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學 邵金芳
《宋史職官志八》中說:“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意思就是說我們做事要善于抓住問題的關鍵與要害。寫作文也一樣,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只要我們能善于抓住文章的關鍵,學生習作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學生寫作的現狀來看,有的立體架構能力不足,有的寫作文常常是邊寫邊想,邊想邊寫,還有的甚至寫了一半寫不下去了……從而導致習作沒有中心、選材不當、詳略不分、描寫無序等問題。我認為,導致習作這些弊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養成認真構思、謀篇布局的習慣,尤其沒有養成“不列提綱不作文”的習慣。在小學高年段寫作教學中,編寫習作提綱是解決這種寫作困境的一種便捷而有效的教學方法。
所謂“編寫提綱”,就是把習作內容提綱挈領地分為若干部分,然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部分內容,以合理的形式,編寫成的文章的整體框架,是全文的縮略圖?!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應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言,編寫提綱來構思立意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學會編寫提綱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去進行指導。
蕭統說:“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文為本?!薄耙粤⒁鉃樽凇?,說的就是寫文章要講究立意,立意也就是要把文章的魂找到,這也就是文章的主題思想,文章的主題思想是文章的宗旨,不能沒有。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緊緊圍繞一個中心來指導學生編寫提綱。

例如六上第五單元習作“圍繞中心意思寫”,教學這次習作時,我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意思來編寫提綱。中心意思就是這個漢字組成的一個關鍵詞或者一句關鍵句。圍繞這個關鍵詞或者關鍵句來選擇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幾個不同的方面,可以是一件事中幾件小事。根據本單元中的前面兩篇課文,學生已經知道了《夏天里的成長》是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從生物、事物、人幾個不同方面來寫的;《盼》一課則是圍繞一個中心意思“盼”,寫了一件事例,把這件事的經過部分用幾個小事寫具體的。有了這些課文教學的鋪墊,學生本次習作編寫提綱也有法可循。課上指導學生學著這兩篇文章的構思來編寫習總提綱。

從以上兩位學生編寫的提綱來看,同樣是一個漢字“尋”,卻“尋”出了很多的不同。首先,中心意思不同,一個中心意思是“我尋到了人間的真情”,另一個中心意思是“我尋到了母愛”。其次,結構不同,一個選擇的是幾個方面來寫,另一個選擇的是通過一件事來寫,把經過部分寫具體。再次,邏輯不同,一個是并列的三件事,另一個是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的一件事。因此,即使是選擇同一個漢字,編寫的提綱也是完全不同的。但不論哪種結構的提綱,都是圍繞一個中心意思發散開去,這一點是不變的。由此可見,在指導學生編寫提綱的時候,我們可以關注文章的中心意思,圍繞這個中心意思來按照不同的結構編寫提綱。在編寫提綱的同時,學生習作的大致思路清晰可見,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在編寫提綱中得到訓練。
文章的文體特點是指文章所獨創的寫法,是文章在表現形式上的特點。不同的文體在篇章結構、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內容選材、語言運用等方面有著各自的特點。那么在指導學生編寫提綱的時候,我們也要關注不同文體的特征來指導學生編寫習作提綱,這樣才能在遵守共性的同時彰顯個性。
小說是一種通過敘述故事情節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文學樣式。小說刻畫人物深入細致,情節完整復雜,環境描寫具體充分。基于小說的以上特性,就可以指導學生緊扣小說這三要素來編寫習作提綱。

例如六年級上習作四“筆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環境和人物,選擇一組或自己創設一組,來寫一篇微型小說。本單元是小說單元,學習了《橋》《窮人》和《金色的魚鉤》三篇課文后,學生對小說有了大致的了解,即小說三要素:環境、人物、情節。因此,在指導學生寫這篇習作的提綱的時候,我就充分關注到了習作的體裁是小說這一文體特點,從小說三要素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編寫習作提綱。環境、人物書上提供了三組,學生大部分都愿意在書上這三組中任選一組來寫,那么重點指導學生編寫的就是情節這一部分。小說的情節是為突出人物形象服務的,有曲折吸引人的特點。根據情節的這些特點,重點指導學生編寫曲折情節部分。要求學生編寫情節時,注意情節的曲折和扣人心弦。

