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濤 武 超 張 浩 黨 皞 許越鑫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總承包公司 湖北 武漢 430064
近年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建筑信息化輔助設計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在醫療領域建設中,BIM技術已廣泛應用在醫院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階段,應用相對成熟且經濟效益明顯,但在日常管理階段往往因周期長,涉及參與方更為復雜,需處理的數據量大而煩瑣等原因,當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術的應用價值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挖掘。
而“平疫結合”醫院相較于傳統醫院,在醫院建筑設計上需充分滿足醫院防疫應急需求及長遠發展需要,統籌兼顧“疫時”“平時”2種管理模式,疫時需承擔重大疫情集中救治任務,以接診能力和避免院感為重點管控需求,避免醫院發生感染等安全事件;平時則作為普通醫院綜合運營,需要符合高效集約、綠色節能的運營管理目標。此外,如何做到平疫模式的高效、智能、精準轉換,也是“平疫結合”醫院建設的一大需求[1]。
本文以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項目為例,結合該“平疫結合”醫院建設運營中的需求及難點,利用BIM技術的數字化、空間化、可視化、模擬性、共享性等特點,探索基于BIM技術的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在“平疫結合”醫院中的應用場景。
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籌)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工程為新建的一所“平疫結合”的三甲綜合醫院,位于武漢市新洲區龍王咀農場一分場東側,場地條件惡劣。總建筑面積為207 678.05 m2,地上建筑面積130 519.45 m2,地下建筑面積77 158.6 m2,設計床位1 000張,建成后將是抗擊疫情的中流砥柱,并且為武漢雙柳地區十萬企業職工、居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并輻射鄂東地區,打造區域醫療示范中心。
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國、全世界都造成巨大沖擊,雖然我國疫情控制情況較好,但在世界范圍內疫情還遠遠沒有結束,中國也進入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經此一役,再次暴露出國內當前傳染病院床位數不夠、傳染病患者后期并發癥多樣性的綜合診療無法滿足、平疫轉換無法快速實現等問題。面對大規模傳染病暴發現狀,醫療建筑行業如何才能未雨綢繆地建設同時滿足平時智能管理需求,疫時快速應急、院感管理、風險管控等需求,且能實現“平疫結合”高效快速轉換的綜合醫院,去適應未來發展,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各種未知挑戰是當前醫療建筑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在疫時管理模式下,醫院將承擔重大疫情集中救治任務,一是建筑設計需完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 50849—2014《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T 35428—2017《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環境控制要求》等的規定。二是需嚴格按照醫療流程要求,做好潔污分流、醫患分流等規劃,合理劃分“三區兩通道”,統一組織人流、物流流線等。三是需實現對醫院整體態勢監測、院內感染風險控制、協助領導決策指揮調控,在實施救治救助的同時強化風險防控,保障院內安全。
2)在平時管理模式下,醫院作為普通綜合醫院運營,一是建筑設計需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 51039—2014《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等規定。二是需滿足綜合醫院結構、消防、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規范、標準和建設要求等,完全符合醫療工藝和醫療流線要求,滿足平時醫療服務要求。三是實現日常對醫院整體運行態勢監測、集約化統籌監管、智能運維管理服務等,強化醫院日常監管能力,減免“醫鬧”、偷盜等事件,保障醫院安全、提升醫院管理效率和患者服務滿意度、降低醫院運作成本等。
1)快速。在重大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面對平疫不同的管控標準和要求,怎樣快速使醫院從平時運行模式轉換到疫時模式,使醫院管控滿足疫時收治環境標準要求,完成疫病接診救治準備,是醫院承擔疫情救治工作的前提。
2)智能。在平疫快速轉換過程中,單靠人工難以達到高效的轉換結果,需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進行智能轉換及智能監控,實現醫院各區域轉換進程、轉換結果實時可視。
3)精準。醫院平疫轉換過程除了快速和智能外,另一個重難點就是精準,只有精準地進行監控以及轉換,才能充分保障院內院感安全,避免疫病在院內傳染,保障醫護患等的生命健康安全。
隨著BIM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成熟與應用,以武漢航天城同濟醫院項目的“平疫結合”建設需求為導向,以“平疫結合”應用服務場景為核心,研究構建基于BIM的醫院“平疫結合”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可促進醫院內部高度集成、融合互聯、可視可控,實現醫院在疫時高效率、高安全地進行全院防控,平時能高效、節能、安全地進行運營管理,平疫轉換時能快速、智能、精準進行。本項目的綜合智慧調度平臺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綜合指揮調度平臺系統框架
