北至90°N,現在我們假設科考觀察點就在66°34′N,則66°34′N這條緯線在夏至日這一天太陽高度最小值為0°,題目中描述此處夏至日這一天太陽高度的最小角度為10°,則該地與66°34′N相差了10°,因此該地的緯度=66°34′N+10°=76°34′N。因此第4題答案選C。
第5題,由材料可知,此時為6月22日(夏至日),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因此該地出現一天中最小太陽高度時,地方時應為0時或24時,而此時北京時間為16時,說明與北京所在時區向西減去16個時區或者向東增加8個時區,由此可得出該地經度約為120°W,選項中符合條件的只有北美北部。因此第5題答案選D。
1.概念的深度比較
(1)理論蒸發量
理論蒸發量還可以稱為最大可能蒸發量,是指在下墊面足夠濕潤的條件下,保持水分充足供應時的蒸發量。一個地區氣溫越高、風速越大、空氣越干燥,它的蒸發能力就越強。我國的西北地區蒸發能力很強,此處所描述的就是理論蒸發量。
(2)實際蒸發量
實際蒸發量是能蒸發的數量。在極度干旱的地區,降水量很小,實際蒸發量與降水量是相等的。例如,某干旱地區的理論蒸發量是A,實際年降水量為B,說明當地可提供的蒸發量最多就是B,因此該地的實際蒸發量就是B。
2.常見誤區
理論蒸發量與實際蒸發量的混淆。
3.突破策略
下圖為構建的影響蒸發量的思維導圖。
4.教學案例
【例4】(2017年全國卷Ⅰ,6~8題)下圖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干,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 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此完成6~8題。
6.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表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
( )
A.遠大于2 000毫米 B.約為2 000毫米
C.約為210毫米 D.遠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量差異顯著,實際蒸發量最小的是
( )
A.坡面 B.洪積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
( )
A.湖盆蒸發量增多 B.鹽湖面積縮小
C.湖水富營養化加重 D.湖水鹽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解題指導】第6題,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旺盛。根據材料可知,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說明蒸發量和降水量一致,因此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和降水量數值相近,約為210毫米。答案選擇C。
第7題,洪積扇、河谷、湖盆均為砂質碎屑物質,易下滲含水量較多,在干旱環境下蒸發旺盛;而坡面為基巖且坡度較大,不易下滲且含水量少,故蒸發量最小,此處的蒸發量也是實際蒸發量。答案選擇A。
第8題,我國西北地區水資源缺乏,種植大量耐旱植物會吸收地下水,增加下滲,導致地表水資源減少,鹽湖面積縮小。答案選擇B。
綜上所述,高考地理試題對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要求較高,文章通過研究學生常出現的誤區,以及應對誤區的突破策略,并以高考試題為教學案例,以期提升備考的針對性和精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