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光鑫

據《松窗夢語》記載:明代張瀚初任御史,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王廷相沒講大道理,而是給他講了一個乘轎見聞。有一天,他坐轎進城辦事,途中下起一場大雨。有個轎夫因為穿了雙新鞋,起初總是踮著腳,小心翼翼地“擇地而行”,后來一不留神踩入泥水坑,導致新鞋局部弄臟。于是,轎夫不再顧惜新鞋,也不挑路走了,結果把鞋子完全弄臟。
王廷相以事喻理,委婉告誡張瀚:“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聽出弦外之音,連稱“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忘”。“一”是本源、源泉,萬事萬物都始于“一”終于“一”。這個典故告誡人們,凡事要慎初,把握第一次,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入污泥濁水。墨不在多,一滴即可改變本色。“一”之不慎,便是墜入犯罪深谷的起點??v觀落馬貪官,無一不是在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下,由“第一次”打開貪欲之門,一步步滑向了罪惡的深淵。
“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一孔,氣泄針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識幾。”大千世界,誘惑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掌權用權面臨諸多嚴峻考驗。其實,貪官并非一開始就腐敗,起初也有為人民奉獻的一面。職務升了、權力大了、約束力小了,靈魂深處的心魔便開始興風作浪。權力之欲、錢財之欲、美色之欲……貪欲的膨脹使一些領導干部飄飄然、昏昏然,最終在“第一次”上敗下陣來。初之不慎,若想再慎,恐怕就沒那么容易。古往今來,少有僅此一回之例。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說:“原諒自己,就是墮落的開始?!币怀爸袠尅?,就“身不由己”或“破罐子破摔”。殊不知,領導干部的“第一次”,是警戒線,更是分水嶺。作為第一道“閘門”,“第一次”一旦被突破,欲望的“洪水”便會“一瀉千里”,似“白袍點墨,終不可洗”。正如那個轎夫,新鞋既已污,何必再顧惜。對官員來說,有了“第一次”的突破,就會放縱貪念、一破再破,最終由“小貪”變成“大貪”。貪婪成性,必遭滅頂之災。面對“第一次”,領導干部要慎重對待、果斷拒絕、堅決頂住,嚴防死守工作生活中的每個“第一次”。守住“第一次”,才能守住“無數次”。
《禮記》有云:“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領導干部若不想成為“警鐘60秒”的“片中人”,就要有“紅燈”意識,堅守“底線”,勿越“紅線”,在“四慎”上下足功夫,時刻“慎”字當頭?!熬由魇?,差若毫厘,謬以千里。”縱觀落馬官員,無一例外都是因突破“第一次”而成為“階下囚”?!熬又畬W,貴乎慎始。”作為“關鍵少數”,領導干部無論身居多高位,手握多大權,都要時刻把初心當恒心,把“一”視為心中紅線,慎始慎初,慎終如始,學會對“第一次”說“不”,嚴守“第一次”這道防線。慎“微”,即防微杜漸。“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毙∈滦」澘此莆⒉蛔愕?,然其中卻蘊涵著黨性、原則、人格。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小事當慎,小節當拘,始終堅持防微杜漸的原則和底線,從細節上、細微處守牢“第一次”的“閘門”。慎“獨”,作為領導干部,即便個人獨處、無人監督之時,也要時刻自警、增強自律。要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切實做到不做不仁之事、不取不義之財、不干不法之事。慎“友”,即慎重擇友。“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鳖I導干部交友,必須牢記一個“慎”字,謹防“交友不慎”而遭遇“溫水煮青蛙”式的“圍獵”。唯有層層設防、處處設防,守住“第一次”,守牢“第一關”,才不會“一失足成千古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