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 張焱 李光蕓 朱軍紅 程剛明 錢銳 邱輝 許超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精神科,湖北 武漢 430010
首發精神分裂癥(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ES)主要指初次確診存在精神癥狀、尚未接受有效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該疾病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目前臨床普遍認為精神分裂癥的發生與家族遺傳、精神刺激等因素相關[1-2]。不僅會對患者的精神健康狀況產生負面影響,還可能導致患者營養狀況和免疫功能下降,抗精神疾病藥物的長期使用也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3-5]。近年來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生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的情況逐漸引起了國內外醫學研究者的關注,部分學者認為精神分裂癥患者骨代謝出現異常的原因可能在于住院期間患者活動量減少,機體對鈣質吸收效率降低,骨質易發生流失[6]。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處于治療初期階段,在排除長期累積性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其自身基礎體質是否會影響后續OP疾病的進展,這一論題仍有待進一步探究。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回顧既往病例資料信息,圍繞可能影響FES患者OP發生的相關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回顧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武漢地區精神科專科聯盟機構就診的450例FES患者病例,統一納入本次研究的觀察組,其中男性249例,女性201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3.14±3.69)歲;癥狀持續時間5個月~3年,平均(1.24±0.31)年;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評分為平均(84.56±14.33)分;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平均(24.29±3.84)kg/m2。納入標準:①與《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7]相符,均為首次確診精神分裂癥;②PANSS評分≥60分;③確診疾病前無OP癥狀;④既往未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⑤患者臨床資料保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心、肺、腎、肝嚴重損傷;③合并腦器質性病變;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酗酒或藥物成癮者;⑥合并其他類型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障礙疾??;⑦合并內分泌異常疾病;⑧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⑨合并癲癇患者。另選擇同期于武漢地區精神科專科聯盟機構進行健康體檢的443名正常人群,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其中男性257名,女性186名;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3.91±3.74)歲,體檢結果顯示均無精神障礙表現。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OP診斷標準:采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雙能X線吸收法骨密度測量儀測定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變化,OP診斷標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2004版)[8]:T≥-1.0 SD為骨密度正常,-2.5 SD 1.2.2觀察指標:(1)統計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中OP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骨密度測量結果;(2)入院時,收集兩組患者靜脈血4 mL,分離血清,采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測定兩組患者血清骨鈣素(osteocalcin,OST)、Ⅰ型膠原羧基末端前肽(procollagen Ⅰ N-terminal peptide,PⅠNP)、β-型膠原分解產物(β-Crosslaps,β-CTX)、25-羥基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甲狀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骨代謝指標水平,試劑盒由德國羅氏診斷公司提供。采用日立7600-020ISE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總膽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3)入院時,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4)單因素分析性別、年齡、精神分裂癥病程、BMI、吸煙史、日均運動時長、合并基礎疾病等臨床資料信息與骨質疏松的相關性;(5)將上述相關變量統一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影響骨質疏松癥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觀察組骨量正常比例低于對照組,骨量減少及OP比例高于對照組,兩組骨密度測量結果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骨密度測量結果比較[n(%)] 觀察組患者血清OST、PⅠNP、β-CTX、PTH均高于對照組,25(OH)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骨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FBG、2hPBG、HbA1c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TC、TG、HDL-C、LDL-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血糖、血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齡、精神分裂癥病程、BMI、吸煙史、日均運動時長、合并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均與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OP的發生相關(P<0.05),見表4。 