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華
(新疆昌吉方匯水電設計有限公司,新疆 昌吉 831100)
吉木薩爾縣行政隸屬昌吉回族自治州,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是古代“絲綢之路”新北道通往歐亞諸國的必經之路。行政區地理位置E88°30′~89°30′,N43°30′~45°30′,呈南北向帶狀分布。縣域東西寬60km,南北長214km,總面積8117km2,占昌吉州總面積的10.47%。吉木薩爾縣城至烏魯木齊市171km,G216國道和S303省道貫穿縣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吉木薩爾縣下轄6鎮3鄉(吉木薩爾鎮、北庭鎮、二工鎮、三臺鎮、老臺鄉、慶陽湖鄉、大有鎮、新地鄉、泉子街鎮),11個社區、57個行政村,境內駐有兵團農六師107團和紅旗農場。本次實施項目區位于吉木薩爾縣二工鎮六戶地村、上溝村、下六戶村,距離吉木薩爾縣城15km。
項目區屬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區域,隨著流域以及地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水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日漸突出。項目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現狀地塊面積小,以戶為界,大小不一;雜小地塊坡度不一,種植方向不一,不利于標準化、規模化經營和管理;田間節水灌溉投入不足,農民用水節水意識不足,嚴重影響了灌區正常的農業生產活動。
工程任務為建成高效節水農田面積合計401hm2。其中,六戶地村167hm2、上溝村57hm2、下六戶村178hm2。
本次吉木薩爾縣2021年二工鎮高效節水農田建設總面積401hm2,依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1](SL 252-2017)和《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GB 50288-2018),工程規模為小(1)型工程,工程等別為IV等,主要建筑物為4級,次要建筑物為5級[2]。
建設內容為改造滴灌面積401hm2。水源采用地下水,依據工程總體布局,配套首部過濾器及施肥罐,滴灌系統共劃分為10個井水加壓滴灌系統;重建井房10座;配套過濾器10套、施肥罐10套(其中下六戶地村系統五、六戶地村系統三,配備水肥一體化設備)。

表1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統計表
灌溉方式的選取一般有常規地面灌、噴灌、滴灌、低壓管道灌等幾種方式,不同模式適用的環境和對象不同,本項目任務是建設高效節水農田,并配套灌溉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提高灌溉保證率,保證農作物的灌溉用水。根據項目區水源條件、水資源管理政策、工程投資、后期運行管理投入、地形地貌、土壤條件、作物的種植模式、生產技術水平、經濟發展要求、灌溉技術的可靠性、灌溉材料設備的經濟性等多方面考慮,滴灌是最適宜的灌溉模式,其原因是灌水均勻、控制性好(包括控制灌水深度,范圍及灌水量等),節水效益顯著。因此具有明顯的省水、省肥、省藥、省工、增產、增效的特點。根據新疆近幾年的滴灌推廣經驗,與常規地面灌溉相比,滴灌可大幅度節水,并減少田間滲漏水,作物增產20%以上;作物生長期內無需機力進行中耕、施肥及打藥等,節省勞力50%以上。
目前常用的管材有玻璃鋼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硬聚氯乙烯(PVC-M)管、聚乙烯管(PE管),各有優缺點,下面從施工進度、使用壽命、管材運輸、防腐性能、承受內壓、抗震及斷裂韌性等方面進行比選分析,具體詳見表2。

