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一
(隆回縣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422200)
科學養豬要抓好豬群的福利服務體系建設,做好豬群的預防保健,防止非典型性疾病和混合感染性疾病的發生,使豬群少發病、不發病,發揮最佳生產性能,降低生產成本,創造經濟效益。
豬群的福利服務是指在豬群的成長過程中全方位、全過程地為豬群營造良好的大環境和小環境、提供平衡的營養,給予優厚的福利待遇,采取防范措施使其免受傷害、舒適快樂地生活、順利地繁育、健康地生長。豬群福利服務體系建設主要包括提供良好的飼養硬件設施、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做好藥物預防保健等三個方面。
要提供性能優良、實用性強、讓動物有舒適感、有利于動物健康及正常生產性能發揮,有利于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提高的設施設備,具體包括冬暖夏涼的欄舍、舒適的產床和保育床、自動投料系統(或食槽)、標準實用的獸醫室、完善的飲用水系統、設計合理的轉豬車輛和趕豬通道、凈污分離的管網、運轉正常的糞污處理設施、隔離舍、通風透氣的飼料加工廠和儲藏室等。條件好的規模豬場可以建設公豬運動場和豬群夏季游泳場。
合理安排不同生長階段豬群的飼養密度既可以保證豬群合理爭食,又能維持個體間和諧的關系。
附:

不同生長階段的豬群飼養密度參考表
要根據豬群的不同階段,科學設計飼料配方,只有日糧中含最適劑量的營養素時,豬群的生產性能最好,這時提供的營養素為平衡營養,它由各種營養物質的最適合比例和采食量決定。工作人員每天按“定時定量”原則,通過控制投料量來防止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使豬群個體營養平衡。同時,要保證飼料的新鮮度和清潔度,防止霉菌素對豬群健康產生危害。
水是豬群最基本的不可缺少、不可替代換的營養物質。豬可以在其他營養物質短缺時生存很長時間,但任何時候都需要大量新鮮的飲水。缺水會降低豬的生產性能,對豬的泌乳量、生長速度和飼料消耗量產生不良影響。一個自繁自養的萬頭豬場按照合理平衡的存欄結構計算,即種豬、仔豬、保育豬、育肥豬分別占10%、20%、20%、50%,則必須建設有供水充足、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容積達50m3以上的儲存池才能滿足豬場生產需要。
3.4.1 做好產房護理:豬場的經濟效益和仔豬的成活率和斷奶體重正相關。一是細心按產房操作規程做好產房護理,做好接產和產后護理工作,防止母豬壓死、咬傷仔豬;二是要及時清理產床上生產后臟物,防止細菌在產床上滋生,感染無抵抗能力的仔豬,引起腹瀉、副傷寒等疾病;三是要盡早引導仔豬吃教槽料,增加營養渠道,減少對母體的依賴;四是要做好仔豬的保暖防寒工作,初生仔豬在氣溫低于32℃或斷奶仔豬在氣溫低于25℃時需借助保溫措施來維持體溫。

各階段豬群的飲水及設施參考表
3.4.2調控好欄舍內溫度、濕度和空氣新鮮度:豬的正常體溫是39℃,欄舍保持舒適溫度是養豬企業追求目標之一,舒適溫度下生長的豬群個體維持正常體溫消耗能量少;欄舍內最適宜的空氣濕度一般保持為60%~80%為宜;通風系統能調節欄舍內空氣的清新度,也是豬場調控舍內溫度和濕度的最重要硬件,它可以將豬群呼出的濕氣、過剩的熱量、廢氣、異味和粉塵、含有飄塵病原體的污濁空氣排出舍外,導入新鮮空氣,保證豬群始終處于適宜的溫度范圍內,同時要保證欄舍內無賊風。
3.4.3 做好欄舍的巡查檢疫檢驗:工作人員每天上班伊始和下班前均應巡欄一次,發現打架斗毆受傷和表現異常豬只要及時處置,對異常病豬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消除疫病擴大的隱患。
3.4.4 定期清潔消毒:要保持欄舍的舒適度,就必須保持圈內的清潔衛生,達到使豬群達到“欄干潲飽”的最佳生長狀態。工作人員及時清理欄舍中的糞尿,可以減少細菌病毒滋生,防止疫病的發生。