表4 單因素分析影響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OP發生的相關因素 針對上述相關變量進行賦值:男性=0,女性=1;年齡<60歲=0,≥60歲=1;精神分裂癥病程<2年=0,≥2年=1;BMI<24 kg/m2=0,≥24 kg/m2=1;無既往吸煙史=0,有既往吸煙史=1;日均運動時長≥30 min=0,<30 min=1,;無糖尿病=0,合并糖尿病=1;無高血脂=0,合并高血脂=1;無冠心病=0,合并冠心病=1。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年齡≥60歲、精神分裂癥病程≥2年、BMI≥24 kg/m2、既往有吸煙史、日均運動時長<30 min、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均為影響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OP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OP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以認知、情感、行為等多方面障礙為主要表現,且病情呈現不穩定性變化,復發率較高,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首發精神分裂癥多發生于青壯年人群,既往研究結果[9]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容易發生肥胖、糖尿病、血脂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一方面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作用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促使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影響機體血糖及血脂代謝平衡[10];另一方面患者自身可能存在飲食不規律、日?;顒幽芰ο陆档惹闆r,其異常行為表現亦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11]。衣潔等[12]學者的統計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骨折發生率高出正常人群2倍以上,OP發病機制與骨吸收及骨形成進程密切相關,高齡、女性絕經期性激素水平變化均可能增大OP患病風險[13],導致骨折等意外事件發生,這提示臨床應重點關注OP高風險因素并及時加以干預,以保障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正常人群相比,FES患者OP及骨量減少比例均偏高,450例患者中共有125例存在骨量減少的情況,OP發生率高達38.44 %。通過測定患者骨代謝指標,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血清OST、PINP、β-CTX、PTH均高于對照組,25(OH)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OST由成骨細胞合成分泌,其表達水平隨骨轉換效率提升而升高[14];PINP作為骨形成生化標志物,與骨骼組織計量學及鈣動力學參數變化顯著相關,可反映Ⅰ型膠原合成速率[15];β-CTX是Ⅰ型膠原的分解產物,β-CTX表達量增加表明骨質吸收效率加快[16];PTH是維持血清鈣濃度的重要調節因素,該項激素能夠作用于破骨細胞促使其活性增強,同時加速骨質破壞,在骨代謝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7];25(OH)D是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表達形式,其具有調節骨代謝、促進骨礦化的作用效果,可用以衡量機體對鈣質的吸收狀況,為臨床評估患者營養狀況提供參考[18],25(OH)D水平降低則表明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體內鈣吸收效率降低,因此更容易出現OP。 本研究通過測量基礎代謝指標水平發現,觀察組FBG、2hPBG、HbA1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血脂水平與正常人群相比無顯著差異,此結果表明FES患者可能存在高血糖風險,這或許與繼發性OP的發生相關。于健瑾等[19]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11號染色體短臂部分基因位點與糖尿病易患位點基因高度重合,因而相較正常人群罹患糖尿病風險增加;張傳波等[20]的研究證實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體內多項氨基酸均存在代謝失衡,患者體內游離氨基酸水平也將直接影響糖脂代謝進程;唐淑堯等[21]的研究指出高血糖可能通過刺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作用于成骨細胞表面胰島素受體等多途徑增加骨吸收量、減少骨礦物質含量、減緩骨形成速率。本研究經單因素及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女性、年齡≥60歲、精神分裂癥病程≥2年、BMI≥24 kg/m2、既往有吸煙史、日均運動時長<30 min、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均為影響OP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王岳鋒等[22]的研究表明,在尚未使用藥物治療的前提下,FES患者體內或許已存在葡萄糖調節受損的情況,隨著FES病程的延長,患者體內氧化應激反應不斷加重,胰島功能出現進一步損傷,最終導致糖穩態受損,進而對骨代謝產生不良影響。這一結果提示臨床在針對FES患者制定藥物治療方案時還需綜合考慮患者糖脂代謝狀態,必要時可結合應用降糖、調脂藥物或補充鈣劑穩定病情進展,同時可加強對患者的運動康復管理,以促進成骨細胞增殖生長,使患者身體素質得到強化,從而有效預防OP發生。 綜上所述,武漢地區FES患者OP發生風險較高,與正常人群相比,患者骨代謝及糖脂代謝指標水平均存在顯著差異,女性、年齡≥60歲、精神分裂癥病程≥2年、BMI≥24 kg/m2、既往有吸煙史、日均運動時長<30 min、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均為影響OP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3 統計學

2 結果
2.1 骨密度測量結果比較

2.2 骨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2.3 血糖、血脂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2.4 單因素分析

2.5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