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華麗,邵秋晗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430073;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環境與移民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3)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人類活動給自然環境帶來的壓力逐漸增大,尤其是溫室氣體排放給氣候變化帶來了顯著影響,是導致氣候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使我國碳排放量在達峰后穩中有降,促進生態環境好轉,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來看,碳排放問題都是不能忽視的重大議題。家庭部門是我國重要的消費部門,消費支出的70%以上都是在家庭部門中進行的[1]。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間接加大了居民能源消耗,家庭碳排放給我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
已有關于家庭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人口規模結構及家庭消費模式兩方面。家庭人口結構對家庭碳排放影響的研究涉及人口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教育結構和城鄉結構[2];關于家庭消費模式對家庭碳排放影響的研究主要從家庭收入、儲蓄和消費模式展開[3-5],也有研究從家庭物質基礎和生活方式,如房屋住宅、交通出行等角度進行分析[6-8]。總體而言,學者們都是基于家庭的某一屬性來探究其對家庭碳排放的影響,較少從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展開討論。而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家庭具有不同特征,碳排放量也會隨家庭發展階段的推進而變化。所以本研究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對家庭進行劃分,比較分析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的碳排放情況,以期為家庭減排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本文使用2018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2018)數據,調查樣本為14 218戶家庭,經過整理,在剔除無效樣本后最終得到的樣本量為9 943。該調查內容包括家庭成員的人口學特征和詳細的家庭消費支出情況。本研究所使用的包含家庭成員人口學特征的數據主要用于對家庭生命周期的階段進行劃分,家庭消費數據主要用于對家庭碳排放量進行核算。
1.家庭消費數據統計
為了便于分析,根據國家統計局《居民消費支出分類(2013)》,將家庭消費支出劃分為8類:第1類為食品,對應問卷中的食品支出;第2類為衣著,對應問卷中的衣著消費;第3類為居住,對應問卷中的房貸支出、物業費、房租支出以及住房維修費;第4類為生活用品和服務,對應問卷中的家具耐用品支出以及日用品支出;第5類為交通通訊,對應問卷中的通訊費和交通費;第6類為醫療保健,對應問卷中的醫療支出和保健支出;第7類為文教娛樂,對應問卷中的教育支出和文化娛樂支出;第8類為其他用品和服務,對應問卷中的其他消費性支出、旅游支出以及每月外出就餐費(樣本的各類消費支出情況見表1)。

表1 2018年樣本家庭的消費支出情況(N=9 943) 元
2.家庭生命周期階段劃分
(1)確定劃分標準
根據家庭生命周期理論,家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老期[9-13],包含結婚、生育、分家、死亡等事件。根據家庭發展的四個階段以及對應的事件對家庭進行如下劃分:家庭形成階段對應結婚事件,主要指從原生家庭獨立出來的單身家庭以及夫妻家庭;家庭成長階段對應生育事件,主要指夫妻家庭經歷生育后成長為成熟家庭;家庭成熟階段也對應生育事件,主要指部分成熟家庭中未脫離原生家庭的孩子生育后進入到三代同堂的滿巢家庭;家庭衰老階段對應分家和死亡事件,主要指成熟家庭或滿巢家庭經歷了子女分家、配偶死亡后只剩下老齡人口的空巢家庭。其中,滿巢家庭和成熟家庭將根據家庭中孩子的情況進行更詳細的劃分。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統計少兒數據庫中少兒的家庭編碼,將少兒數據庫與家庭成員關系數據庫進行匹配,得出每個家庭中小于15歲的孩子數;其次,將成人數據庫和家庭關系數據庫進行匹配,得出家庭中每個成員的年齡、婚姻情況、居住情況等數據;最后,參照生命周期理論對家庭類型進行劃分,共分為九種類型:單身家庭、夫妻家庭、Ⅰ成熟家庭、Ⅱ成熟家庭、Ⅲ成熟家庭、Ⅰ滿巢家庭、Ⅱ滿巢家庭、Ⅲ滿巢家庭和空巢家庭,詳細的劃分標準見表2。

表2 家庭生命周期階段劃分標準
(2)樣本數據特征
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各類家庭樣本數、頻次和平均人口規模見表3。

