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因傳承和發展研究》,南大偉著,鄭州大學出版社,2019年出版,ISBN:9787564560287,定價56 元。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持續高速增長,人們的生活質量也直線上升。在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以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精神上的滿足。為了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豐富人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明確是非觀念,重塑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不失為可取之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具有普適性的行為準則,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能夠引導人們的日常行為,更重要的是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使其像挖寶藏一樣一點一點探尋出傳統文化所具備的魅力,從而增強人們的人生幸福感。解決溫飽是發展經濟的第一步,在此之后,國家也應注重文化的傳承,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底蘊,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
《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基因傳承和發展研究》由南大偉著,2019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有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強調了我國傳統文化在當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體現方式; 第二部分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相關概念; 第三部分講述了在當下環境觀念的轉變及價值觀的傳承; 第四部分闡明了價值觀的正確培養方式,并強調人與人之間建立平等關系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強調了多層次價值觀的構建與培養方式; 第六部分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該書用大量篇幅強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又詳細說明了今后的發展路徑。
在歷經五千多年滄海桑田后,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僅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變得面目全非,反而歷經歲月的沉淀更顯得難能可貴。時至今日,傳統文化的傳承早已不只是文字和歷史的代代相傳,它還肩負著弘揚信念、美德的責任。傳統文化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也并不是由一個又一個朝代的文字符號堆砌而成,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也不斷地變化。人們的印象里,傳統文化總是刻板的,認為它僅僅代表上一個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文明特征,但事實上,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傳統文化不再局限于某個時代,而是從一個時代跨越到另一個時代的媒介。我國自古以來秉持“和而不同”的觀念,這個詞匯用來闡述傳統文化也并無不妥,它存在于各個時代,各個時代的它都不盡相同,但它所肩負的傳承責任卻一如既往。也許文化這個概念太過抽象,而以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事例作為參照物,證明這個理論存在的正確性: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是漢族,雖然各個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卻并不影響人們之間的友好相處。我國疆土面積較大,地理位置不同,決定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各不相同。雖然各地的人文歷史和風俗習慣差異較大,甚至連地方語言都不統一,但當人們行至一處時,來自天南海北的人也可以心無芥蒂地和平共處。這些都側面說明了傳統文化很強的包容性,人們應深刻地意識到,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單一地繼承古文字,也并非刻板地沿用某些教條,它是多種文化現象的表現形式。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人們不會為了傳承而傳承,根據文化去改變當下的時代規則,做出削足適履的行為,而要根據當下社會形式對傳統文化進行取舍,從而使其迎來更長遠的發展。面對傳統文化,人們不必一味地全盤接受,要結合時代特點和當下環境有選擇性地繼承。
無論現代還是古代,文化的傳承都很重要。現階段我國很多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了解不夠深入,一味追捧歐美文化,這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但事實上,這些都無法取代傳統文化的地位。由此可見,加大宣傳,讓更多人認清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這是目前教育界的重要目標。教學的內容是繁復多樣的,將傳統文化的內容穿插至各個學科中,與現代教學內容相結合,能讓學生在熟悉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學生將其與所學內容融合,從而加深自己對知識以及文化的理解。為了讓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更好地銜接在一起,教師在課堂上可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兩者的銜接方式更加自然。比如,在課堂上運用游戲教學法,設定游戲環節時,以古箏音樂作為開場或以詩詞歌賦作為引導性話語,然后再引出所要教授的課堂內容,從而使現代文化內容與傳統文化內容在課堂上共同得到展示。另外,教師可結合互聯網現代信息手段在課堂上展示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更有效地接觸到更多文化內容。僅憑教師創新教學方式對傳承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無異于杯水車薪,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針對當下現代人的需求,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們的不同需求分成多個類別,將傳統文化的內容與滿足人們需求的條件進行一一匹配,把文化穿插進這些選項中,從而讓人們在尋求其他物質條件時,一并受到傳統文化對自身的影響。人們不應把傳承文化的界限僅限定至傳統這個范疇內,先進西方理論及思想也并非不適合我國國情,比如馬克思主義,它對我國的影響意義不亞于傳統文化。
馬克思主義這個概念在我國德育課程教材中并不陌生,它的出現對我國社會結構變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它的出現讓一大批愛國青年找到了自立自強的方向,實現了思想上的覺醒。從馬克思理論的提出到具體實踐已積累百年經驗,對人們的生活已產生深遠影響。經歷百年努力,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似乎無人再認為吃飽穿暖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隨之而來的是精神世界的匱乏。精神世界是否豐富,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幸福指數,物質生活的缺乏可以通過雙手的勞動來獲取,而精神世界的匱乏卻需要一個正確方向的指引才能填補。于是,注重對人們價值觀的培養,幫助人們形成自我認知體系,能幫助人們豐富自己的精神層次,從而讓人們在獲得物質生活的滿足后,也能得到精神層次的滿足。
從廣義上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對于當下社會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具有深遠影響,它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底蘊,能讓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可以這樣說,堅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融入傳統文化,讓人們的靈魂不再空洞、思想不再迷茫。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傳統文化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效融合的這一目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但區域差距、貧富差距也越來越明顯。部分人迅速積累了大量個人財富,開始積極追求物質享受,但這樣的消費觀念并不能持續地給人們帶來快樂。為了避免人們迷失在物欲膨脹階段,社會需要大力宣傳核心價值觀,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以及人生觀,通過向人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來達到洗滌人們心靈的目的,繼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使大環境仍保持良好的社會風氣,確保社會經濟能持續平穩地向前發展。
僅僅依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并不能滿足人們對精神世界的需求,將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核心內容,將其與價值觀相結合,豐富人們的內心世界,才能有效提升人們對當下生活的認同感,提高人們的幸福指數。古代人歷經多個朝代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被現代人稱之為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由古人所創造,現如今,又繼續被現代人所傳承。在當下這個時代,由于多元文化的沖擊,傳統文化被人們傳承的內容逐漸變少,它漸漸悄無聲息地消失于人們的生活中,甚至更可悲的是,無人重視它的默然退場,無人反省這將對人們造成多么大的損失。人們在生活方式變得更快捷、更簡單之際,精神世界也逐漸淺薄,而這不利于社會的長期發展。將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將其具體觀念與內容共同灌輸給現代年輕人,增加這項活動的行為次數,通過頻率的增加,實現年輕人更加了解傳統文化的愿景,繼而提升年輕人的精神層次。將兩者結合發展不僅是提升人們幸福感的方式之一,更是兩者協同合作實現長遠發展的舉措。社會價值觀不只是一個符號,它是融合了當下社會環境以及經濟體系之后,為人們量身定做的最合乎情理的觀念,而這樣的觀念注定不能脫離人民群眾的生活,它需要走進人們的生活,在人們潛移默化的行為意識中逐漸形成。而作為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它無時無刻不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結合,讓人們在接受德育教育培養時,領略傳統文化對現代人品德的影響。
也許在這個生活節奏較快的時代,很多西方國家崇尚“利益至上”的觀念,雖說國富才能民強,但證明一個國家富裕的方式不僅是通過經濟實力來判斷,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是否深厚,民族基因里是否有歷史積淀的痕跡。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是這些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底蘊幫助炎黃子孫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在以人為本的今天,將傳統文化結合現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發揚光大,能讓人們以更加平和的方式接受歷史悠久的古老文化,也讓傳統文化更具現代特色,避免使其在這個年代顯得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