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天宇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黨員領導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涵養高尚道德情操,堅守共產黨人精神高地,重視家教家風,本分做人、干凈做事、嚴以律己。家風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家庭中的自然傳承,既是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集中體現,又是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負的匯聚融合。領導干部家庭的社會地位具有特殊性,其家風關系到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守住親情關,嚴格家教家風,既要自己以身作則,又要對親屬子女看得緊一點、管得勤一點。”要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構筑新型家風,我們不僅要弘揚傳統美德,更要積極弘揚時代精神,今天的家風建設,應該站在政治發展的高度來開展,在反腐倡廉、民主法治的基準上融入時代精神,摒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提倡公正、廉潔、和諧的價值理念,進而厚植領導干部的廉潔基因,使黨的領導能力和治理能力不斷提高,拒腐防變防線不斷夯實,抵御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家風建設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理念交織的紐帶。一是在中華文化的歲月長河中,無論是《曾國藩家書》式的典籍傳承,還是柳宗元祠堂式的廟閣傳承,都揭示著中華家風的深刻內涵;無論是“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還是被譽為“治家之經”的《治家格言》,都展現出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無論是家規名篇中的《誡子書》,還是膾炙人口的“孟母三遷”,都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鮮明文化標識。先賢們的良好家風至今深深影響著后人,也是新時代推動家風教育的寶貴財富。二是百年黨史珍藏幾代人的紅色記憶,融匯到時代中,是一個民族的前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從“齊家”做起,率先垂范,開創了紅色家風。毛澤東立下“親情規矩”三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周恩來堅決不搞特殊化,要求家族成員自食其力;朱德教育兒子不當干部當工人,“德”字貫穿朱家家風。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讓孩子“看白戲”是焦裕祿公仆精神的生動體現;不為子女“爭取”好的工作崗位是谷文昌清廉為官的有力彰顯;“公車不私用”是楊善洲公權為民的真實寫照。三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家盡孝,在外盡忠”是父親對人民英雄稱號獲得者張定宇的諄諄教導;在自律與勤奮的家風中,小提琴家呂思清一心為祖國的藝術事業添磚加瓦;“守護家鄉就是守護祖國的土地”,這份信念是卓嘎、央宗姐妹三代人讓國旗高高飄揚在玉麥鄉——這個曾經的不毛之地的動力源泉。家風建設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響中,在時間與空間的激蕩中,在中華民族代代相傳中熠熠生輝,歷久彌新。這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精神食糧,這是檢驗黨員領導干部能否認真履職的重要標準,也是檢驗領導干部有沒有掌好手中權力的試金石。
家風建設是黨風政風民風社風建設的關鍵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家風與黨風政風民風社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家風影響黨風,黨風是核心,社風民風是晴雨表。黨風對民風起決定作用,民風深刻影響著黨風。良好的黨風是民眾對執政黨的期望,也理應是執政黨努力的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顯著成效,家風建設深刻影響著黨風建設。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重回大眾視野,從整治“舌尖上的浪費”到整治“車輪上的鋪張”,再到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黨中央的舉措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極大擁護。各級黨委政府從細處入手,向實處著力,不斷實現積小勝為大勝。黨風家風的改善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立和社會風氣的好轉。
家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著力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家風建設被黨中央視為干部隊伍管理的重要一環,是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范疇,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這充分證明家風問題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黨性修養問題、政治紀律問題。全面從嚴治黨,營造清風正氣政治生態,必須嚴把“家風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管好自身,還要管好家人親戚、管好身邊人身邊事、管好主管分管領域風氣。”嚴把“家風關”,制度保障是關鍵,要織緊更為嚴密的制度網絡,使領導干部的權力得到更加充分而有效的制約。同時,通過有效監督使領導干部的家屬管好自身,從源頭上斬斷“親屬腐敗鏈”。2015年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2016年發布實行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2018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2019年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2022年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規定》,這些黨紀法規從不同方面對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明確了要求、作出了規定,既管住黨員領導干部的權力,也管住其家屬,倒逼領導干部嚴肅家風、廉潔自律,管住手中權、管好身邊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通過營造“從嚴治家”的好家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各項部署要求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