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蓉(甘肅:涇川縣豐臺鎮伍仲幼兒園)
自然角,是幼兒接觸自然現象、感知科學知識、學會自主探究、掌握思維方法、形成認知習慣、提升個人素養的生命樂園,因而能夠成為教師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有效區間。因此,教師立足自然角的教學價值以及融入幼小銜接工作的可行性,科學探究構建自然角推進幼小銜接的方法,以此有效優化幼兒的認知過程、探究方式以及成長環境,有助于幼兒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快樂成長。
在自然角的自主學習中,幼兒能夠初步接觸一些常見的自然現象,淺層次地感悟與積累一點科學知識,能夠為后期的小學知識學習儲備一點知識基礎,因而非常有助于提升未來幼兒開展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的起點位置。因此,自然角是幼兒進行正規知識學習的認知起點,能夠初步培養幼兒對知識學習的探究興趣。
在自然角的知識學習中,幼兒還會進行低層次的積極觀察、動腦思考、自主處理、邏輯思維、整合判斷,因而能夠形成一定質量的主體認知結構。同時,幼兒的觀察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整合能力都在實訓化認知中得到訓練與提升,為幼兒開展小學時期的知識學習提供能力保障。
在自然角的主體認知中,幼兒還會一邊思考,一邊與人交流,積極輸出個人的思考角度、處理方法、整合結果,自然也會學會傾聽他人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以及處理途徑。因此,幼兒能夠在自然角的主體認知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放思維、交流習慣以及合作意識,因而能夠為其小學主體成長提供能力支持。
自然角活動具有非常高的趣味性。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在每一個區域范疇內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與知識內容,能夠給予幼兒良好的視覺刺激與心理誘導,切實將幼兒的注意力牢牢地固定在自然角活動之中,激發其認知興趣。因此,自然角活動具有良好的體驗性,能夠持續激發幼兒的探究積極性與思考自覺性,有效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意識,切實促進幼小銜接工作。
自然角活動具有非常高的新奇性。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精心為幼兒投放了一些外表奇特、精致好玩的探究材料,因而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獵奇心理、探究興趣與認知欲望,切實啟動幼兒的積極觀察與主動思維。因此,自然角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意識與探究欲望,有助于催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因而有助于幼兒參與意識、探究動機、認知興趣的形成,推進幼小銜接工作。
自然角活動具有非常高的探究性。在自然角活動中,幼兒能夠借助個人的主體觀察、信息獲取、知識處理以及多元整合獲得一定的探究收獲,并能夠獲得來自他人的認可與贊賞。因此,幼兒能夠在自然角活動中獲得知識積累與認可贊賞的雙豐收,非常有助于強化探究意識,并形成良好的主體能力、認知習慣與積極意識,因而能夠直接推動幼小銜接工作的實質性進展。
自然角活動具有非常高的目的性。自然角活動的創設目的不在于幼兒獲得多少知識,而在于幼兒認知興趣的培養、主體能力的訓練、探究意識的強化、學習習慣的固化,能夠借助幼兒的認知力、能動性以及發展力形成良好的主體能力以及認知習慣。因此,自然角活動能夠成為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基地,為幼兒順利進行小學時期的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與能力訓練。
自然角活動承載著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學能力以及教育理念,因而能夠成為教師科學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活動基地,將自然角活動打造成為生命樂園。
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趣味性、新奇性以及感官性較強的投放材料,使幼兒對于投放材料“一見傾心”,有效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與探究動機。這樣,幼兒就會擁有較強的認知興趣、探究動機、獵奇心理與參與意識,切實將幼兒吸引到自然角活動之中,有效激發幼兒的生命活力。因此,趣味性自然角活動能夠強化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與探究主動性,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例如,在“植物的葉子”自然角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多肉植物,利用千姿百態、趣味橫生的多肉植物讓幼兒看到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特殊葉子。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鹿角海棠、光棍樹、熊童子、紫珍珠、花月夜、錦晃星、玉樹、仙人掌花等(個別多肉植物有刺,注意安全)。這樣,賞心悅目的各種多肉植物能夠為幼兒提供一個近距離的觀察機會,他們能夠感知到多肉植物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厚薄以及蠟質等外在信息。幼兒甚至能夠從多肉植物的有刺與無刺之別中產生疑問,從而誘發求異思維、拓展意識與創新能力,在大膽質疑中積極思考。這樣,幼兒就會在主體觀察中獲取信息、在積極比較中提取信息、在認真思考中處理信息。因此,獨具情趣的多肉植物能夠為幼兒開啟神奇的“葉子世界”,讓幼兒在大開眼界中強化認知興趣與探究動機,訓練幼兒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為幼小銜接工作做好準備。