表3 樣本家庭數據
3.家庭碳排放量核算
(1)家庭直接碳排放量
借鑒王素鳳[8]的研究方法,根據CFPS2018數據,從家庭燃料碳排放量、家庭用電碳排放量、家庭交通碳排放量三個方面對家庭直接碳排放量進行核算。
家庭燃料碳排放量。根據家庭燃料費確定家庭燃料的消耗量,再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供的燃料對應的碳排放系數計算家庭燃料碳排放量,計算公式如式(1):
(1)
式中,Ef表示家庭年燃料消耗所產生的碳排放量,ki表示每一種燃料的碳排放系數。因為調查數據中沒有直接關于家庭燃料消耗量的數據,所以通過家庭消費數據進行換算,也就是通過各種燃料的價格以及家庭燃料費支出換算出家庭燃料消耗量。根據CFPS2018問卷中問題“您家主要用哪種燃料來做飯”的回答來確定家庭燃料的類型,包括柴草、煤炭、罐裝煤氣/液化氣、天然氣/管道煤氣、太陽能/沼氣、電、其他共7種。再用家庭燃料的消費支出(問卷中“您家燃料費每月一共花多少錢”)除以2018年不同燃料的單價再乘以12個月,估算出家庭燃料的年消耗量Fi。各燃料的價格參考相關部門發布的數據,(1)我的煤炭網.《12月上旬全國煤炭價格穩中有跌》,2018-12-16: https:∥www.mycoal.cn/news/145015.html.訪問時間:2021-04-20.(2)金投網.《今日液化氣價格查詢》,2018-12-29: https:∥www.cngold.org/c/2018-12-29/c6156396.html.訪問時間:2021-04-20.(3)個人圖書館.《2018全國天然氣價格表介紹》,2018-08-13: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13/17/2530266_777988922.shtml.訪問時間:2021-04-20.其中由于柴草和太陽能的價格無法估算,將不納入直接碳排放量的計算。
家庭用電碳排放量。根據家庭的電費以及各地區2018年平均每千瓦時電費估算每個家庭的月用電量,再根據電力的碳排放系數計算家庭用電碳排放量。計算公式如式(2):
Eel=E×Kel
(2)
式中,Eel表示家庭年用電碳排放量,E表示家庭年電消耗量,Kel表示電力的碳排放系數。因為問卷沒有直接調查家庭電消耗量,所以要根據家庭每月用電消費支出估算家庭的年電消耗量E。各地區用電價格根據公開電價信息計算得出平均值為0.5135元/千瓦時,(4)中國電力知庫.《全國各省銷售電價盤點》,2019-05-27:https:∥news.bjx.com.cn/html/20190527/982749.shtml.訪問時間:2021-04-20電力碳排放系數參考《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
家庭交通碳排放量。因為缺少家庭行駛里程等相關數據,無法直接計算家庭交通碳排放量,因此借鑒上海市交通工具碳排放系數來估算家庭的交通碳排放量[14]。家庭交通碳排放量的核算思路是:基于公交車、軌道交通、出租車、私家車的每百公里碳排放量計算得出每公里碳排放量,再根據問卷中家庭汽車擁有情況來判斷家庭通常選取哪種交通工具出行,有車的家庭以私家車碳排放量進行估算,沒有車的家庭則以公交車、軌道交通和出租車的平均碳排放量進行估算。調查使用問題“您家所有人本地的交通費一共是多少”來了解家庭交通消費支出。計算公式如式(3):
(3)
式(3)中,Et表示家庭年交通碳排放量,T表示每個家庭每年的本地交通費,Vi表示公交車、軌道交通、私家車等不同交通工具的里程價格,Ki表示每種交通工具每公里的碳排放系數。考慮到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城市的里程價格存在差異,所以采用2018年北京、合肥、重慶(5)將中國31個省會城市及直轄市交通出行里程價格進行排列后,考慮到不同城市之間的價格差,分別在東、中、西部三個地區中選擇里程價格橫向差異最大的三個城市。三個城市不同交通工具的平均里程價格進行估計。私家車的平均里程價格以2018年全國平均油價為準,我國新標歐洲循環測試(NEDC)的平均油耗是9.1L/100km,由此可以計算出私家車每公里油耗的平均價格。
(2)家庭間接碳排放量
家庭間接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借鑒王欽池、馮玲等學者[15-16]的研究方法。其核算思路是:根據八大消費類型所對應的產業及各產業的能源消耗,結合增加值計算出能源強度,再根據能源強度計算得出每類消費的碳排放強度。每一類消費類型所對應的產業部門如表4所示。

