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即為慢阻肺,是臨床常見內科慢性進展型病癥,多見于中老年人,發病后多遷延反復,難以治愈[1]。COPD 發病及加重一般與呼吸道感染及多種炎性介質、炎性細胞參與急性加重期病變有關,而免疫功能異常則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stage-COPD,AECOPD)患者一般以呼吸受阻、氣流不暢、肺功能減退等癥狀為主要表現,發病后對患者生活質量存在嚴重威脅[3]。特布他林屬于β2受體興奮劑的一種,可發揮擴張支氣管的作用,能夠有效發揮改善通氣、抑制炎癥釋放的功能[4]。糖皮質激素則可有助于抑制病理性免疫反應及免疫性炎癥反應,屬于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類免疫抑制劑與抗炎類藥物,在AECOPD治療中可發揮較好的效果[5]。對此,研究采集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老年AE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予以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老年AECOPD 患者,以隨機數字表形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8∶17;年齡64~85 歲,平均年齡(69.87±5.05)歲;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7.33±2.56)年。觀察組男女比為19∶16;年齡63~87 歲,平均年齡(69.67±5.78)歲;病程2~17 年,平均病程(7.59±3.1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納入患者均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指南》[6]中關于COPD 的診斷標準相一致,且經體征檢查、肺部CT、生化檢驗等檢查輔助確診,屬于急性加重期;②病例資料完整;③年齡>60 歲;④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⑤參與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②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③藥物濫用或長期吸煙;④嚴重心肺功能不全;⑤認知障礙或溝通障礙。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吸氧、擴張血管、糾正酸堿平衡、抗感染等對癥干預。對照組予以特布他林(AstraZeneca AB,注冊證號H20140108,規格:2 ml∶5 mg)霧化治療,吸入劑量為1~1.5 ml/次,2 次/d,霧化時間15~20 min/次。觀察組予以糖皮質激素聯合特布他林治療,特布他林治療方法同對照組一致,糖皮質激素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氣霧劑(Glaxo Wellcome S.A.,注冊證 號H20130189,規格:50 μg×120 撳)吸入,100 μg/次,1 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肺功能指標、炎癥因子水平。①治療效果:結合患者治療后病癥改善情況進行評價,以肺部哮鳴音、咳痰、咳嗽等癥均有明顯減輕,基本恢復到急性加重期以前,且各項臨床指標檢查基本恢復正常為顯效;以癥狀好轉,相關檢查指標改善明顯為有效;以癥狀無改善,指標未見好轉,或有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②血氣指標:治療前后對患者PaO2、PaCO2及血pH 指標進行檢測。③肺功能:治療前后以肺功能監護儀對患者FEV1、FVC 及FEV1/FVC 水平進行測定。④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CRP、IL-6 水平進行測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的74.2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PaO2、PaCO2、pH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O2(79.59±3.06)mm Hg、PaCO2(39.52±2.37)mm Hg、pH(7.69±0.05)均優于對照組的(73.24±2.23)mm Hg、(45.33±2.65)mm Hg、(7.40±0.07),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FVC、FEV1/FVC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2.67±0.24)L、FVC(3.02±0.47)L、FEV1/FVC(89.33±6.24)%均高于對照組的(2.06±0.21)L、(2.59±0.44)L、(79.59±4.6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RP(4.36±1.02)mg/L、IL-6(11.31±3.20)ng/L 均低于對照組的(8.49±1.23)mg/L、(18.35±5.46)ng/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5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COPD 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發病后可累及呼吸系統,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導致其勞動力喪失[7];而AECOPD 患者則表現為氣流嚴重受限、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呼吸肌疲勞等一系列嚴重臨床癥狀,這也是導致COPD 患者入院的主要因素[8]。對于老年AECOPD 患者來說,及時有效地緩解臨床癥狀,改善通氣功能是主要治療目標。通過此次研究發現,將特布他林聯合糖皮質激素用于老年AECOPD 患者治療中,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臨床癥狀好轉,并改善患者血氣功能、肺功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代巖等[9]在其研究中也發現:AECOPD 患者予以特布他林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總有效率93.75%高于單一特布他林治療的77.0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分析可見支氣管擴張劑為COPD 基礎治療藥物,特布他林則為腎上腺素能激動劑的一種,可選擇性激動β2受體之一,在進入機體后可發揮舒張支氣管平滑肌,抑制內源性介質以及致痙攣物質釋放的作用,從而可達到緩解支氣管水腫,提升支氣管黏膜纖毛上皮廓清能力的效果[10,11]。但結合此次研究可見,單一特布他林治療老年AECOPD 患者效果有限,并不能完全滿足臨床要求。對于很多AECOPD 患者而言,其病情加重均為感染所致,發病后患者血清CRP、IL-6 水平均有顯著升高[12-14]。而炎癥因子分泌增加,則會導致氣道炎癥加重,進而促使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平滑肌痙攣,加重氣道狹窄,使得氣流受限,最終導致咳嗽、咳痰等癥狀加重[15,16]。而糖皮質激素則具有較強的非特異性抗炎效果,其能夠減輕水腫及滲出、抑制毛細血管擴張,同時阻斷白細胞的浸潤與吞噬作用,可有效減輕患者炎癥反應[17-19]。通過此次研究可見,特布他林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有明顯降低,且肺功能及血氣指標有明顯提升。
綜上所述,特布他林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老年AECOPD 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病癥,減輕其機體炎癥因子水平,并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氣指標,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