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夢琳,林晨志
(福建省福州市第八醫院內一科,福建福州 350000)
2型糖尿病為臨床十分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以血糖升高、微血管病變、腎臟病變等為主要表現。患者多病程較長,需要長期規律使用降糖藥物來維持血糖平穩,如若控制不良則將嚴重損害患者腎臟功能、眼部視力以及周圍神經功能等,隨著病程的延長還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其發病主要是因為內源性胰島素不足或發生胰島素抵抗,是一種典型老年相關疾病。隨著病程的延長,其將引起多種并發癥,故針對病程較長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選擇藥物干預時,在滿足臨床治療效果的同時還需關注用藥安全性。阿卡波糖是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降糖藥物,然而其單用效果有限,無法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故本研究主要探討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的臨床效果。
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60~74歲,平均(68.4±2.9)歲,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程9~23年,平均(15.2±2.3)年,入組時體重指數21.5~25.5 kg/m,平均(23.7±0.4)kg/m;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1~75歲,平均(68.6±3.1)歲,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程9~22年,平均(15.0±2.5)年,入組時體重指數21.6~25.7 kg/m,平均(24.0±0.5)kg/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納入標準:診斷2型糖尿病明確,年齡60~75歲,既往精神狀況正常,入組前簽署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其他類型血糖升高、對擬用藥物過敏、嚴重心肺肝腎功能障礙、確診的惡性腫瘤、妊娠及哺乳期、既往使用本研究藥物干預。
所有入組者均在糖尿病的健康宣傳、運動與飲食干預、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針對周圍神經病變使用甲鈷胺膠囊(揚子江藥業,國藥準字:H20052315),每日3次,每次0.5 mg,依帕司他片(揚子江藥業,國藥準字:H20040012) 每日3次,每次50 mg。針對血糖控制上,對照組使用阿卡波糖(上海麗珠制藥,國藥準字:H20103077,批號:2019120518) 50 mg/次,每天3次,飯中與食物一同服用;觀察組則聯合應用二甲雙胍(山德士中國制藥,國藥準字:H200023370) 250 mg/次,每天2次,兩組均連續使用8周為1療程。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控制相關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外周神經功能缺陷評分變化(雙大拇指振動覺、針刺覺和溫度覺變化)、外周神經運動覺傳導速度(正中神經和腓神經),統計兩組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大便不成形、低血糖、頭暈)。

治療前兩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對照組(<0.001)。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控制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外周神經功能缺陷評分指標中大拇指振動覺、針刺覺、溫度覺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大拇指振動覺、針刺覺、溫度覺評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對照組(<0.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神經功能缺陷評分比較(分,
治療前兩組正中神經、腓神經運動覺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觀察組正中神經、腓神經運動覺傳導速度顯著大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對照組(<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神經運動覺傳導速度比較
兩組發生惡心嘔吐、大便不成形、低血糖、頭暈的總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無法治愈,需要長期用藥調控血糖。正常機體血糖通過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進行調節,血糖升高時機體自動分泌胰島素以促進血糖轉變為糖原或脂肪,降低血糖水平,血糖水平降低時則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水平。針對2型糖尿病的治療,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減少心腦血管、腎臟及眼底、周圍神經等病變的關鍵,其不但可延遲糖尿病并發癥出現時間,還對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義。阿卡波糖是一種糖苷酶抑制劑,可抑制各種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分解成寡糖進而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減慢,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口服給藥后將顯著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尤其對于降低餐后血糖有重要價值。然而單用阿卡波糖其效果有限,往往無法達到維持血糖穩定的效果。
本研究觀察組聯合二甲雙胍治療,治療后血糖控制相關指標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和治療后對照組。說明針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在使用阿卡波糖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二甲雙胍治療,能更有效地調控患者血糖。另外,治療后觀察組外周神經功能缺陷評分指標中大拇指振動覺、針刺覺、溫度覺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外周神經中正中神經、腓神經運動覺傳導速度顯著大于對照組。證實針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對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感覺與運動神經傳導能力均有重要價值。而且治療過程中,兩組惡心嘔吐、大便不成形、低血糖、頭暈等并發癥差別不大。說明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并不增加治療不良反應。
二甲雙胍為臨床常用降糖藥物,其通過降低肝臟葡萄糖運輸量刺激肌細胞,促進機體吸收葡萄糖,有一定的提高內源性胰島素敏感性能力。同時二甲雙胍還具有顯著的胰島β細胞保護作用,可提高內源性胰島素分泌,緩解胰島素抵抗。且二甲雙胍口服給藥方便,吸收好,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與阿卡波糖聯合使用可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對患者生命健康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針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在使用阿卡波糖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二甲雙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周圍神經功能,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