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程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我國的美聲演唱藝術在不斷地快速發展,演唱者在參加表演活動之前必須要接受系統訓練,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賦予美聲歌唱藝術以抒情性、文化性、自然性等基本屬性,將自身技巧與美聲唱法緊密結合,使自身胸腔中的共鳴腔體自然地開合,才能發出自然、流暢的聲音。
美聲唱法具備音域廣闊、聲音流暢、旋律優美等基本特性,可以支持從高音到低音、從低音到高音的快速轉換。美聲唱法堅實、有力的氣息能夠為表演者的歌唱活動提供支持,使聲音貫穿不同音域,避免出現走音、破音等問題。歌唱者必須調整自身發聲方式,根據表演需求適當地延長尾音,突出樂句之間銜接的平穩性與流暢性,從而實現不同高低樂聲間的快速自由切換,將不同音區的藝術內容進行全方位深度融合,表現出美聲演唱活動中聲音的精確性、純正性,降低觀眾鑒賞現代歌唱藝術的難度,也可以幫助演唱者避免出現鼻音或不清楚的喉音。美聲唱法的氣息持續性較高,音調精準有力,演唱者通過振動胸腹部的肌肉與橫膈膜,可以發出悠長、雄壯的音色,通過調節音調與音量,能夠使自身在舞臺上保持最佳發聲狀態,從而給予觀眾獨特的藝術鑒賞體驗。美聲唱法的腔調具備穩定性,可以支持表演者勻速清晰地唱出歌詞,使得歌詞具備抑揚頓挫的美感。
美聲唱法多被用于現代歌劇表演之中,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羅蒂、卡魯索等人在舞臺上展示出了嫻熟的表演技法與高超的音樂藝術才能,而且不同流派的美聲唱法表演藝術在舞臺上呈現出了各具特色的音樂美感。在美學層面,美聲唱法可以適用于不同場景下的藝術表演活動,可以支持多聲部演奏。具備較高音樂藝術才能的歌唱家能夠快速調節回聲的共鳴區,通過呼出強度較低的氣息,形成較為獨特的全方位共鳴效果。一部分歌唱家能夠在不使用擴音設備的情況下仍發出富有力度的聲音,其歌唱風格富有情感,情緒飽滿,可以將聲音傳播到較遠范圍外。演唱者在呼吸時,必須使身心保持放松狀態,同時使用口鼻進行呼吸。當呼入的空氣被傳送到演唱者胸腹部橫膈膜上方時,演唱者所發出的聲音的音高會有所提升,并且演唱者可以采用高層次的呼吸技法,正確調節個人呼吸速度,使得自身胸腔表層的肌肉參與到呼吸和振動的發力過程中,從而增強歌曲本身的表現力和張力,使歌曲更加富有層次性,提升整個音樂舞臺的表演效果。
歌唱者必須在美聲唱法表演活動中使用多種呼吸技巧,把握聲音系統的發聲原理,才能使得自身在自然呼吸狀態下發出持續性較強的樂聲,使得歌唱表演活動具備和現實生活相近的自然氣息。演唱者可以合理運用常見的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混合式呼吸法等基本技巧,減少自身的氧氣消耗量,突出氣息的飽滿性、圓潤性。多數演唱者在表演活動中會選擇使用混合式呼吸法,從而形成低音、高音、弱音、強音混合的多元化聲音效果,使得樂聲具備較強的穿透力與振動力。演唱者的吸氣、呼氣活動會受到胸部、腹部、喉部肌肉的支持,演唱者可以通過全面調動肌肉的潛能,支持自己發出獨特的動態聲音,凸顯人聲的自然性與流暢性。
美聲唱法表演者在演唱不同曲目時,可以選擇使用側重點各不相同的呼吸技法。例如在演唱低音較多的樂曲時,演唱者可以選擇使用胸式呼吸法,這一呼吸法通過壓縮人體胸部肌肉、下拉橫膈膜來調節氣息,使得自身呼吸速度下降,可以被用于演奏低音或弱音。在演唱高音較多、情感較為豐富的樂曲時,表演者可以選擇使用混合式呼吸法,調整身體的發聲狀態,讓口部與鼻部同時吸入大量空氣,并適當地延長呼吸時間,降低呼吸頻率,從而使得從口唇部呼出的氣息具備均勻、穩定等基本特征。
美聲唱法表演者必須在演唱活動中根據具體的表演需求,靈活調整自身發聲方式,將真聲、假聲混合使用,明確把握不同樂句中的音高比例,進而基于鼻腔與咽部來發聲,才能在演唱活動中保證吐音的連續性,準確地唱出歌詞。演唱者應當學會在表演活動中運用共鳴這一演唱技巧,共鳴可以凸顯美聲唱法的美學鑒賞價值,修飾演唱者發出的假聲,提升表演活動的舞臺效果,增強對觀眾的感染力。在部分情況下,美聲唱法表演活動必須借助現代化的麥克風等輔助設備來營造舞臺氣氛與音響效果。演唱者必須在表演活動中靈活地轉換真音與假音,模仿現代流行音樂的唱法,從而強化舞臺表演效果,使得聲音更具層次感與表現力。