1)醫院智能化建設:厘清醫院當前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現狀,可對醫院已建智能設備、應用系統進行統一標準化對接管理,通過將完成標準化的智慧醫院設備和應用系統進行連接,實現多樣化數據對接、集成數據展現等,為醫院“平疫結合”綜合管控、應用服務等提供支撐。
2)基于BIM的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平臺以標準集成、可視可控為建設重點,通過統一連接醫院全院智能設備、系統,實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及數據,并基于BIM技術實現所有設備通過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可以看得到、控得住。
3)平臺應用服務:以綜合指揮調度系統的數字大屏為主體,聯合后臺監測控制、區域綜合監控、移動指揮調度等多終端應用系統建設,實現醫院疫時、平時等多種管理模式統一管控,突發疫情時快速實現平疫“一鍵切換”。
平臺通過對接的物聯網設備和業務應用系統的監測、操作等數據進行綜合集成,匯聚醫院院感數據、危險隱患、應急資源、視頻監控等應急基礎和專題信息,明晰醫院運行管理整體態勢。并利用大數據技術,結合智能算法,根據不同特征、不同事件類型影響人數、資金支持、物資儲備,監控風險因素的變動趨勢,通過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處理,依據數據分析方法構建預警模型,評價各種風險狀態偏離預警線的強弱程度,向醫院決策層和各級管理人員發出預警信號并提前采取預控對策,加速現場應急指揮效率。并基于醫院不同層級、不同角色的應用需求,開發綜合指揮調度系統、后臺監測控制系統、區域綜合監控系統、移動指揮調度系統等多終端應用系統,實現全員聯動、分工協作的指揮調度。
綜合指揮調度系統作為醫院指揮調度中心,可對全院或分區域進行綜合監控,并基于BIM技術模型實現可視化、精準監管。
4.1.1 綜合監控管理服務
1)基于BIM的空間管理。利用BIM技術模型,對醫院整體建筑及空間進行整體、局部瀏覽,各區域位置快速定位,并對區域中交互設備進行實時數據監管查詢。
2)醫院分區管控??蛇M行院區、樓棟、樓層、房間等分區分層管理,基于BIM模型實現全區域、全方位監管。
3)院感安全整體管控。包括人員院感,環境院感,供水、排水院感,污物院感風險等各類管控,并通過建立院感風險指數,依據風險指數高低,從整體到局部,對風險區域或風險事件進行快速識別、分類分級管理,為綜合指揮調度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接診效率及能力管理。包括收治患者管理、醫療資源管控等,根據收治患者人數及特征,分析預測所需醫療資源,建立醫療資源需求指數模型,并對超標需求指數進行預警預報,對相關醫療資源進行及時補給。
5)事件預警監控。對全院綜合運行狀態進行監測預警,并對預警事件處理情況進行全面監管。
4.1.2 平疫“一鍵切換”服務
1)“一鍵切換”管理。通過“平疫切換”按鈕開啟平疫切換操作,平臺監管的各類智能設備、系統等將依據預設的平時、疫時不同管理要求進行智能轉換。
2)平疫轉換過程管理。通過綜合指揮調度數字大屏,可遠程分區、分類實時查看轉換進程及轉換結果,對轉換超時或異常區域再進行實地核查,有助于人力資源的指揮調度,實現快速、高效、智能的轉換管控。
后臺監測控制系統作為中央聯動調控中心,可對全院智能設備及系統進行總體監測、聯動調控。
4.2.1 BIM模型應用服務
1)BIM模型構建與展示管理。采用專業化Revit軟件搭建醫院BIM模型,通過Unity3D引擎對BIM模型進行輕量化處理,根據不同分類篩選器選擇、拼接、展示平臺上不同視口的模型,創建組合獨立的分區模型[2]。
2)BIM模型與平臺掛接管理。在綜合指揮調度平臺上,將不同分區模型中的設備或設施構件,根據設備設施技術參數及產品說明進行掛接,基于BIM模型,可明晰各區域中所管控的所有智能設備、綜合管線等,進行可視化、全時段監管調控。
4.2.2 后臺綜合管控服務
1)設備監測管理。對全院設備進行分區、分類、分組等設備監測管理,基于BIM模型實現電子地圖可視化監測,實時采集設備運行數據,查看設備運行狀態。
2)設備體系化管控。依據設備類別,如凈水設備、冷源機群、衛生系統等,對同類設備進行分層、分級、體系化統籌管控,實現業務與設備聯合管控。
3)能耗監測管理。醫院BIM能耗管理可實現能源數據的可視化,根據醫院需求可按樓宇、樓層、科室等進行自動分析獲取各類能源數據,通過對各科室、樓層和全院的能耗情況進行周、月、年統計以及橫向、縱向對比,為醫院成本核算、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4)運行分析管理。通過對醫院整體運行態勢、特征、相關性、影響度等進行數據的智能分析,可明晰不同監管對象的特征、影響度以及不同監管對象彼此間的相關性等,根據分析結果,可強化對醫院重點環節、關鍵影響因素的管控,為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區域綜合監控系統作為區域服務終端,以區域數字中小屏(簡稱“區域屏”)為載體進行信息展示及管控。
1)區域環境監測?;趨^域屏,可實時展示本區域環境監測數據,包括溫濕度、飄浮顆粒物濃度、噪聲等。
2)區域環境調控??赏ㄟ^“掃碼鑒權”方式進行權限識別,有權限管理員可對本區域相關設備設施進行在線調控,如空調、燈光照明設備等。
3)異常預警警報。當本區域發生異常事件時,可通過區域屏聲、光、信息展播等多種方式進行警報提醒,從而有助于現場人員管理、人員疏散等管理服務。
4)區域導航。區域屏可提供當前位置定位信息,以及院內導航信息咨詢查看,可為到院人員提供指引服務。
平臺通過融合BIM、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通各類智能設備、各類專業子系統,使醫院全院及各區域綜合管控可視、可控,實現全區域全天時全系統實時監控、全員聯動分工協作的指揮調度、全自動全智能實時一鍵切換、全要素全時段高智商能源管理等應用服務,保障了“平疫結合”醫院運行管控的安全、綠色、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