從上面三個提綱中我們可以看出,不論哪個提綱都體現了小說的特性,很顯眼地給文章安排好了環境、人物和情節。因為環境和人物是教材中提供的,因此編寫的時候并沒有多大的難度,最難的是編寫曲折的故事情節。在指導學生編寫故事情節的時候,先引導他們關注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和品質,由這些鮮明的個性來設計合理的情節,還要關注情節與情節之間的跌宕起伏,可以設置一些驚險的情節或是出人預料的情節,這樣的故事才會曲折,才會吸引人。學生明確了這些,那么設置情節的時候他們都會考慮進去。
第一組學生編寫的提綱情節吸引人,就體現在設置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尾,給人以震撼的感覺。第二、三組學生設置的是用驚險情節來增加吸引力,第二組中的去告訴老師,第三組中的表哥上山采藥差點掉入懸崖等情節可謂扣人心弦。讀著這些情節,讀者的心都幾乎要提到嗓子眼上了,那么吸引人的效果就達到了。在這樣的提綱編寫中,學生學會了情節之間前后的聯系,學會了情節與人物形象的聯系,學會了如何讓情節跌宕起伏,吸引人。學生的思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也在編寫提綱中得到提高和發展。

記事文以敘事為主要內容,通過描述事件來表達一定的中心。記事文敘事一般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即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寫的,因此根據敘事類文體特點,可以根據事情發展順序來編寫提綱。
例如六年級上第三單元習作“讓生活更美好”,要求從“微笑、誠信、夢想……”中選一個話題寫,寫清楚它是怎么影響你的生活的,寫具體它讓你覺得生活更美好的原因。本次習作要求學生寫“讓生活更美好”,首先橫線上的內容就是生活事例選擇的方向,然后“更美好”的原因也要從事例中梳理總結出來,這樣的習作安排既有事例證明,又有原因分析,觀點更易讓人信服。

從學生的提綱中,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學生整篇習作的結構,以及習作的內容。中間部分這位學生打算先寫一件誠信的事,以一件具體的事例來說明誠信讓生活更美好的原因。這件事按照三年級時就學過的寫事一般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即起因、經過、結果來寫,接著打算把誠信讓生活更美好的原因梳理出來作為文章結尾。這樣一來誠信讓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就寫具體了,也寫深刻了。文章這樣安排,既有具體的事例說明,也有概括的論述,夾敘夾議更能把文章寫深刻。
由此可見,記事類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編寫提綱,順應了寫作規律,同時讓學生對寫一件事的一般框架有了進一步認識,用事例來證明自己觀點的邏輯思維在編寫提綱中得到了提高。
想象作文,就是充分發揮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而寫成的一類文章。經常練寫想象作文,能夠拓展思維空間,開啟智慧之門。那么,怎樣指導學生編寫想象類作文的提綱呢?我們可以緊扣想象情節來編寫。

例如六年級上第一單元習作“變形記”,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寫一篇想象作文,把自己變成另一種事物,換位思考,想象發生的故事。根據想象類作文特點,重點指導學生就“故事情節”展開想象,用小標題的形式篩選出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情節,從而梳理出寫作思路。

這是一篇想象類作文,要求學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把自己變形后的經歷寫下來。課上緊扣“經歷”讓學生任選一個題目來編寫提綱。我抓住“想象類”作文的特點,以想象合理豐富的故事情節為抓手,引導學生把重點部分“經歷”寫詳細,把“經歷”中的情節以小標題形式梳理出來,進而形成提綱。中間部分可以是遞進式,可以是并列式,因此學生的提綱即呈現出這兩種結構?!缎∥浵仛v險記》是故事情節一步步縱深發展,一環扣著一環,讓學生體會故事情節之間的先后以及邏輯關系?!兑雇?,一棵大樹下的故事》的提綱是三個獨立并列的故事,看似并列獨立,仔細琢磨,也有內在聯系:從上寫到到下,從動物寫到人,小作者安排的時候,也是刻意下了一番功夫的。從學生的提綱中,可以明顯看出,學生要變形的事物、變形后的經歷,以及重點部分是否寫詳細。不論是遞進式還是并列式,這些情節都需要體現想象的合理和有趣,因為只有情節有趣,才能讓自己的文章吸引人。有了提綱,學生把變形后的經歷初步呈現出來,習作的時候就不怕跑偏了,也不怕寫不具體了。當把故事寫好了,那么想象作文也就寫好了。
狀物類作文是通過描寫一定物體的形狀特征,表達作者的心理愿望。描述對象主要包括動物、植物和靜態之物,旨在要求學生在描寫的過程中感受到其中濃濃情感。對于這類文章,在指導學生編寫提綱時,就可以抓住事物的特質,即事物的特點和品質來編寫。
例如學習了六年級上第一單元《丁香結》一課,要求學生學習課文由丁香花想開去的方法來寫一篇習作,要求寫清楚這樣植物的特點以及由這種植物想開去的內容。課上指導學生編寫提綱時,先與學生明確這是一篇狀物類文章,根據狀物類文章的一般特點,要寫清楚這樣植物的外形特點以及它的品質。那么這次習作放在六年級《丁香結》這一課后面練習,又該學什么新本領呢?很顯然是學習文章由植物特點想開去的方法,可以是想到人生哲理,可以是想到像植物一樣品質的人等。