美聲表演不僅僅指演唱者動人的歌聲,還包括演唱者自身在舞臺上展現出的藝術形象。演唱者應當調整自己的面部表情,并且做出多種類型的動作,合理運用聲樂姿態,以保證個人舞臺形象符合大眾審美標準,從而進一步激發觀眾的情感沖動與藝術鑒賞熱情。演唱者的舞臺姿態與動作必須和自身演唱的樂聲旋律保持相同的節奏,以此進一步增強表演效果。演唱者可以通過做出契合歌曲情感的表情與動作來感染臺下的觀眾,開發出更大的美聲演唱藝術的表現空間,也要服從聲樂作品的整體表現需要,給人以統一、和諧的良好印象。
美聲唱法的聲部可以分為高音、低音、中音等不同類型。演唱者自身聲帶的振動幅度、聲音條件、音量、音質等均會對美聲歌唱表演的質量產生影響。例如較為明亮、高亢的嗓音適合演唱高音較多、節奏激烈的音樂作品,嗓音較為低沉、婉轉的演唱者則可選擇演唱低音較多、節奏緩慢的音樂作品。不同類型的美聲唱法表演者所擁有的身體條件各不相同,表演者自身聲帶的振動方式、發聲強度決定了其表演活動的基調與主要風格。為彌補聲帶振動發生范圍有限的缺點,演唱者可以在表演活動中使用假聲演唱法,使得自身發出的音聲具備流暢、優美的基本特質。在運用正確的方法吸入空氣后,演唱者應當控制氣息的呼出頻率與時長,在吸氣后緩慢吐氣,為歌唱活動提前準備更多的有效氣息,并且可以調整自身聲帶的振動幅度,采用腹式呼吸法,發出空靈、悠揚的聲音。演唱者還可以使用混合聲區唱法,運用真假聲混合技法輔助共鳴腔體,在自身良好的呼吸控制下,保持發聲通道的暢通,讓身體中作為共鳴體的部位處在擴張狀態下,從而使整個身體都參與到歌唱中來并演唱出優美的旋律。
為拓展表演活動中自身的發聲渠道,演唱者必須做好氣息調節工作,在掌握基本發聲技巧的前提下,使得身體的發聲系統在演唱活動中獲得充足的氣息支持。演唱者可以在表演活動中使用混合式呼吸法,在自身胸腔中存儲大量空氣,再逐步擴展氣息的流動空間,強化自身的氣息強度,保證自身肌肉和橫膈膜之間的緊密配合,控制橫膈膜的擴張度,并且調整呼吸頻率,打開喉嚨,才能更好地實現強化共鳴效果的表演目標。隨著樂聲強度的逐步增加,音流被逐漸拉長,音流的振動幅度越來越大,演唱者應當調節發聲聲道,將其適當拉長,避免僅僅使用口唇部吸氣,可以采用全新的呼吸發聲方法,調整自身身體姿態,控制吸氣的頻率與吸氣量,來緩解呼吸系統所承受的壓力。演唱者應當使得自身下巴在表演活動中保持放松狀態,使喉嚨、咽部等處于同一直線上,形成一條有利于空氣傳播的通道,進而實現擴張音域的效果。
為保證演唱者在表演活動中能夠靈活控制自身氣息并根據表演需求調整發聲方式,演唱者必須參加職業性的技能訓練,嚴格控制自身氣息,進行針對多個字母音的發音練習,再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逐步提升練習的難度與負載量。演唱者初期先進行針對連音與二度音階的練習,后期再進行五度音階練習,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高層次表演技能的學習難度。演唱者可以在持續的系統練習中逐步打開自身的口腔與胸腔,形成正確的喉頭位置并且解放喉頭,使得喉部器官在表演中能夠保持良好狀態,從而讓聲帶運動與呼吸的配合更加密切。只有調整適度,在演唱高、中、低等不同強度的音符時,演唱者才能展現標準化的聲音效果。在演唱活動中,演唱者必須使得自身的下巴、口腔、咽部保持放松狀態,把握歌唱技巧的正確應用路徑,靈活控制氣息。在演唱高音區的樂句時,演唱者要調節身體共鳴方式并形成頭腔共鳴,保證前后階段演唱風格的一致性,從而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演唱者應當認識到氣息是否穩定決定了美聲演唱藝術的實際表演效果。為獲得良好且不間斷的氣息支持,演唱者必須進行氣息練習,不斷強化自身歌唱能力,運用口鼻共同呼吸法調節自身氣息,尋找適當的發聲點,能夠快速打開呼吸系統的腔體,將空氣快速吸入口腔內部。演唱者應當在表演活動中放松身體,利用腹部力量逐步提氣并控制氣息,適當地擴張胸部兩側的肋骨,通過振動聲帶來發出樂聲。
美聲唱法科學的演唱技巧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在現代音樂文化藝術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演唱者應當掌握好從呼吸到發聲等各方面的表演技巧,做好基礎性的歌唱訓練,在演唱活動中合理搭配與運用呼吸、氣息、咬字、情感等不同方面的要素,在充滿活力的前提下,對歌曲的風格和節奏進行全面把握,采用不同的呼吸方式,使歌曲更加通俗易懂,進而對音樂作品實現高水平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