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譚 燕,李強年
(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已成為中國對外合作的重要紐帶。甘肅省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戰略地帶,是中國東部、中部通向中亞、西亞、南亞乃至歐洲的陸地通道。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建筑企業走出去承攬國際工程業務不但可以帶動甘肅成套設備、技術和勞務出口,而且可以帶動相關產業集群出口,綜合效益顯著。此外,隨著國內建筑市場的逐漸飽和,建筑企業“走出去”在國際工程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已成為建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制定甘肅建筑企業“走出去”高質量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下,建筑企業“走出去”發展已成了學術界的研究熱點之一。卜小龍[1]和欒茵[2]分析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面臨的機遇與風險;胡俊超和王丹丹[3]研究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別風險;程中海和南楠[4]分析了“一帶一路”框架下東道國的制度環境;黃河和鄒為[5]研究了中國建筑企業在參與國際承包工程時,基礎設施投資面臨的政治風險及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羅曉斐[6]實證分析了中國對沿“絲綢之路經濟帶”建筑企業“走出去”發展的影響;何凡和曾劍宇[7]系統分析了雙邊關系對我國建筑企“走出去”發展具有的正向推動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關注機遇、風險、影響因素、管理模式等,也有學者對單個省份的建筑企業“走出去”發展戰略開展研究,但對甘肅省建筑企業“走出去”戰略缺乏相應研究。本研究結合甘肅省的特殊情況,客觀分析“走出去”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并提出與之相適應的發展戰略。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由麥肯錫最早提出,廣泛應用于組織戰略選擇。其中,S 是研究對象所具有的優勢(Strengths),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包括:較好的競爭態勢、充足的財政來源、技術力量等;W是研究對象的劣勢(Weakness),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包括:競爭力差、管理混亂、缺少關鍵技術、資金短缺等;O(Opportunities)代表機遇,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市場、新需求、外國技術和市場壁壘解除等;T代表威脅(Threats),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政策變化、不利的技術、經濟環境等。
SWOT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的戰略環境研究,其發展戰略隨內外部環境變化而定。當S和O并存時,采用擴張型戰略;當S和T并存時,采用多元化戰略;當W和O并存時,采用扭轉型戰略;而W和T并存時,采用防守型戰略。
2.1.1 區域優勢
“一帶一路”倡議將西部地區視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而甘肅省處于內陸西北位置,從位于東南部的天水到最西端的敦煌,東西長達1 650 km2,堪稱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的精華地段。此外,甘肅是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是東進、西出和通向大西南的重要交通樞紐。2019年9月5日,第十七屆中國建筑企業高峰論壇在甘肅永靖召開,在此次論壇中將甘肅省定義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的“黃金段”。
2.1.2 勞動力資源優勢
據國家統計局信息顯示,甘肅省2019年常住人口2 647.43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 363.69萬人,占全省人口比例52.53%。此外,甘肅省人口比重中15~64歲的人口占70.97%,勞動力相對充足,具有一定的勞動力優勢,見表1。

表1 2019年甘肅省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2.1.3 良好的工業基礎
甘肅省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為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省政府陸續頒布了《甘肅省振興裝備制造業行動計劃》《甘肅省裝備制造業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產業政策,甘肅已經發展為西北地區規模較大的裝備制造業基地。甘肅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為全省支柱產業的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等做出了重要貢獻,拉動了全省工業的經濟發展,也將為甘肅省建筑企業“走出去”發展提供良好的工業基礎。
2.2.1 龍頭建筑企業較少
龍頭企業是“走出去”實力的重要體現,甘肅省龍頭企業與其他先進省份存在較大差距,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全國建筑企業利潤總額為7 974.82億元,而甘肅省建筑企業2018年的利潤總額為55.15億元,僅占全國建筑企業利潤總額的0.69%。此外,2020年全國建筑業特級企業698家,甘肅僅有7家。因此,甘肅以中小型建筑企業居多,龍頭建筑企業較少,國際工程施工總承包能力相對較弱,為后期走出去發展帶來了阻礙。
2.2.2 資金短缺,融資能力不強
國際工程項目業主一般采用里程碑式支付方式,施工過程中導致承包商墊資壓力較大。國際大型承包商BOT、PPP 項目占比達40%~50%。盡管中國企業已開始重視以投資帶動總承包、BOT 及PPP等高端商業模式,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甘肅建筑企業多是中小型企業,資金實力較弱,融資渠道單一,采用的方式通常為銀行貸款或民間融資,而銀行貸款往往由于標準高、流程繁瑣等原因,申請難度大,民間融資又存在利率大、風險多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必將給企業帶來嚴重損失。
2.2.3 缺乏國際工程專業人才
任何戰略的實施與政策的推動都離不開人才培養,甘肅省國際工程人才儲備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與發達國家及國內大型建筑企業相比,甘肅建筑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不高,企業內部缺少統籌規劃與協調推進的專業團隊,尤其缺乏精通國際業務、懂管理、會外語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2.3.1 “一帶一路”沿線建筑市場需求巨大
