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波 丁和平 龔家鳳
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在“互聯網+”時代,我國在線教育的發展突飛猛進,近年來,各高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在線教學實踐。線上教學可以選擇MOOC、SPOC、直播課堂等多種授課方式。如何整合這些教學方式才能突出教學效果,打造高質量的大學線上“金課”成為現階段的一個重要課題。
慕課(MOOC)在線教學一般存在課程完成率低、難以實現個性化學習、教學模式單一、評估及認證方式不明確,以及人文主義與情感價值觀培養缺失等問題,并且缺乏學習社區意識或歸屬感;課程缺乏總體規劃、教學方法與學習模式單一、退學率高,也因其不能保證學生全面系統地獲取知識、不能保證評估考核結果的真實可信、只能“教書”不能“育人”而受到質疑。此外,自己制作MOOC 成本高且需要團隊支持,利用已有MOOC 會受到學分認定機制的限制,目前很多課程尚無MOOC 可使用,這些都是MOOC 廣泛開展的制約因素。而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能夠提高教師的利用率、增加學生產出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參與度。
直播課堂是將教師現場發生的教學內容,以某種載體或形式實時(或適當延時)地通過網絡技術發布給學習者,可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通過圖片、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傳播教學內容,因其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儀式感、公平性而廣受歡迎。直播課堂本質上是將真實的課堂教學搬到網上,這雖然解決了學習不受地域限制的問題,但讓學生在同一時間進入直播課堂有一定難度,例如東部大學的第一節上課時間是北京時間早上8 點,而此時正是新疆烏魯木齊時間早上6 點。大學課程通常是2 節連上,累計時長90 分鐘,單一的教學形式會使學生心生厭倦,容易出現類似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玩手機、聊天、發呆,對教學內容不聞不問、不學不思的情況,即“學而不習、知而不識、文而不化”的問題。
為了打破灌輸色彩濃厚的傳統講授法(在單純的直播教學中可能同樣存在傳統講授法),張學新提出結合傳統課堂與討論式課堂各自的優勢,進行取舍折中的“對分課堂”,即把一半的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讓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該模式強調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改進(如案例教學法)、學生學習方法的調整(如合作學習法)、教學活動組織形式的優化(如翻轉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驗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這種對分課堂的教學模式在網絡環境下能否實現呢?項目組探討了其網絡實現路徑,將分配給教師的一半教學時間放在SPOC 平臺上,分配給學生的另一半討論時間放在直播課堂上(項目組選擇了QQ 群),我們將其稱為“在線對分課堂”。
從整體的教學邏輯看,對分課堂可以分為三個環節,即講授(Presentation)、內化(Assimilation)、討論(Discussion),簡稱PAD,其遵循知識的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的規律,凸顯知識與技能(學會)—過程與方法(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樂學)的三維教學目標。
項目組認為,對分課堂可以用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采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采用線上教學方式(通過錄播與直播相結合)。在線上教學方式中,將講授(P)按照翻轉課堂的要求植入SPOC,將討論(D)放在直播平臺上(可根據內容的不同分別選擇QQ 群的屏幕分享、白板演示或群課堂的功能),內化(A)是在講授(P)和討論(D)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環節,其目的是讓學生對講授有吸收的過程,對討論(D)有心理準備,實現講授與討論的有機整合、“教法”與“學法”的對立統一。內化思考結果的反饋可以在SPOC 錄播平臺(安徽財經大學選擇學習通)的討論區進行,也可以在QQ 直播時自由發言。這種劃分不是絕對的,如果學生討論時認為某一項內容在聽錄播時沒有聽懂,教師也可以在直播時適當講解。如果學生在直播平臺進行問題討論時言猶未盡,也可以在錄播平臺的討論區繼續討論(學習通暫不支持語音留言,只能以文字留言的形式進行討論)或在QQ 群中討論(也可以在QQ 群中布置作業,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QQ 群的批閱還可以以等級章的形式直觀顯示)(見圖1)。

我們的做法是,留給教師一半的講授時間是通過事先錄課的方式,提前上傳到學習通并設置為任務點,每次上課時間為兩節課,提前布置累計40~50 分鐘的視頻聽課任務;留給學生一半的討論時間是在QQ 群中進行的,學生可以根據內容安排選擇屏幕分享、白板演示或群課堂進行。目前項目組的做法是教師先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反饋“學習通”中的網絡位置簽到情況、網路視頻學習情況;然后再結合視頻所授內容討論有關案例或某種社會經濟現象;最后通過QQ 群出題,利用學習通的投票功能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并留下檢測痕跡,有利于對教師教學過程的監控。(見圖2)。

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復雜事物和問題,全面了解和掌握事物的性質和內在聯系,真正掌握知識的全面、深刻的意義建構是非常困難的。在教學中,在不同時間和情境下,對相同的教學內容,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現,讓學習者可以隨意多次進入同一教學內容的學習,從而獲得對同一事物或同一問題多方面的認識與理解,這就是“隨機進入教學”。隨機進入教學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彈性認知理論”新分支。教師提前錄制好授課視頻并上傳,可以使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情境對同一教學內容進行學習。這能讓學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學習和思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基于SPOC 的對分課堂為隨機進入教學提供了便利。