表2 各類管材比較表
項目區為土地平整后實施的滴灌,地形起伏不大,對管材韌性要求不高,為節省投資,結合工程特點,綜合比較分析后,本次工程干管、分干管管材選用PVC-U管。
目前,滴灌系統采用的過濾形式主要有2種:離心式過濾器加網式過濾器組,全自動反沖洗砂石加網式組合過濾器。
離心加篩網式組合過濾器由水泵供水經水管切向進入罐內,旋轉產生離心力,推動泥砂及其它密度較高的固體顆粒向管臂移動,形成旋流,促使泥砂進入砂石罐,清水則順流進入出水口。完成第一級的水砂分離,清水經出水口、彎管、三通,進入網式過濾器罐內,再進行后面的過濾。根據已實施滴灌工程經驗和項目區的水源特點,本次節水灌溉工程水源為井水,采用離心式過濾器加網式過濾器組更加經濟適用。
滴灌系統的“心臟”就是滴頭,其質量和性能決定了滴灌工程的性能和投資。目前滴灌灌水器的主要形式有管上式滴頭和內鑲式滴灌管(帶)、圓柱壓力補償式滴灌管3種。管上式滴頭的抗堵性較差,施工安裝較繁瑣,且不能淺埋,必須回收。圓柱壓力補償式滴灌管使水在管內形成洶涌的水流,因而抗堵塞性能強,適用于長度較長、起伏較大的地塊。單翼迷宮式滴管帶一次真空整體熱壓成型、紊流態多口出水,抗堵塞能力強,出水均勻,可達85%以上,重量輕,安裝管理方便,人工安裝費用低。經比較單翼迷宮式滴管帶較為經濟,故本項目選擇單翼迷宮式滴管帶,技術參數:工作壓力為0.1MPa;毛管直徑為Φ16;滴頭流量為玉米2.1L·h-1;滴頭間距為0.3m。
項目區以井水為水源,本次設計考慮各灌水小區壓力均衡,井位決定了管網的布置方案。滴灌管道分為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干管平行于等高線,或與等高線小角度相交,管線方向坡度值小。分干管與等高線大角度相交,管線方向坡度值大。毛管順作物種植方向。
項目區內現有井房均面積較小且年久失修,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對農田管理極為不便。因此,本次將對現有老舊井房進行更新改造。
本次重建井房10座,單座建筑面積24m2,磚墻外圍護加彩鋼頂(藍色巖棉板夾芯板),層高2.8m,將首部設備全部放入井房內。
本項目通過對田間工程建設,使401hm2農業建設成為“優質、高效、高產”的農業;為實現流域與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實施,灌區綜合毛灌溉定額顯著降低,與現狀年相比,項目實施后水資源有效利用率有了明顯提高,充分發揮了灌區節水灌溉工程效益。滴灌系統利用施肥裝置后,肥料、農藥隨水施入,不僅滿足了作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且提高了肥料、農藥的利用率。
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不僅使土地能夠得到充分利用,還可使農牧民群眾增產增收,初步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人心安定、社會安定,有利于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對農村種植業結構調整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節約用水、保護水土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都有較大的增強。
本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包括項目建成后的增產效益及省水、省地、省肥的效益。
5.2.1 增產效益
項目建成后,小麥單產由目前的7500kg·hm-2提高至8625kg·hm-2,增產幅度可達到15%,玉米單產由目前的9000kg·hm-2提高至10350kg·hm-2,增產幅度可達到15%,瓜菜單產由目前的5250kg·hm-2提高至6030hg·hm-2,增產幅度可達到15%,增產效果明顯,水利分攤系數0.4,共增加效益35.02萬元。

表3 項目實施前后效益對比表
5.2.2 節肥效益
滴灌利用施肥裝置后,肥料隨水施入,不僅滿足了作物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且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根據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管理經驗,采用膜下滴灌后比常規灌節肥434.35元·hm-2,則401hm2滴灌節肥效益為17.44萬元。
5.2.3 省工效益
由于滴灌系統的機械化程度高,可以大大降低灌水勞動強度,節省大量的勞動強度。常規灌溉一般1人只能管理2hm2,滴灌1人可管理4hm2,400hm2可省勞動力100人,按人均年收入5307元計,共節約費用53.07萬元。
5.2.4 節水效益
通過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的逐步實施,灌區綜合毛灌溉定額的降低,通過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灌區每年可節約水量19.27萬m3,保證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推進水利及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與現狀年相比,項目實施后地表水資源有效利用率有了明顯提高,充分發揮了灌區節水灌溉工程效益。按現行標準0.113元·m-3計算,則工程節水效益為2.18萬元。該項目實施后,增加總效益為107.70萬元。
節水灌溉工程實施后,使水土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合理的配置,改變了項目區的田間小氣候,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植被覆蓋率大為提高,同時可以涵養水分,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保持生態平衡,不僅為農業生產創造了財務財富,而且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
通過本次高效節水農田建設項目實施,配套完善田間滴灌系統,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提高項目區水資源有效利用率,減少農業用水,改善灌溉條件,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灌區供需矛盾,并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從而減輕農民生產性投入支出,促使糧食產量穩定增加、品質穩定提高、農民收入增加,達到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