從學生的提綱可以看出學生寫梅花的思路,基本上是仿照著課文《丁香結》的寫作思路來寫的,與課文不同之處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由梅花聯想到了具有梅花品質的一類人,但這恰恰也是“由所讀內容想開去”的一種方法。這種想開去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異想天開,而是與所寫事物的特點或者品質有著緊密聯系的聯想。狀物類文章在編寫提綱時,我們就要善于緊扣事物的特點和品質引導學生想開去,這樣的提綱,既關注到了狀物類文章的特點,也關注到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可謂一舉兩得。
“寫作特色”顧名思義是一篇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所體現出來的鮮明個性和特別之處。教師關注這些特有的寫作特色也是指導學生編寫提綱的一種方法。

例如六年級上第二單元習作“多彩的活動”中,要求學生選一次活動寫下來,寫清楚活動的過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為重點來寫。在寫活動的場面時,既要關注整個場景,也要注意同學的表現,寫一下他們的動作、語言、神態,把活動中的體會寫下來。本次習作,重點學習用點面結合的方法來描寫一個場面,這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也是本單元讀寫訓練的重點。為了突破這次習作的難點:聚焦印象深刻的部分,關注點面結合的寫法,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點面結合的寫法來編寫習作提綱。

從上面兩個學生的習作提綱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寫拔河比賽時,我們可以按照活動的過程,分活動前、活動中和活動后來寫,這樣的安排使文章中間部分非常豐滿。在這三個部分中,印象深刻的部分顯然是“活動時”,因此要把“活動時”這一部分重點來寫。這一部分也是“點面結合”運用的好地方,在提綱中我要求學生把要寫的幾個“點”先羅列出來。這些“點”的選擇不是隨意選擇的,而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學生在拔河比賽中,選擇了幾個“點”:排頭、大力士、小個子的、排尾,“面”就是觀看的同學們。大掃除時學生選擇了這幾個“點”:掃地的某同學、拖地的某同學、擦窗的某同學、擦黑板的某同學、倒垃圾的某同學等,“面”就是所有大掃除的同學們。值得指出的是,這些點和面的組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多點羅列,也可以一點一面交織來寫。不論哪種組合方式,都落實了“點面結合”這一寫作要求,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也轉化成了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在提綱中就得到初步落實。
這樣的習作提綱,突破了“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這一教學難點,并且在紙上形象地展顯了出來。學生習作的時候按照著這個思路去寫,就不怕沒有“點面結合”這個寫法了。善于關注習作要求中的寫法來指導學生編寫習作提綱,可以幫助學生在習作中很好地安排好教材中要求學生運用的一些寫作方法,使得寫法提前構思和安排好,習作時候就有了方向標,也就不怕學生寫作的時候顧此失彼了。
綜上所述,一篇優秀的習作離不開巧妙的行文構思和整體的立體構架。思維是寫作過程的核心,而習作提綱作為思維的一種工具。我們可以從中心立意、文體特點、寫作特色這幾個方面著眼指導學生編寫習作提綱,有效地幫助他們梳理行文思路,構建立體框架,讓學生的習作構思可視化,讓學生的寫作更加得心應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