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冉
在活火山比較多的歐洲,很多泉水天然含氣。在西方歷史上,含氣的天然礦泉水一直被視為珍品,人們相信它具有魔力,可治百病。16世紀60年代,就有人記錄過英國巴斯的“神仙水”產地。這些泉水的周邊開設了大量溫泉浴場,成為人們休閑養生的好去處。商人們起初也想把這些天然氣泡水運到集市上去賣,賺個盆滿缽滿,沒承想,到了集市開蓋一看,水里的氣泡早就跑光了。
氣泡礦泉水除了用于泡澡,后來又被擺上餐桌——大家發現帶有氣泡的水喝起來似乎特別清涼解渴,便猜想,氣泡水一定對身體有益。
既然做不了“大自然的搬運工”,不如想辦法模仿大自然。如何制作出有氣泡的水?歷史上有不少人就這個問題進行過研究。一般認為,英國人布朗明哥是往水里加氣造“汽水”的第一人。但是,他的目的是分析煤礦里的氣體成分,所以這個“汽水”不能喝。
18世紀70年代,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對啤酒發酵桶上的氣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把一碗水放在了啤酒發酵桶的上面,以研究“固定空氣”與水的作用情況。結果出人意料,他發現碗里的水竟然有一種令人愉快的酸味。普利斯特里認為,這一定是“固定空氣”溶解于水的緣故,這里所說的“固定空氣”后來被證明是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里首次用實驗證實了空氣并非一種氣體,而是由不同成分構成的,因此被稱為“氣體化學之父”。1772年,普利斯特里改進了人工氣泡水的生產過程,發明了利用化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并發表論文解釋了如何人工制作碳酸水。他還為此制作了一個裝置,并把裝置的構造和使用方法寫進一個小冊子。普利斯特里的裝置利用豬膀胱來收集產生的二氧化碳,并通過擠壓豬膀胱讓二氧化碳進入一個倒扣在裝滿水的托盤上的瓶子里。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產生冒泡的“飲料”,普利斯特里由此成為公認的碳酸飲料發明者。

普利斯特里設計的裝置
普利斯特里沒有把這一科研成果據為己有,很多生產廠商將其用于制作人工氣泡礦泉水。1783年,出生于德國的瑞士人約翰·雅各布·施韋普在已有技術基礎上,用水中混合碳酸氫鈉和酒石酸的方法來再現碳酸水的口感,然而由此產生的飲料口感很不理想。施韋普專注于碳酸水制作工藝的改進,通過添加果汁和人工香料的方法解決了口感問題。同時,他還對酒石酸和碳酸氫鈉的添加工藝進行了改進。這實際上就是現代汽水的前身。
施韋普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商用碳酸水制造技術,生產出了蘇打水,即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蘇打水。此后,施韋普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施韋普公司,專門生產和銷售蘇打水。1792年,他移居倫敦,其公司生產的碳酸飲料得到英國頂尖醫生的認可,被作為治療多種疾病的藥物出售。這家公司入駐中國市場時,中文名為怡泉。
1832年,英國人發明了新型蘇打水機器,使得量產瓶裝蘇打水成為現實。
美國人一開始也想復制歐洲的做法,生產瓶裝蘇打水進行售賣,但無奈瓶裝工藝跟不上,而且美國國會禁止國民從歐洲進口瓶裝蘇打水。1806年,耶魯大學教授本杰明·西利曼從歐洲買進了制作蘇打水的設備,將設備搬到了藥店里,并按杯出售生產出的蘇打水,而且規定只能堂食。在當時的美國,喝蘇打水擁有一種去酒吧或者咖啡店的儀式感。
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初,美國的蘇打水只在藥店售賣。1908年的制藥學出版物《制藥時代》中如此寫道:“上檔次的藥店會精心準備藥劑。無論它們原本的味道如何令人難以接受,顧客在柜臺邊拿到的,都會是令人愉悅的成品。”藥劑師們在這些蘇打水里加上幾勺糖漿、椰子酒,充分攪拌后,倒入高腳杯——藥店的藥劑師簡直成了最早的調酒師。1875年,冰激凌和蘇打水相遇了,雪頂系列飲料在藥店賣得更是風生水起。售賣蘇打飲料的藥店,都在短短幾年內獲得了高額收益。
傳奇飲料可口可樂也是醫生發明的,其最初的配方里還添加了少量可卡因,Coca-Cola這一名字中的“Coca”,就取自可卡因(Cocaine)。直到1903年,可口可樂才將可卡因從配方中去除。
可口可樂源自1886年鄉村醫生約翰·彭伯頓無意中把糖漿倒進蘇打水,而熬制出的新型藥水。這種藥水口味奇特,后來經過改良,定名為可口可樂。今天的人們也喜歡稱它為“肥宅快樂水”,因為它是糖和咖啡因的結合物,能夠刺激人類神經,提升人們的愉悅感。飲料中的碳酸氣體,則會給人帶來爽口清涼的快感。

汽水進入中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晚清。到了民國時期,時髦男女們早已習慣碳酸飲料帶來的清涼之感。研究者們對民國飲品的關注點以往大多集中在咖啡、茶和酒上,少有對汽水飲料進行論述的。
傅靈犀所寫的《民國時期汽水風俗考》一文對這一領域進行了詳細介紹。《清稗類鈔》記載,汽水初入中國時被稱為“荷蘭水”,至少在1887年已出現在上海街頭,汽水呈淡綠色,被裝在帶蓋子的瓦盆里,作為街邊飲料進行售賣。當時人們習慣把從西洋進口來的貨物稱為“荷蘭某某”,例如荷蘭豆、荷蘭豬、荷蘭芹等,大概是因為中國早期的舶來品大都是荷蘭商人帶來的。
1906年,蘇州瑞記汽水廠成立,成為中國最早的汽水廠之一。
在飲食上動手能力極強的中國人,不僅樂于購買成品汽水,還開始琢磨如何在家里自制。報紙上還刊登過自制汽水的配料表:碳酸氫鈉、稀鹽酸、糖漿和涼白開,同時注明制作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自行添加檸檬糖漿、香蕉糖漿等,以制出自己滿意的口味獨特的汽水。自制汽水在民國時期的大城市中屢見不鮮,還由此涌現出一大批在街頭巷尾售賣各式汽水的小商販,他們所售汽水的價格自然比品牌汽水的低廉很多。汽水這種洋貨通過民間自制的方式,在中國迅速完成了本土化改良。
有趣的是,除了人類,其他動物對氣泡水并不感興趣。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其口感帶有刺激性,這可不討動物們喜愛。人類之所以喜歡喝氣泡水,可能跟喜愛吃辣椒的原因“不謀而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