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斌/文
意象油畫是中國的一種獨特的繪畫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油畫相結合的產物。意象油畫的產生源于油畫家在探索油畫民族化的過程中,將西方傳統油畫與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結合起來。其創作以表現意象為主,即畫面中的形象并非真實的客觀存在,而是畫家對主題和情感的直觀表達[1]。
因此,意象油畫強調形象的表現力和象征意義,而不是精確的形態和色彩。在意象油畫中,畫家往往會運用傳統中國畫的筆墨技法,如干筆、濕筆、皴擦等來表現出具有東方文化特色的線條和紋理。同時,畫家還會采用西方油畫的質感表現技法,如色塊的切割和貼合,使畫面更具層次感和豐富性。
意象油畫的創作題材廣泛,可以描繪山水、花鳥、人物等,也可以表現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問題和思想內涵。在表現方式上,意象油畫的畫家常常強調個人風格和情感表達,不拘泥于傳統的表現方式和規范,是一種富有民族特色和西方油畫表現技法相結合的藝術形式[2]。它以意象的表現為主,注重畫面的象征意義和情感表達,是一種充滿創造力和個性化的繪畫形式。
“象”“意”關系的論述源自于中國古代經典《周易》,其中“象”指物象、形象,而“意”則是指內在的精神、情感、思想等抽象的概念。這一概念被劉勰的《文心雕龍》明確為文藝美學范疇,并成為中國傳統美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形成了龐大的理論體系。《文心雕龍》探討了如何構建和融合審美意象,并通過作品完美地傳達審美意象的問題。這部著作為后來的藝術家和學者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影響了中國繪畫、文學和藝術的發展[3]。
意象油畫將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結構,與西方文化精神的油彩媒介相同化的一種繪畫形式,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特征融入油畫語言的一種民族名片。意象油畫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繪畫流派,它更注重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表達和意象符號的構建,通過多樣化的筆墨技法和意象符號的簡練,呈現出凝重、沉靜、安詳的氛圍。
在意象油畫中,藝術家通過將自己的創意和靈感轉化為藝術符號,并將其呈現在油畫作品中,展現了主體與客體的有機融合。這種藝術形式呈現了物我合一的情感境界,強調藝術家對于物象的感性認知和理性表達。這種獨特的表現方式體現了中國藝術的文化特色,成為了中國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意象油畫被視為中國特色的繪畫形式,通過油畫這一藝術形式來表達和展現“意象”審美,實現了藝術與文化的融合,展現了中國藝術的獨特魅力。
相較而言,西方的表現主義油畫更加關注畫面的色彩和質感,其通過使用變形、夸張甚至是怪誕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主觀情感以及對人類處境的反思。盡管意象油畫與表現主義油畫在繪畫形式和技法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它們都強調內心情感的表達,直接表現藝術家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油畫是一種充滿中國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4]。其最顯著的特點在于融合了中華民族的人文氣息、民族心理和傳統審美觀。盡管意象油畫的外在表現形式和范圍很廣,但其內涵非常清晰,即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文化特征。作品體現和滲透著中華文明的文化觀念、人格境界和審美格調。在中華文化的翻譯和轉化下,意象油畫已成為西方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在當今時代,明確意象油畫的中國文化身份和文化歸屬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意象油畫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獨特精神、民族審美和地域特色在異質藝術中的融合和創新。
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意象油畫和西方繪畫都追求藝術表現的自由和創新。意象油畫強調藝術家個性的表達和對客觀世界的創新表現,而西方繪畫中的表現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同樣追求藝術表現的自由和創新,通過藝術手法和形式的變化來表現主觀情感和思想[5]。但深層的內涵差異則要切入到文化的本體上去探究。
首先,意象油畫是一種源于中華文化的藝術形式,其核心在于將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感性和理性的認知與個人主觀情感進行有機結合,以達到主客體的完美統一。與西方繪畫風格相比,意象油畫并不是簡單地對物象的再現或單純的情感表達,而更注重意象與形象的和諧相融,通過獨特的表現手法,將對物象的感受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進行具體呈現。
而表現主義則強調展現繪畫主體的主觀世界。表現主義在價值取向方面,以情感的表現為第一要務,物象僅是主體精神得以展現的客觀載體。表現主義追求內心感受的直接性、心理宣泄的徹底性、造型色彩的夸張性,是構成表現主義迥異于意象油畫的基本特征。
這種差異源于文化的本體。意象油畫強調“天人合一”自然觀,將人與自然視為和諧統一。相比之下,西方表現主義更強調主體的情感和精神表達,尤其是在對社會現實和人類命運的關注上。這一特點在20世紀初期的德國表現主義繪畫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他們試圖通過抽象化、扭曲變形的形式表達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反叛。表現主義強調對現實的批判和顛覆,試圖打破傳統的藝術規范和審美標準,追求自由和個性的表達。而中國意象油畫則更多地強調內心情感的表達和審美情趣的追求,強調審美的溫婉、含蓄、典雅和柔美。
綜上所述,雖然意象油畫和表現主義油畫都關注內心情感表現,但在深層的文化內涵上存在著巨大差異。意象油畫強調“意”和“象”的和諧相融,將人與自然視為和諧統一,強調審美的溫婉、含蓄、典雅和柔美;而表現主義則更多地強調對現實的批判和顛覆,試圖打破傳統的藝術規范和審美標準,追求自由和個性的表達[6]。