表4 家庭消費類型和產業部門對應關系
2018年各產業部門增加值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氣、電的消耗量來源于《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式(4)中,Km表示表4中每一類家庭消費的碳排放系數(千克/元),ai表示每個產業部門的能源消費總量(千克標準煤),(6)在《中國統計年鑒》中有直接的能源消費總數(以標準煤為單位)包括了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氣、電力。Pi表示每個產業部門的增加值(元),(7)基于2007年的數據,根據每一年的累計增長率計算出2018年的增加值數據。Sc表示標準煤炭排放系數(千克/千克)。
(4)
通過式(4)計算得到的每類消費的碳排放系數,如表5所示。

表5 家庭消費碳排放系數
綜上所述,家庭間接碳排放量計算公式如下:
Ei=∑KmCm
(5)
式中,Ei表示家庭間接碳排放量,Km表示家庭的第m類消費的碳排放系數,Cm表示第m類消費支出的金額。
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存在差異,消費就有所差異,高消費往往伴隨著高碳排放量。如表6所示,無論從直接碳排放量,間接碳排放量還是總的碳排放量來看,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均存在明顯差異。

表6 2018年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碳排放量 千克
從家庭人均碳排放量來看,無論是直接碳排放量還是間接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水平較低的都是處于成長階段的Ⅱ滿巢家庭和Ⅲ滿巢家庭,較高的是處于形成階段的單身家庭和夫妻家庭。家庭人均碳排放水平隨著家庭生命周期的推進呈下降趨勢,但是在衰老階段(空巢家庭)有所提升。雖然空巢家庭人均碳排放水平相對滿巢家庭來說提升了,但是和人口數量相同的夫妻家庭比起來,其人均碳排放水平還是較低的。空巢家庭的碳排放總量是最低的,這主要受家庭消費水平和結構的影響,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費水平較低,碳排放量就比較少。
從家庭直接、間接碳排放量來看,家庭直接碳排放量最高的是Ⅱ滿巢家庭,而家庭間接碳排放量最高的是Ⅰ成熟家庭。Ⅰ成熟家庭經歷了生育環節,原有的夫妻家庭多了一個15歲以下的小孩,通常在子女生育養育初期階段,家庭往房和出行支出較高,需大量購入消費品,這些直接導致了家庭碳排放水平提高,這也說明了生育顯著影響了家庭的碳排放水平。
根據不同人口數量對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的人均碳排放水平進行分析。1人家庭主要有單身家庭和空巢家庭,無論是直接碳排放量還是間接碳排放量,單身家庭都遠高于空巢家庭。在2人家庭中,夫妻家庭的碳排放水平明顯高于空巢家庭。單身家庭、夫妻家庭和空巢家庭都是由一代人組成的,主要差別在于單身家庭和夫妻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開端,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結尾,單身家庭和夫妻家庭是由年輕的勞動力人口組成的,空巢家庭是由老齡人口組成的,兩個群體的消費觀念和收入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空巢家庭的碳排放水平遠低于單身家庭和夫妻家庭。
雖然已有研究證明老齡人口的碳排放量是成年人口的1.3倍[17],但是從家庭的視角來分析時,處于形成階段的單身家庭和夫妻家庭的碳排放量卻高于處于衰老階段的空巢家庭。一方面,單身家庭和夫妻家庭負擔較小,收入支配更自由,更傾向于追求物質享受,從而消費水平較高,碳排放量也就更大[18];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收入相較于年輕時候減少了,消費層次也下降了,即使具備高水平的消費能力,也更傾向于儲蓄,從而碳排放水平較低[19]。3人家庭主要有Ⅰ成熟家庭和Ⅱ成熟家庭,成熟家庭是在夫妻家庭已生育一孩的基礎上形成的。通過數據分析發現,Ⅰ成熟家庭的年人均碳排放水平為8280.81kg,高于Ⅱ成熟家庭的6716.88kg。也就是說,當兩個人口規模相同的家庭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時,碳排放水平也不一樣。Ⅰ成熟家庭中的孩子小于15歲,Ⅱ成熟家庭中的孩子大于15歲,說明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碳排放差異很明顯。無論是能源消耗還是八大消費開支,Ⅰ成熟家庭都明顯高于Ⅱ成熟家庭,這可能是因為Ⅱ成熟家庭的消費更加理性[18],隨著子女的成長,家庭考慮到子女未來發展開始進行儲蓄,從而降低了消費水平。
總之,相同人口規模但處于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碳排放量仍有較大差異,也就是說家庭碳排放量不僅受單一人口規模的影響,也與家庭人口年齡結構、生育狀況等密切相關。
根據表7,從地區來看,東部地區家庭的碳排放量最高,西部地區家庭碳排放量最低。這主要歸結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給家庭收入帶來的影響,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家庭消費水平也相對較高,導致東部地區碳排放量最高。 劉降斌等學者通過對我國30個省份面板數據的分析發現,中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碳排放量之間有著直接關系,經濟發展會對碳排放具有明顯促進作用,碳排放量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加[20-21]。

