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經宇 趙月俠
兒童工作關系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億萬家庭幸福安寧,是民生要事,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兒童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論述。“雖非親骨肉,依然父母心”。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奮發作為,持續推動河南省兒童福利工作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關心關注兒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兒童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為新時代做好兒童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兒童工作是一項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看望孩子們,給孩子們寫信,寄語少年兒童,并在各種重要會議上闡述兒童工作在黨和人民事業中的重要基礎地位,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兒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兒童福利工作,2018年國家機構改革時,自上而下設立專門機構,體現了推動兒童福利事業全面發展的國家意志。做好兒童工作,不只是一項責任,更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這要求我們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兒童工作的重要性。
(二)兒童工作是一項戰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關乎民族的延續、事業的傳承,培養好少年兒童是一項戰略任務,事關長遠,必須高度關心重視。總書記寄語全國各族少年兒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來要在你們手中實現,你們是未來的主力軍、生力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對兒童群體的高度重視,把做好兒童工作上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兒童工作作出了事關全局和長遠的戰略定位,要求我們做好兒童要有戰略思維、前瞻意識。
(三)兒童工作是一項民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對農村貧困家庭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要給予特殊關愛。強調要團結廣大兒童工作者,做兒童成長的引路人、兒童權益的守護人、兒童未來的筑夢人,用心用情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這些重要指示,既飽含了對兒童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關心關愛,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愛民情懷,又對如何做好兒童工作提出具體要求,是我們做好兒童福利工作的重要指引。
河南省委、省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兒童工作,連續6年將“預防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列入全省重點民生實事,6次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寫進政府工作報告,4次提高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圓滿實施《河南省兒童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將嬰幼兒托育服務納入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省民政廳會同有關部門,著眼精準保障,著力體系建設,整合各方資源,激發工作合力,推進兒童福利水平不斷提升。
(一)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先后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生活保障。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36個區域性兒童福利機構為孤棄兒童提供國家長期兜底監護。2277名孤兒成年后在讀大學生、1.7萬名孤兒、2.4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55萬名困境兒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7.2萬名殘疾兒童領取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9.1萬名殘疾兒童領取了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深入實施“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等項目,特殊困難兒童群體生活狀況明顯改善。
(二)關愛保護不斷深化。多方精準施策,強化關愛保護。加強部門聯動配合,發揮群團組織優勢,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兒童關愛保護。各地持續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春節“把愛帶回家”活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宣傳月”活動。深入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累計宣講5萬多場次,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了關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良好氛圍。
(三)工作基礎步步打牢。加大資金投入,建優建強工作陣地,選好配好工作力量,初步構建了以省、市、縣三級140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621個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7375個村(居)兒童之家為依托,以2600余名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和5.2萬名村(居)兒童主任為骨干,以141個兒童服務領域的社會組織、570個社工機構、2700多名基層專業社會工作者及1400萬名志愿者為補充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體系。
(四)牽頭作用有效發揮。省民政廳積極發揮省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協調作用,明確目標規則,細化任務分工,統籌、協調、督促和指導37個成員單位切實履行職責。市、縣兩級參照省級做法迅速實現了協調機制全覆蓋,其中24個縣(市、區)由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在全省自上而下構建起各司其職、分工協作、齊抓共管、整體推進的“大保護”工作格局。聚焦“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體系建設,合力筑牢未成年人保護最大“同心圓”。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兒童與特教老師一起做手工。
(五)服務方式不斷優化。充分發揮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平臺優勢作用,實施省、市、縣、鄉、村(居)五級管理,并借助系統對全省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婦女等關愛服務對象,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等關愛服務機構、工作力量信息進行了全面摸排,建立完善了檔案信息,實現了實時更新、動態監管,為關愛服務政策制定和落實提供有力數據支撐。持續開展便民利民服務,優化規范工作流程,依托系統開展部門信息比對共享,推進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跨省通辦等便民服務。
推動兒童工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精神,以貫徹落實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為主線,進一步健全完善兒童福利保障制度,全面提升基層未成年人保護能力,統籌抓好兒童福利領域疫情防控和兒童福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傳承紅色基因,突出全面關愛保護,為全省兒童加油賦能。
(一)做好“三件事”。一是善謀大事,在服務現代化河南建設中找準定位。緊抓河南省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推進兒童工作“奮勇爭先、更加出彩”。圍繞人口均衡發展這一事關國家興衰和民眾福祉的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跳出常態思維,放寬視野,著力發揮民政部門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牽頭協調作用,研究配套支持措施,積極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向縱深發展。二是樂辦小事,在關愛弱勢群體中踐行宗旨。兒童是所有群體中最需要關愛的弱小部分。集中養育孤棄兒童的吃喝拉撒,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費發放,“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政策愛心提醒等等,這些看似是小事,卻關系個人切身利益,最能傳導政府溫度、體現工作價值,我們要堅持不懈地抓實抓好。三是要多辦實事,在利民惠民中樹立形象。兒童工作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紐帶。2022年,河南省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其中涉及兒童的有4項,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想兒童之所想,急家庭之所急,把好事辦好,把實事做實,讓兒童及其家庭切實得到實惠。
(二)守住“三條線”。一是筑牢安全防線。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兒童福利事業發展,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政治任務,及時檢視暴露出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完善相關制度機制,建立安全保障長效機制。二是拉起預警紅線。將風險意識貫穿到兒童福利工作各環節,加強政策決策過程的調研論證和風險評估,有效防范各類侵害兒童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妥善化解安全隱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三是夯實基層陣線。積極發揮兒童主任前沿“崗哨”和“兒童之家”前沿陣地作用,履行強制報告責任,及時發現和防范各類侵害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廣泛宣傳兒童關愛保障各項政策法規,確保關愛服務第一時間遞送到位。
(三)發揚“三種精神”。一是建黨精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孕育了偉大的建黨精神,是共產黨的精神之源,我們要以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未成年人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把推動兒童事業發展作為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不斷強化做好兒童福利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二是焦裕祿精神。將焦裕祿精神中“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情懷內化到工作的每一處細節,把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時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愛心、耐心、細心、公心、責任心”將每一項兒童工作做實做細做出特色。三是“孺子牛”精神。“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宗旨,灌注著“孺子牛”精神薪火相傳,我們要向身邊先進模范學習,從中汲取接續奮進的智慧力量,積極投身到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洪流之中。只有大力發揚“三種精神”,才能更好凝聚起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最大合力,推動兒童福利事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