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不僅需用趣味性元素誘發幼兒的生命活力,還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間、思考時間與感悟機會,以生命活力激發能動作用,實現幼兒的主體探究與思有所得。因此,探究性自然角活動能夠為幼兒創設一個自主認知、友好交流、互助成長的娛樂性學習平臺,讓幼兒借助良好的認知體驗、生命狀態以及積極情緒激發思維能力與認知能力,為幼小銜接做好充足準備。
例如,在“植物的花”自然角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梔子花、扶桑花、月季花、百合花、紅掌、一帆風順(白掌)、菊花、三角梅、紅運當頭、紫羅蘭和茉莉花等常見花卉。美麗的鮮花能夠給予幼兒非常強烈的視覺刺激與心理誘導,有效吸引幼兒觀察、思考、總結和交流,開心快樂地進行信息處理與知識提取。幼兒在自主觀察、開放探究中積極思考,會發現“植物的花”大小不一、顏色各異、香氣有別、形狀不同,不免會產生疑問:“植物的花千姿百態,有什么用呢?”幼兒就會一邊思考著,一邊積極探究問題的答案。當蜜蜂、蝴蝶或其他昆蟲被鮮花的香氣吸引來后,幼兒就可能感知到答案。教師也可以通過蜜蜂與蝴蝶的采蜜活動點化幼兒:采蜜活動能夠同時實現花粉傳遞、幫助花朵授粉,形成種子。這樣,幼兒就會在有所見、有所想、有所得中訓練和發展個人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因而能夠為幼小銜接工作提供主體支持。
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借助探究性自然角活動實現幼兒的主體認知、積極思考與切身感悟,還要推動幼兒之間的友好合作、快樂交流與互助成長,有效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交流動機、表現欲望以及互助觀念。因此,幼兒能夠在交流性自然角活動中開心快樂地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提取信息與交流信息,在積極協助、自主表現、張揚個性中多維交流,為幼小銜接做好認知準備。
例如,在“植物的果實”自然角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水果進行集體品嘗以及開放討論活動,如富士蘋果、雪花梨、橘子、櫻桃、西紅柿、西瓜、黃瓜、甜瓜、哈密瓜等,讓幼兒一邊品嘗,一邊交流,一邊評論。為了確保幼兒不吃壞肚子,上述物品應切小塊為宜。幼兒會在快樂品嘗、自由交流、開放評價中盡情享受“植物的果實”,一起討論植物果實的形狀、大小、顏色、質感、味道、香氣等具體信息,開開心心地享受合作探究的樂趣。因此,幼兒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水果品嘗大會”上用心體驗、認真品嘗、細心比較,自覺探究植物果實的不同口感。這樣,幼兒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與交流能力就會在實訓化認知中得到提升,因而能夠為幼小銜接工作做好充足的能力準備。
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借助探究性自然角活動實現幼兒的合作學習、互助成長,還要為幼兒提供高營養、高價值的知識性自然角活動,使幼兒的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擁有用武之地。因此,教師要為幼兒創設知識性、主題性、區域性、模塊性的認知空間,幫助幼兒盡可能多地接觸、感知、悅納科學文化知識,在知識性自然角活動中獲得良好的信息積累,為幼小銜接做好良性的知識準備。
例如,在“觀察金魚”自然角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多個小魚缸,讓幼兒近距離地仔細觀察金魚,記下金魚在魚缸內的主要活動。于是,幼兒就會聚精會神地仔細觀察金魚的日常活動,而金魚最常進行的動作就是“喝水”與“游動”,教師可以立足“喝水”啟迪幼兒思維、探究知識:“金魚的喝水與我們的喝水一樣嗎?”幼兒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一樣”,但是隨著觀察時間的延長,幼兒自己就會疑惑:“金魚喝那么多水,肚子并不大啊?”因而推斷出“金魚的喝水與我們的喝水不一樣”。教師還要趁機告訴幼兒,金魚喝水是為了吸收水內的氧氣。因此,幼兒不僅獲得了知識積累,也提升了個人的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因而為幼小銜接工作做好了充足的主體能力準備。
在自然角活動中,教師不僅要為幼兒提供知識性自然角活動,優化認知對象,還要創設創新性自然角活動,借助個人的拓展思維與創新精神科學點撥幼兒的認知思維與思考過程,點化幼兒的拓展創新意識。因此,教師應積極創設創新性自然角活動,有效激發幼兒的認知靈光、生命靈感與探究靈動,切實推動幼兒的實訓認知、合作探究、積極表現,實現幼兒自主學習,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
例如,在“大蒜種植”自然角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沙土、肥料、蒜瓣、紙杯,讓幼兒自己動手,將沙土放在紙杯中,然后將一個蒜瓣種在里面,澆水。教師還要在紙杯上寫上幼兒的名字,讓幼兒仔細呵護自己種的大蒜苗。大蒜具有非常強的生命力,很容易成活,因而非常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種植興趣、動手能力以及關愛意識。這樣,幼兒就在教師提供的有創意、簡易化、趣味化的自然角活動中積極參與、快樂表現、相互競爭。因此,教師的創新思維能夠極大地提升自然角活動的體驗性與拓展性,有助于提升幼兒的主體素養,為幼小銜接工作提供強大的主體支持與能力保障。
綜上所述,自然角活動是教師培養幼兒良好認知興趣、探究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生命樂園,也是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交流能力以及整合能力的活動基地,自然能夠成為幼小銜接工作的實施平臺。因此,教師應立足自然角活動,積極建構趣味性、探究性、交流性、知識性、創新性的區域活動,精心對幼兒的主體狀態、認知能力、探究習慣以及學習興趣進行科學調控,幫助幼兒做好進入小學進行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的主體準備,提升幼兒教育的有效性與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