注意障礙是學習者認知障礙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宜短小精悍,因為視頻長度會影響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和注意力。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30 分鐘,所以教師錄制在線視頻要盡量把握這個時間規律,其長度應在20分鐘左右為宜。對于枯燥、純概念性的內容,視頻可以更短一些。每一個視頻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對于信息量較大的教學內容,強行拆分不是很好的選擇,此時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思考性的內容,可增加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現在大量的SPOC 教學平臺對于錄制的視頻具有學習記憶功能,可以在下次學習時自動繼續上次學習的內容,學生也可以對較長的視頻進行切分,因此不必為了嚴格控制時間而割裂知識。
教學中應該突出的是教學信息而不是教學者。在薩爾曼·汗的教學視頻中唯一能夠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斷地書寫數學符號,并用畫外音配合講解。受此啟示,對于以內容為主的教學任務可以通過PPT 錄屏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PPT 在播放狀態下可以調用激光筆、書寫筆和熒光筆,選擇熒光筆可涂鴉、可書寫,教師可根據書寫要求,在制作PPT 時留白甚至留下空白頁,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邊講、邊寫、邊畫更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清晰明確的教學信息管理可以通過每周的學習任務來實現。授課對象人數眾多,個體性差異很大,從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來看,少數學生學習非常積極,教師的授課視頻上傳后就馬上完成學習,但是多數學生是按照教師發布的任務和時間來完成的。
SPOC 錄播與QQ 群直播相融合,重構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預習更多的是依賴教材,而融合后線上教學除教材之外還有很多教學資料,這樣預習的效果會更好。而教師為減少口誤,簡練語言,在錄制授課視頻時可能會多次進行錄制,這使教學信息更加簡潔明了。“信息傳遞”是課前在“學習通”中進行的,實現了預習和學習的融合,學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進行預習或學習,學習通或QQ 群還可以提供在線輔導(如果學生有需要的話)。此外,學習通教學平臺可以實現客觀題的自動閱卷,提交即反饋,學生復習或檢測也及時、快捷;其他討論性題目也比紙質作業批閱便捷,學生提交就有提示,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批閱,及時反饋。
學習惰性普遍存在,大學生中學習倦怠和學習惰性的發生幾率較高。國外有調查顯示,校園里80%~95%的大學生有惰性經歷,約有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是“懶人”,約50%的大學生承認惰性已成為他們的問題行為。陳莉娟認為,設置“以動促動”的教學空間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惰性,并給出了“定目標—限時間—促自學”“有彈性—讓空間—還自由”“分層次—有選擇—促自主”三條路徑。教師通過網絡SPOC 平臺對學生定目標、限時間、提出預習教材要求,學生通過預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對于存在的問題,學生可通過視頻聽課或有針對性地查找相關資料進行閱讀,加深理解。教師上傳到學習通的資料并非都要設為任務點,任務點是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完成的內容,擴展性的內容學與否、學多少由學生自由選擇。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例如布置練習題時,題目要難易有別、分組別類,便于學生自主選擇。
在“互聯網+”時代,為了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成為“學習過程”的設計者和網絡信息的“導航者”。在高校財務、會計和審計的課程教學中設計業務情景,培養學生“業財融合”的思維方式,這既能指導大學生汲取需要掌握的知識,又能讓學生對未來工作的業務環境有深刻的認識。例如,在審計學的教學中,利用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工作知識點是相對難以理解的。教師可在SPOC 平臺推送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引導學生閱讀,特別是母公司“在子公司中的權益”中的“企業集團的構成”部分。并為學生設計情景:如果審計企業集團母公司的會計報表和母公司編制的集團合并財務報表,而部分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的子公司由其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那么,我們是否需要對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單獨出具審計報告?我們對審計子公司其他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應當如何指導和利用(考慮不同子公司在合并報表中的大、中和小份額,以及直接控制和間接控制的情形)?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不僅能夠使學生學到審計學知識,而且能引導學生復習相關會計知識,思考企業管理實踐問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界思維”,使學生面向社會,敢于創新,為未來創業打下基礎。
在線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優化學習效果,為打造線上“金課”提供思路,為線上線下混合“金課”的打造提供借鑒。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探討在線對分課堂模式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由于錄制的課程內容大部分可以重復使用,教師初次投入較多,后續投入較少,不至于增加教師的負擔,具有可推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