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亮
胃癌是多發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胃癌即腫瘤局限于黏膜/黏膜下層情況,越早診治,患者預后越好[1]。早期胃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結合手術治療經驗,既往多采用開腹手術切除病灶,清掃周圍淋巴結[2]。但是,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恢復時間長[3]。當前,隨著微創理念和技術的進步,腹腔鏡技術獲得了臨床認可。本文就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8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經胃鏡、病理學等檢查確診為早期胃癌的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胃癌NCCN臨床實踐指南》診斷標準,TNM 分期Ⅰ~Ⅱ期[4];②年齡>18 歲;③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②重要臟器疾病患者;③病歷資料缺失、手術不耐受患者;④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40~72 歲,平均年齡(62.20±7.41)歲;腫瘤直徑1.0~5.5 cm,平均腫瘤直徑(3.20±1.50)cm。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37~70 歲,平均年齡(61.50±8.17)歲;腫瘤直徑1.2~5.8 cm,平均腫瘤直徑(3.30±1.30)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腹胃癌根治術。予以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于上腹部正中作切口(15~20 cm),充分暴露腫瘤組織。游離大網膜、腸系膜,切斷胃網膜血管、癌變組織,清掃胃周淋巴結,術后重建消化道、縫合切口。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予以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輔助仰臥位,臍孔處穿刺建立 CO2氣腹。維持腹壓,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情況。麥氏點、反麥氏點、左右側上腹部作切口,置入手術器械。腫瘤在胃竇、胃底部的情況下,進行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后,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感染、吻合口瘺、腸梗阻、胃癱)發生情況以及相關臨床指標(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血清G-17 水平、血清CA199 水平)。術前、術后1 周分別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進行3000 r/min離心,離心時間為10 min,取血清。分別以化學發光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G-17 以及CA199 水平[5]。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血量(161.50±20.50)ml、G-17(15.45±5.05)pmol/L、CA199(30.40±3.02)U/ml 均低于對照組的(285.50±25.50)ml、(20.22±5.60)pmol/L、(35.30±3.30)U/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32.50±3.30)h、住院時間(8.50±0.50)d 均短于對照組的(43.30±3.50)h、(11.20±1.20)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胃癌發病率一直較高,疾病發生與患者的飲食、生活環境、遺傳等因素有關[6]。G-17、CA199 水平與胃癌發生、發展關系密切,血清含量越高患者的病情越重、預后越差。當前,隨著診斷技術的進步,早期胃癌的檢出率大大提高,有助于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7]。外科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胃癌的優選方法,其中,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可有效切除病灶組織,但手術創傷較大,影響患者術后恢復。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是微創外科技術,創傷小、出血量少、恢復快。腹腔鏡下進行手術,視野開闊,利于觀察腹腔內部解剖結構,有助于手術操作、術中解剖,減少了患者術后創傷,加速了患者術后康復[8]。相關研究指出,與傳統開腹手術比較,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具有安全性、有效性,減少了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損傷,具有推廣應用價值[9]。
本文結果與崔正旅等[10]研究接近,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2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出血量(161.50±20.50)ml、G-17(15.45±5.05)pmol/L、CA199(30.40±3.02)U/ml 均低于 對照組 的(285.50±25.50)ml、(20.22±5.60)pmol/L、(35.30±3.30)U/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32.50±3.30)h、住院時間(8.50±0.50)d均短于對照組的(43.30±3.50)h、(11.20±1.20)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數目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治療早期胃癌效果顯著,降低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血清因子水平,改善了手術相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