表7 2018年不同地區家庭的碳排放量 千克
如圖1所示,無論是東部、中部還是東北、西部地區,單身家庭的碳排放水平都是最高的,滿巢家庭的碳排放水平都是最低的。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的家庭無論處于哪個生命周期階段,其碳排放水平都是最高的,東北地區的單身家庭和夫妻家庭的碳排放水平最低,其他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碳排放水平最低的都是西部地區。

圖1 不同地區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的年碳排放量
城鎮和農村家庭不僅在收入水平上存在差異,消費水平也不同。如表8所示,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城鎮家庭的碳排放總量以及人均碳排放量都高于農村家庭。從家庭人均碳排放量來看,城鎮家庭年人均碳排放量為7937.31千克,而農村家庭年人均碳排放量為4032.78千克,城鎮家庭人均碳排放量相對于農村來說高了50%左右,和眾多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22-23]。

表8 城鄉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的年碳排放量 千克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的碳排放量,得到如下結論:
(1)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家庭的碳排放量存在明顯差異。碳排放總量和人均碳排放水平受到家庭人口規模影響,處于成長階段的滿巢家庭碳排放總量最高,而人均是最低的。滿巢家庭的直接碳排放量明顯高于其他家庭,處于成熟階段的成熟家庭的間接碳排放水平是最高的。
(2)不同地區各生命周期階段家庭碳排放特征不相同。從不同地區不同生命周期家庭橫向對比結果來看,東部地區各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碳排放水平都高于其他地區的家庭。
(3)城鎮家庭和農村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碳排放特征明顯不同。無論處于哪個生命周期階段,城鎮家庭的碳排放水平均高于農村家庭。
基于上述研究,我們發現家庭人口規模、年齡結構、收入、家庭所處地區以及城鄉屬性都會對家庭碳排放水平產生明顯影響。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62人,隨著我國家庭規模核心化趨勢增強,成熟家庭將成為社會中主要的家庭模式,因此成熟家庭的高碳排放水平需引起重視。根據本文的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1)從國家層面,要更加重視家庭部門的碳排放。高碳排放量的成熟家庭是減排的重點關注對象,可以通過綠色稅費等形式引導此類家庭購買低碳產品。除此之外,改善東部地區和城鎮地區產業結構以及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針對居住、文教娛樂、食品等高碳排放系數的行業或部門要加大監督和整改力度。
(2)從社會層面,推動產品創新,提升企業新能源產品的開發能力。一方面,企業要加強家庭消費品的推陳出新,積極推廣綠色消費品,如節能建筑、電動汽車等。另一方面,要對以往高耗能產品進行轉型升級,同時減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3)從家庭層面,樹立家庭綠色消費和節能減排意識。一方面,加強對家庭低碳文化和綠色消費理念的宣傳,潛移默化引導家庭改變消費模式,尤其是應合理引導東部地區和城鎮地區的家庭減少高耗能產品的購買和使用。另一方面,鼓勵多代人同住,發揮家庭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人均碳排放量也可以予以大家庭低碳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