“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超過40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63%,GDP 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量的30%。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的專題報告預測,2016—2020 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計埃及)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至少在10.6萬億美元以上。因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未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是未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的重要潛在市場。
2.3.2 國際建筑市場開放度增加
中國加入WTO以后,根據對等開放和市場互換原則,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雙邊關系,使得中國建筑企業更快進入國際市場并掌握更多的市場信息。此外,我國建筑企業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已逐步參與國際競爭,在國際競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為甘肅省建筑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現實參考。近年來,在甘肅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甘肅省與五大洲35個國家建立了51對國際友好城市,其中與“一帶一路”國家建立17對國際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進一步拓展了開放空間,對外交流合作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
2.3.3 國內有利環境
為推動中國工程承包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大力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與對外承包工程有關的政策,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專項資金、貸款財政貼息、保函風險專項資金、中國政府對外優惠貸款、對外承包工程項下外派勞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支持。
2.4.1 國家風險
國家風險是指國際工程承包活動中由于主權行為而發生的可能損失。國家風險主要包括5個方面,如政治風險、主權風險、經濟風險、貨幣風險、地緣風險等,這些風險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共同影響著國際承包工程的發展,其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國家風險及其影響因素
2.4.2 全球經濟下行風險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呈現下行趨勢,甘肅省建筑企業承攬國際工程壓力不斷出現,根據商務部國外經濟統計分析,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57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304份,新簽合同額45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9.4%(折合69.6億美元,同比下降24.6%)。
2.4.3 國外承包企業的威脅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進入的多為低附加值的施工承包業務,主要優勢體現在廉價的勞動力資源。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將以廉價勞動力優勢對我國承包企業形成新的威脅。此外,發達國家的承包商無論是從資金、規模以及技術實力等方面都有著優勢,牢牢地控制著西歐、北美市場。
甘肅省建筑企業與央企等超千億元規模企業相比,在對外承包工程的資金、技術實力和管理經驗等方面顯得不足,難以與實力雄厚的國際工程承包商展開有效競爭。因此,政府部門可專門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支持、培育省內有條件的大中型建筑企業以特定形式進行合作,逐步培育“聯合航母”型龍頭企業,避免“單打獨斗”式參與國際工程項目的競爭,逐步形成具有甘肅特色的經營管理模式、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
甘肅省建筑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初期,與已進駐國際建筑市場的大型央企合作,做大型央企的勞務分包或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進入國際工程市場,實現“借船出海”。這對于缺少國際工程建設經驗、難以獨自承擔國際工程業務的甘肅省中小型建筑企業“走出去”發展尤為重要。此外,隨著甘肅省建筑企業對國際工程市場不斷熟悉以及自身實力增強,甘肅省建筑企業可以既通過與原來或者新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攬國際工程項目,又可以以獨立的單元承攬國際工程項目,逐步實現“造船出海”。
中小型建筑企業在甘肅省所占數量多,從業人員多,是甘肅省建筑市場中不可或缺的有機主體。中小型建筑企業獨立承攬國際工程難度較大,但可利用甘肅省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實施培養專業勞務分包隊伍策略。中小型建筑企業通過規范化的知識教育和技能培養,提高勞務分包隊伍的整體素質,積極參與到國際工程勞務分包市場中。此外,隨著國內新型基礎建設的推進,對勞動力需求的降低,而培養國際工程專業勞務分包隊伍,有利于促進建筑行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難等問題。
甘肅省建筑企業“走出去”發展,要逐步從單一的工程承包向項目投融資、產能輸出、物資商貿等為重點的產業集群輸出,鼓勵裝備制造、建筑材料、設計、咨詢、監理等企業打造產業鏈聯合體,通過統一協調,形成合力,實現產業集群輸出。此外,甘肅省建筑業應當與多元主體和多種資本結合,改變原來單一企業單打獨斗的發展模式,鼓勵國內跨省、跨所有制多元主體海外合作,并積極吸收國際資本,拓寬業務范圍,實現多元化發展。
甘肅省建筑業“走出去”,迫切需要兩類國際工程人才:一類是通曉國際慣例與規則、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經營能力、資本運作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市場型人才;另一類是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管理經驗、具有跨學科知識與多方面綜合能力的復合型高端的管理型人才。在國際工程人才培養方面,政府層面措施包括:積極引導,發揮人才培養的戰略決策作用、統籌規劃作用與資源配置作用;推動對優秀人才的發掘,建立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有效激勵機制;重視國際工程人才培養,依托院校力量完善國際工程人才培養機制。企業層面措施主要包括:樹立完整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將人才國際化視為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多元化的激勵機制;強化國際合作,引進國際人才,集聚人才優勢;完善企業內部人才培養機制和人才儲備機制。
隨著國內建筑市場的逐漸飽和,建筑企業走出去在國際工程中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已成為建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趨勢。針對甘肅省建筑企業“走出去”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有針對性地選擇符合本區域的發展戰略,不僅能整合本區域優勢資源,而且為推動本區域建筑企業“走出去”高質量發展提供現實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