3.4.5 減少應激因子產生:豬的應激因子主要有:斷奶、注射疫苗、高溫或暴曬、飼養高密度、劇烈驅趕、營養缺乏、轉群并欄、氣候劇變、有害氣體侵害、飼養人員變換等,它們使豬只的免疫力、抗病力下降,從而誘發疾病,所以要盡量營造安靜的飼養環境,減少應激因子的產生。
預防至上,制定科學的免疫方案,做好豬群的免疫注射工作,是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手段。當前規模豬場的常規免疫主要包括豬瘟、口蹄疫、細小病毒、偽狂犬病、豬藍耳病、仔豬副傷寒等病種,其他疫病可根據各豬場的具體情況進行安排。劑量不夠、注射不當、疫苗保存不當、母源抗體干擾、飼料藥物抑制、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等因素均可導致免疫失敗,必須采取措施防范。(詳見免疫程序參考表)
藥品保健要分階段進行,但重點要抓好乳豬、仔豬斷奶前后、保育豬、母豬產前產后等四個階段的藥物保健工作。
4.2.1 乳豬階段:初生仔豬無任何抵抗力,當仔豬母源抗體漸漸消失,注射的疫苗還未產生效果時,產房中的細菌和母豬攜帶的隱性病原體很容易把疾病傳染給仔豬。在乳豬1~3日齡、7~10日齡和21日齡時對每頭仔豬注射效果好的抗生素,可以有效阻斷細菌傳染給仔豬,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改善料肉比。
4.2.2 斷奶仔豬階段:斷奶是仔豬的生死關,保健工作尤其重要,仔豬斷奶前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仔豬斷奶后注射抗生素可有效預防仔豬的呼吸道、腸道疾病的發生,促進斷奶仔豬快速生長。
4.2.3 保育豬階段:保育豬的生理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應激反應,是疾病易發時期,必須有計劃地實施藥物保健:一是在飼料中連續14d以上添加抗生素,有效控制呼吸道病綜合癥和腹瀉綜合癥的發生;二是在28日齡、35日齡、42日齡時各注射一次抗生素針劑,可有效控制由圓環病毒、藍耳病毒引起的繼發性細菌性感染,提高保育豬的抗病力和成活率。
4.2.4 母豬產前產后保健:母豬產前、產后在飼料中添加2倍劑量的抗生素能非常有效地預防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癥等疾病,促進母豬食欲和奶水分泌,減少母豬排毒,促進仔豬健康成長。體弱、過瘦、過肥、長期籠養的母豬由于子宮收縮乏力、產程過長,抵抗力下降,加上產后身體最虛弱,最容易感染疾病。母豬從生產到產后12h,一針保健預防各種細菌性疾病,可以維持3~5d藥效,可很好地預防母豬產后各種疾病。
4.2.5 后備母豬保健:后備母豬在配種前1~2周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可以提高母豬的受胎率和分娩率。
4.2.6 生長育肥豬保健:后備母豬在生長育肥階段,適當地在飼料中添加強力霉素和呼吸道保健藥品,可增強豬群體質,預防病毒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發生。
寄生蟲病雖然不會造成豬場毀滅,但可以慢慢吃掉養豬利潤,因此,季節驅蟲也是豬場一項非常重要的保健工作。豬場的主要寄生蟲有絳蟲、線蟲、吸蟲、原蟲等內寄生蟲和豬疥螨、豬血虱等外寄生蟲。其中豬疥螨最普遍、危害最大、最難防治,其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破壞屏障,增加應激,使抗病力下降易生病;二是使豬只易發滲出性皮炎、蜂窩狀組織炎、皮膚化膿;三是使料肉比增加,影響生長,推遲出欄。由于病豬采食量少,攝入藥物不足,飼料加藥驅蟲效果往往不佳,這時可以通過對病豬進行注射用藥來彌補不足。
落實健康管理、善待豬群的養豬理念,形成豬群和諧、人豬和諧的養殖環境,關鍵是全方位全過程建立豬群的福利服務體系,使豬群健康、快速地成長,挖掘豬群的生產潛力,才能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