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左德宇,劉亞清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河南商丘 4761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在機體中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腸等病變引起的急性出血,為臨床中常見急癥。上消化道疾病、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上消化道鄰近組織疾病等為此病的常見病因,在臨床中部分患者可出現嘔血、發熱、黑便等臨床表現,大部分患者可合并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治療手段逐漸多樣化,上消化道出血者病死率呈明顯下降趨勢,但對病情危急者病危率仍可高達14%以上。因此及時快速的診斷方法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評估,對改善患者預后有積極影響。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為臨床評價機體是否貧血的常用指標,血清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erum glutathione peroxidase,Se-GSH-Px)屬于自由基捕獲酶,心肌肌鈣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I)為膿毒血癥、蛛網膜下腔出血等非心源性重癥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本文主要分析RDW、Se-GSH-Px及cTnI在上消化道出血診斷、預后評估中的作用,為臨床診斷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依據。
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7例,其中男48例,女29例,年齡30~79歲,平均(49.86±7.55)歲。納入標準:(1)經臨床診斷、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等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者;(2)臨床資料完整;(3)主要表現為大便隱血、嘔血、便血等;(4)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者;(2)合并食管腫瘤者;(3)近期有重大手術史者;(4)既往有貧血、營養不良等疾病者。另選取本院同期體檢健康志愿者69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齡30~79歲,平均(49.57±7.47)歲,入選者身體健康,無消化系統疾病以及其他影響本研究疾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7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據其實驗室檢查、臨床表現進行分組:出血量<400 mL,臨床表現為頭暈,無其他嚴重全身癥狀則分為輕度組;出血量≥400 mL,臨床表現為心率>100 次/min,收縮壓<100 mmHg,可出現神志恍惚、四肢發涼、少尿、無尿甚至休克分為中-重度組。
患者在進行對癥治療后,酌情給予吸氧,有活動性出血者需要禁食3 d了解其預后情況。使用AIMS65評分系統進行評價,包括5個變量,血漿蛋白<30 g/L、收縮壓<90 mmHg、意識改變及年齡>65歲,國際標準化比值>1.5,變量積分各為1分。AIMS65評分<2分者被定義為預后良好,≥2分者被定義為預后不良。
患者在入院后及時抽取靜脈血液6 mL,對照組則在體檢當日清晨行靜脈抽血6 mL進行檢測。RDW使用貝克曼庫爾特Un i Cel D x H800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試劑為儀器所配套,Se-GSH-Px使用比色法進行檢測;cTnI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試劑由山西太原川至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儀器為日立7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RDW、Se-GSH-Px及cTnI水平。(2)對比不同出血量患者RDW、Se-GSH-Px及cTnI水平。(3)計算不同預后患者RDW、Se-GSH-Px及cTnI水平。(4)分析RDW、Se-GSH-Px及cTnI與AIMS65評分相關性,計算ROC曲線下面積評價RDW、Se-GSH-Px及cTnI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價值。

觀察組RDW、cTnI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Se-GSH-Px水平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01)。見表1。

表1 兩組RDW、Se-GSH-Px及cTnI水平比較
77例患者中31例為輕度,46例為中-重度,中-重度組RDW、cTnI水平明顯高于輕度組,Se-GSH-Px水平則明顯低于輕度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01)。見表2。

表2 不同出血量患者RDW、Se-GSH-Px及cTnI水平比較
77例患者預后良好53例,預后不良24例,預后不良組RDW、cTnI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Se-GSH-Px水平則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01)。見表3。

表3 不同預后患者RDW、Se-GSH-Px及cTnI水平比較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可知,RDW、cTnI與AIMS65評分呈正相關,Se-GSH-Px與AIMS65評分呈負相關(<0.05)。見表4。

表4 RDW、Se-GSH-Px及cTnI與AIMS65評分相關性分析
ROC結果提示,RDW、cTnI、Se-GSH-Px單獨評估上消化道出血AUC分別為0.769、0.716、0.710,三者聯合評估AUC為0.789,聯合診斷上消化道出血價值明顯高于三者單獨診斷(<0.05)。詳情見表5及圖1。

表5 RDW、Se-GSH-Px及cTnI檢測對上消化道出血者診斷價值

圖1 RDW、Se-GSH-Px及cTnI單項及聯合診斷上消化道出血ROC曲線圖
據報道,美國消化道出血發病率為(90~108)例/10萬,與感染、藥物、不良反應等有關。此病起病隱匿,且病情較為兇險,早期發現和治療是預防此病的關鍵。以往臨床檢查診斷此病依靠胃鏡檢查,可有效為臨床診療提供直視視野,方便觀察病灶,但有些患者對此方法耐受性差,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在臨床使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易受操作人員主觀因素影響。因此,選擇靈敏的生物標志物可為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提供參考依據。
RDW為紅細胞體積檢測中的參數之一,相比于常規紅細胞玻片鏡檢,RDW所提供的數據客觀性和準確性更高。在臨床中RDW也常用于檢測缺鐵性貧血,此類患者在早期就可出現RDW明顯增大的現象,在進行治療后可使RDW值逐漸恢復正常。本研究發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上消化道出血者其RDW水平明顯升高,提示RDW與此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或可成為此病的觀測指標之一,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對比不同出血程度患者血液中RDW變化情況發現,隨著出血量增加,患者RDW水平也逐漸升高,說明RDW可為患者出血量評估提供參考。
Se-GSH-Px屬于機體中重要的自由基捕獲酶之一,自由基和腫瘤發病密切相關,對自由基及其衍生物有極強的清除能力,可有效降低脂質過氧化物形成,并具有抗氧化損傷能力。也有研究表明Se-GSH-Px能有效促進前列腺素、血栓素形成,對細胞結構有保護作用,可有效改善細胞功能。其水平變化與手術、癌癥、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密切相關。在本研究中發現患者Se-GSH-Px水平明顯降低,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者存在著明顯的氧化/抗氧化平衡損傷,進一步對比不同出血量患者血液中Se-GSH-Px水平可知,中-重度患者Se-GSH-Px水平低于輕度組,說明出血量越多者其體內氧化/抗氧化平衡損傷越嚴重,提示Se-GSH-Px與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存在一定的聯系。
有研究顯示,在上消化道出血者中,如果患者短時間內失血超過1000 mL并伴有血容量減少的情況可引起急性周圍循環衰竭。而在臨床工作中可發現此類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具體表現為心肌損害標志物可出現不同程度升高。cTnI是目前公認的心肌損傷標志物之一,是目前診斷心肌損傷或壞死的可靠標志物。以往有研究表明,嚴重的上消化道出血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中cTnI、肌紅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可出現不同程度升高,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cTnI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隨著患者出血量增加,cTnI水平也逐漸升高,提示cTnI與上消化道出血發生和病情進展存在密切的聯系。RDW、cTnI水平明顯高于預后良好組,Se-GSH-Px水平則明顯低于預后良好組,且通過Pearson相關性檢驗發現,RDW、cTnI與AIMS65評分呈正相關,Se-GSH-Px與AIMS65評分呈負相關,提示RDW、cTnI、Se-GSH-Px水平變化與上消化道出血者預后存在密切聯系,可為患者預后評估提供參考依據。通過繪制ROC曲線可知,RDW、cTnI、Se-GSH-Px在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診斷中使用價值高,而三者聯合診斷可提高對消化道出血早期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RDW、Se-GSH-Px及cTnI在上消化道出血診斷、預后評估中使用價值高,三者水平變化可作為預后不良預測的評估指標。且三者檢測具有無痛苦、無檢驗人員主觀因素影響的優勢,有利于臨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