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荔

2022年春節期間,于荔(左)探訪獨居老人。
2020年,已在街道從事社會救助工作18年的我,考取了中級社會工作師證書,加入到肩負“扶弱濟貧”社會使命的社工隊伍中,開啟了職業新篇章。
“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宗旨。作為社工,如果沒有初心,便會失去許多感動和精彩。蘭叔是一位獨居老人,通過兩次入戶探訪,我們逐漸熟悉起來。他把自己失敗的婚姻、對子女的愧疚、對身體狀況的擔憂都一一說給我聽。通過交流,我和蘭叔成了微信好友。我和蘭叔約定,每天清晨他給我發一條微信,我以一個微信表情回應,用這種特殊的方式掌握他當天的身體狀況。兩年來,這樣的約定從未間斷。每天清晨,等待蘭叔的微信逐漸成為我的習慣,而蘭叔也成了我微信上的“親人”、朋友圈的忠實“粉絲”。在一次殘障人士集體生日會上,我認識了智力殘疾的女孩曉婷(化名)。她在活動現場不與任何人交流,臉上也沒有笑容?;顒咏Y束時,我主動與她搭話,并邀請她參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展的各類活動。在隨后的一次園藝活動中,我選擇合適的時機不斷表揚她、鼓勵她。慢慢地,我與她的互動多了起來。當她看到我不小心摔碎了掛在文件柜上的風鈴時,便用賣啤酒瓶的錢買了一只風鈴送給我。我與她共同制定兩人的“小契約”和疫情期間的日常記錄卡,并送她動漫手辦。現在的她,會主動與他人聊天,還經常約朋友一起吃牛肉面。
作為社工,要厘清角色定位,發揮專業優勢。2021年,疫情打亂了蘭州人平靜的生活。作為一名黨員,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迅速帶領兩名同事,積極投身到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在協助信息錄入、核酸檢測、入戶核查的同時,注重發揮社工的獨特性和專業性——鏈接資源,讓工作人員每天都能吃到熱乎乎的愛心餐;進行心理疏導,平撫重點監測人員的焦慮情緒;開展各類線上趣味服務活動,排解居民居家的無聊;開通24小時電話熱線,及時解決居民的合理需求;運用自媒體宣傳防疫優秀人物事跡,傳播正能量……我和同事們以“閉環式”服務深深“嵌入”社區和居民中間,牢牢扎緊社區防疫的“籬笆”。在防疫過程中,我感到社會工作的價值在危難來臨之時更加凸顯,這也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工作環境可以塑造一個人,也可以影響一個人。工作中,我會在小伙伴遇到困難時積極給予幫助,耐心地為他們答疑解惑。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我會及時復盤,組織大家一起討論,促進每個人成長。在生活中,我是他們的姐姐,關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在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中,我們每一天的工作動力“滿血”,工作氛圍融洽。在服務中,我用心、用情對待每一位居民,許多居民在參與活動后成為了我的朋友。當我穿著藍馬甲走進小區時,一些居民會熱情地打招呼,一句“又忙去了”讓我和小伙伴們都獲得了滿滿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居民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和志愿服務的飽滿熱情也感染著我,一次又一次燃起了我對社工這個職業的熱愛。
專注、獨立、自信,不斷探索本我,詮釋職業新姿,這是我對社工的全新認識。社工的路還很長,不管前路有多么艱難,我將初心不改,勇毅前行。讓我們相約在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