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瑾瑾/文
所謂美育即“審美教育”,主要通過藝術手段提高人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全文所包含的美育主要是審美教育,高職院校通過審美教育,使學生在教學和實踐活動中獲得美學理論知識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審美價值觀以及審美敏銳性。在美育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追求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促使他們提升美的精神境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滋養和溫暖心靈。高職院校實施美育工作是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支撐點,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的作用。
因此,美育對于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在高職院校中有效開展美育課程刻不容緩。完善美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端正學生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和判斷,對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全人格有著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來,國內高職院校對美育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尤其是在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各高職院校在美育文化引領、美育課程建設、美育活動開展等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實質性工作。由于各個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和師資隊伍方面存在差異,特別是對美育的重視程度和學科設置存在差異,在美育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
高職院校的定位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生命線。為了讓學生能順利就業,在教育學習過程中更多傾向于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而缺乏相應的素質教育。這些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并沒有對美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給予重視,甚至一些高職院校人員在邏輯層面把美育教育等同于藝術教育,存在認識上偏誤。
少部分學生出現對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學生看來,他們來到學校主要以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為主,認為美育課程開展對自己的技能提升以及求職來說并沒有多大的作用,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學習上,很少有學生會注重提升自己的美育素養。有少部分學生僅僅只會把美育當作一個業余興趣愛好,只限于參加美育課程,學習美育知識,從根本上沒有真正意識到美育教育學習更多的是對一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
(1)缺乏專業的美育師資力量。當前高職院校美育教師隊伍的配備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美育教師整體人數不足,師生配比率低,難以確保美育工作取得深層次的進展;另外,部分在崗美育教師專業性不強,具有專業知識儲備和豐富美育教學經驗的教師相對較少,少數美育教師還存在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等問題。
(2)高職院校美育課程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與單一。部分高職院校的美育課程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法上大部分教師雖然會采用多媒體教學,主要以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模式為主,與其他專業課或者公選課相似,方法上缺乏創新,同時課堂上積極的師生互動和學生交流討論相對較少。學生對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反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很難感受到什么是美,無法對美有真實的體驗,導致學生在美育課堂上更多的出現打發時間甚至選擇逃課。
(3)高職院校美育課程設置不科學,課程建設不足。對于高職院校中有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基本都有開設美育的專業課程。但對于其他非藝術專業學生來說,美育課程往往只能通過選修課或者社團活動來實現。同時部分高職院校受限于專業美育師資隊伍缺乏等條件,美育課程普及率不夠,課程設置不完整不合適,缺乏規范的課程大綱以及美育教材。開設的美育課程脫離高職學生的成長實際,學生對美育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
(4)高職院校對美育投入力度不夠,校園美育環境陳舊化。一些高職院校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教學樓、學生宿舍、實驗實訓室等,或購置相關設備設施,但在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環境改善、高雅藝術美育師資引進等方面投入較少。如部分高職院校校園環境硬件設施配置不完善,校園環境呈現外觀陳舊、粗糙,難以發揮環境的美育作用。
美育不但關乎個體人格的健全和自身的完善,同時也關乎未來人類生存質量的提升和美好生活的實現。新時代高職院校美育教育實踐應在價值、內容及路徑維度上遵循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才能實現高校美育的育人功能。
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美育的重要性,要通過系統全面、切實可行的美育實施方案,構建系統化、科學化、精準化的學校美育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要持續深化美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審美素養、道德素養的不斷提升。同時要貫徹落實美育工作,建立完善的美育教育機制,大力推廣美育教育,把專業教育和美育教育有機結合,構建良好的校園美育氛圍。