在當代油畫中,表現主義和意象油畫作為兩種主要的系統類型,從藝術精神和風格學意義上存在明顯的差異。表現主義油畫是一種主觀主義的藝術表現,通過夸張、變形和抽象等手法來表達繪畫主體的內心情感和對人類處境的反思。而意象油畫則是一種宇宙混沌的客觀主義的藝術表現,通過意象符號的凝練和線條墨色的結合來抒發藝術家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在藝術形式和技法上,表現主義油畫更加注重色彩和形式的變幻和沖突,強調畫面的強烈對比和激烈的筆觸,追求藝術手法的夸張和怪誕。與之不同的是,意象油畫則更注重筆墨的意境表達和意象符號的構建,通過變化萬千的筆墨技法和意象符號的凝練,呈現出凝重、沉靜、安詳的氣質。劉海粟的作品中,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呈現出了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借鑒和繼承,其筆墨技法和線條的運用,更多地體現了中國畫的韻味和情趣。
在繪畫形式上,中國意象油畫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技法和線條,注重“意象”的構建和表現,強調畫面的意境和情感氛圍。而西方表現主義油畫則更加注重畫面的色彩和質感,通過藝術手段的變形、夸張和怪誕來表現主觀情感和對人類處境的反思[7]。
在繪畫風格上,意象油畫與西方繪畫存在明顯差異。意象油畫融合了中華文化的審美特點和繪畫傳統,強調畫面的整體性和氛圍感,注重象征和隱喻的表達方式,強調審美意象的精神內涵。而西方繪畫則注重個體表現和創新性,強調視覺效果和細節描繪,注重對現實世界的具體再現和表現。兩種繪畫風格各具特點,但在當代藝術發展的進程中,二者的交流與碰撞也越來越頻繁,為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表現主題和情感方面,劉海粟的作品也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意識。他將繪畫重點放置到了描繪祖國的壯麗河山上,從題材上已經表達出了強烈的民族情感。他筆下的山水和自然景觀,表達出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深熱愛和崇敬之情,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內涵。同時,在表現主觀情感方面,劉海粟也借鑒了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手法,運用顏色的變幻和形式的變形來表達個人內心情感和思想感受。在這種藝術手法的運用下,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文化內涵。
就繪畫內涵而言,中國意象油畫強調“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認為人類和自然是和諧統一的整體,強調主體的情感投射和客觀世界的相遇,以“物我融一”的情感表達為主要特點[8]。而西方表現主義油畫則更加強調繪畫主體的主觀世界和內心情感,通過夸張、變形和抽象等手段來表達對人類處境的反思和對人性的探索。
因此,盡管中國意象油畫和西方表現主義油畫在形式和內涵上都強調情感表達和內心體驗,但其文化本體和藝術形式的不同,使得二者在價值取向上存在差異。
在精神性方面,意象油畫和表現主義油畫都是處世性的價值圖語,但兩者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念存在較大差異。意象油畫既是意象的,也是表現的,它在意象中吐露著生存體驗和價值關切的深度,在表現中描繪和援引著生存的現實境況和人類生活的場景,并以其獨特的風格將其深沉的內容化為純形式的人的心靈與自然的交流。這種藝術精神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和交融,表達出一種超越當下現實的真實,超越當下自我的真實的理念。相比之下,表現主義油畫更強調主觀性和個體性,強調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心體驗[9]。
表現主義油畫是一種主觀主義的意象,它把抽象的本位之我轉化為直取的繪畫圖式,忽視物質內容的圖語形式,在平面性的二維圖層中證明自我永恒,把抽象的自我內心世界投射到繪畫作品中。而意象油畫則是一種宇宙混沌的客觀主義的表現,強調對客觀世界的感知和表現,以中國文化的精神、民族審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對于異質藝術的轉化和融合。因此,意象油畫也是最能夠包蘊中國傳統文化特征的繪畫形式,具有中國特色和東方特質。
總之,中西繪畫風格差異的根源在于文化本體不同。在繪畫形式上,意象油畫注重傳統筆墨技法和線條,追求藝術效果的自然、恬靜、柔美,寄托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和詩情畫意。而西方表現主義油畫則更加注重畫面的色彩和質感,通過變形、夸張和怪誕的藝術手段表現主觀情感和對人類處境的反思。在價值取向上,意象油畫強調主客合一的境界,通過意象這一抽象形式達到藝術家與觀眾情感共鳴的目的,更注重表達人類內心感受和情感體驗。而表現主義則強調展現繪畫主體的主觀世界,追求內心感受的直接性、心理宣泄的徹底性、造型色彩的夸張性。這些差異體現了不同文化傳統和藝術審美的特點。了解中西繪畫風格差異的根源,不僅可以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不同文化藝術的魅力,更可以拓展我們的視野和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
引用
[1] 王斐然.以意繪彩——意象油畫的語言特征與精神表達[J].美術,2023(1):150-152.
[2] 馮民生.意象與中國意象油畫的文化意義[J].民族藝術研究,2022,35(5):92-98.
[3] 趙天一.中國古典意象史論[D].重慶:西南大學,2012.
[4] 張久建.論中國油畫民族化的演變[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6.
[5] 楊柳青.中國意象油畫與西方表現主義繪畫的關聯[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6] 靳靜.中國意象油畫中的“意象”之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4.
[7] 胡瀅.意象油畫形式感探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8] 趙兵.意象油畫的精神架構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0.
[9] 李鵬.“和而不同”的西方表現主義油畫與“意象油畫”[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