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
213003 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江蘇常州
前列腺癌(PCA)是發生在前列腺上皮的惡性腫瘤,在臨床較為常見,其癥狀主要為尿頻、尿急、尿不盡以及排尿困難等[1]。PCA 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發生主要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生活環境以及性活動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關性[2]。PCA 好發于老年男性群體,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PCA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早期PCA 具有腫瘤體積小、病灶呈多灶性生長的特點,一般沒有顯著的臨床表現,再加上其常與前列腺增生同時存在,因此早期發現和診斷具有一定難度,待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4]。目前,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是診斷前列腺癌的金標準,其中引入超聲介導具有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的特點,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5]。本研究回顧分析了155例經直腸超聲介導前列腺穿刺活檢的病例,旨在對比分析單平面和雙平面超聲介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的檢出率及安全性。
回顧性分析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江蘇省常州市中醫醫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穿刺活檢的155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檢查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單平面組78 例,年齡51~79 歲,平均(65.37±5.47)歲;雙平面組77 例,年齡53~76 歲,平均(64.71±5.1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前列腺穿刺中國專家共識》建議的前列腺穿刺指征,行直腸指檢、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等檢查者;②自愿參加并填寫同意書者;③一般資料完整者;④具有良好依從性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泌尿系統急性感染者;②有嚴重出血傾向者;③血糖控制不佳者;④伴有直腸或者肛周病變者。
穿刺指征:直腸指檢發現結節,經直腸超聲或者磁共振成像發現病灶,前列腺特異抗原(TPSA)>10 μg/L 或TPSA 4~10 μg/L,但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與TPSA比值異常。
方法:患者均行直腸超聲引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術。①單平面組:采用單平面超聲介導前列腺穿刺活檢,選擇阿洛卡5 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UST-670P-5 探頭,探頭頻率設為5 MHz,并選擇儀器自帶的專用穿刺支架。②雙平面超聲:采用雙平面超聲介導前列腺穿刺活檢,選擇GE LOGIQ S7 彩色超聲診斷儀,雙平面直腸探頭,凸陣探頭頻率為5.5~8.5 MHz,線陣平面探頭頻率為5.5~10 MHz。③術前患者需停用抗凝類藥物,并對患者腸道進行清潔,給予抗生素等。患者取左側臥位進行超聲掃查,常規進行肛周消毒。在探頭上涂抹耦合劑,并套上消毒過的避孕套,安裝好穿刺架,之后將探頭輕柔置入直腸,多切面掃查前列腺后,確定穿刺點。將穿刺針固定在自動活檢槍后,沿穿刺架進針,并且需確保進針方向與穿刺引導線相重疊,待接近穿刺目標點后推入針芯,同時觸發彈射并完成切割,隨后迅速退針。每位患者均需在前列腺尖部、中部、底部、兩側葉進行12 點穿刺。如遇可疑結節,可適當增加穿刺點。穿刺完成后將所得組織標本用10% 甲醛液固定,并做好標識送檢。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診斷結果與疾病檢出率;②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發熱、出血、疼痛、尿潴留;③觀察兩組患者超聲圖像結果。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穿刺病理結果比較:兩組患者PCA、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病理診斷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比較[n(%)]
兩組患者檢出率的比較:將超聲圖像結果與穿刺活檢病理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兩組PCA以及前列腺增生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檢出率比較(%)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兩組患者的超聲圖像分析:①單平面超聲圖像:在78 例患者中,發現癌結節33 例,其中多發結節5例,結節表現為低回聲區(64.32%)、高回聲區以及混合回聲區(35.68%);發現增生結節19例,結節表現為高回聲區以及混合回聲區(75.21%)、低回聲區(24.79%)。②雙平面超聲圖像:在77例患者中,發現癌結節32例,其中多發結節6例,結節表現為低回聲區占61.85%,高回聲區以及混合回聲區占38.15%;發現增生結節24 例,結節表現為高回聲區以及混合回聲區占77.62%,低回聲區占22.38%。③癌結節的血流大多較為豐富,而增生結節的血流通常較不豐富。
前列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癌癥之一,通常由于多種因素導致前列腺功能紊亂以及前列腺腺泡細胞異常生長,隨著疾病的發展逐漸形成惡性腫瘤[6]。大多數PCA 起源于前列腺外周帶,早期階段患者普遍沒有明顯癥狀,當病情發展至一定程度,即腫皰突入尿道或者膀胱頸時,患者會出現尿路梗阻癥狀,如排尿等待、尿線無力以及間歇排尿等,亦會出現下尿路刺激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以及下腹部燒灼感等,若癌細胞發生骨轉移時,會引起骨痛、脊髓壓迫以及病理性骨折等癥狀[7-8]。目前針對前列腺癌臨床主要檢查方法有直腸指檢、超聲檢查、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以及前列腺穿刺活檢等[9]。其中經直腸超聲介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是較為常用的檢測方法,本研究回顧分析了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檢155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單平面和雙平面超聲介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的檢出率及安全性。
研究結果顯示:將超聲圖像結果與穿刺活檢病理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兩組PCA 以及前列腺增生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與樣本量較小有關,均需進一步進行研究證實。由于經腸道穿刺活檢會將直腸中的細菌帶到前列腺組織、尿液以及血液中,使患者容易產生無癥狀性菌尿、尿路感染以及發熱等并發癥。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自身生理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更容易發生感染,嚴重者可能發生膿毒血癥,危及生命,因此在檢查前需進行機械性腸道準備以及抗生素預防等措施[10]。
目前,雙平面超聲比單平面超聲更具優勢,能夠同時顯示前列腺橫切面和縱切面的圖像,同時可以較為快捷地提供穿刺對象的空間形狀信息,并且能夠實時監測針尖與前列腺的空間位置關系[11]。整個穿刺過程中,不需要轉動探頭便能夠同時從兩個不同角度的切面進行動態立體監測穿刺過程,對于PCA 多發部位的外周帶亦能夠獲得較好的圖像。
綜上所述,單平面和雙平面超聲介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的檢出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無差異,但雙平面超聲介導在檢測過程中更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