高職院校在提升美育教育重要性的過程中,要科學界定美育的內涵,不要簡單將美育當作美學理論知識教育或藝術技能培訓,高校美育應屬于“大美育”的范疇,除審美教育外,同時還應包括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要學深悟透中央精神,切實要將美育與德、智、體、勞教育同謀劃、同推進,真正認識到“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科學內涵,認識到美育對學生職業素養構建的重要意義,將較高的審美、立美、創美能力列入高素質人才應有的素質之列,進而從思想上真正重視美育工作;要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將國家層面制定的宏觀性指導意見細化為符合校情、具體的美育目標,制定完善的美育工作方案并有序推進。
高校美育課程體系目前可歸納為以下幾類:一是人文素質類課程。包括美術鑒賞類、傳統國學類美育形式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心理健康、體育教育關聯度高,關鍵在于培養興趣,形成完善的人格和識美辨丑的界限。二是手工實踐類。包括諸多的傳統陶瓷、染織、繪畫、漆藝、服裝等,兼顧地方傳統工藝、民族民間藝術課程。
(1)加強第一課堂美育課程建設。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重視美育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增強課程綜合性,上好藝術鑒賞、藝術實踐類、藝術史論類等美育課程。深入挖掘高職院校各專業美育元素,開發具有特色的校本美育課程。
(2)創新第二課堂美育校內活動,融入志愿公益、技能實踐、社團表演、雙創實踐等活動,激發審美表現,深入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邀請專家團、藝術家和藝術團進校園開設專題講座和藝術表演等,進一步推進美育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打造有著鮮明特色的藝術實踐品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新時代審美追求和較高藝術品位,實現審美創造。
(3)拓展第三課堂美育校外實踐。加強與美術館、展覽館、博物館、藝術家工作室、其他高校等交流合作,擴展校外美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育活動。
(4)豐富第四課堂美育課程資源。規劃建設一批高質量美育校本慕課,擴大優質課程覆蓋面,并在學校網絡學習空間實現課程資源共享。通過在線課程平臺引入全國優質美育網絡課程,進一步豐富學校美育課程資源[1]。
在互聯網、大數據和智能化等技術發展的今天,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富媒體、融合媒體等創新模式開展美育工作,提高美育開展效果,使美育最終“落地”。實現美育課程“增量”,有針對性、高效地開設各類美育選修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程資源。這是保證高校美育實效性的基礎[2];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結合現代大學生“數字原住民”特點,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實踐體驗法等,實現美育“數字化”,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創造美育課程的創新突破;持續不斷將美育元素滲透到其他課程中,將美育原理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創新美育沉浸式課程體驗,實現“課程美育”建設。
為有效提升大學生美育素養,高職院校應該建立一支美育專業教師團隊。
(1)高職院校要持續加大美育專業人才引進力度,根據在校生總數和美育課程開設需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藝術教師隊伍。發揮學校藝術學科教師作用,挖掘其他學科美育師資力量,加強與其他高校美育師資的交流合作[3]。引進社會專家學者、文藝工作者、非遺傳承人等作為兼職教師授課,探索實施公共藝術課特聘教授制度。
(2)高職院校要提高美育師資素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完善美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設立美育專項課題,鼓勵教師參與美育教學與研究,支持教師通過跨學科合作開發美育課程。建設美育名師工作室,搭建交流平臺。加大教師教學崗位激勵力度,探索建立符合美育特點的職稱評審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
文化環境是美育的重要因素,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校園文化既是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的體現,也是高校管理者和廣大師生人文素養和文化品位的集中體現。學校作為師生學習、生活、工作的主要場所,校園文化環境對師生的審美教育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深刻影響著高職院校美育的導向和質量。
高職院校應增強校園環境設施的美化、提高校園環境的感染力[4]。如對學生宿舍、教學樓宇、校園道路進行提質改造,對圖書館、辦公樓等公共文化場所加以書法國畫裝裱、藝術裝飾,通過一系列舉措,持續加強校園環境美化、提升了人文質感,打造了優美整潔、規范有序、文明高效、品位高雅的美麗校園,充分發揮了校園環境美育功能,形成觀美于目、觀美達情、觀美入心的校園環境美育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廣播、網絡、教室、走廊、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等,將校風校訓、教風學風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入校園環境,營造格調優雅、唯美、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環境。
綜上所述,美育教育作為當前高職院校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時期的發展環境下,高職美育工作的開展也應當被賦予更多的關注與認可。高職院校應切實落實美育改革工作,明確培育學生美育意識的重要性,進而從師資、課程、實踐、載體等方面做好落實,使大學生正確認識、欣賞、尊重、追求美,以達到構建美好中國的根本任務。■
引用
[1] 衷敬華,朱晶婧.高校第二課堂美育教育工作改革創新路徑研究:以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為例[J].作家天地,2021(24):163-164.
[2] 樊小敏,楊一涵.淺談高校美育課程的現存問題與改革路徑[J].藝術教育,2021(4):271-274.
[3] 周麗娜.高校美育實施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深圳:深圳大學,2019.
[4] 陳磊,徐佳銘.基于第二課堂的高校美育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1(1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