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王繼華 薛聿涵
(1.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上海 200232;2.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政策法規處,上海 200335)
為了有效解決行業治理與傳統監管之間的矛盾,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專業化、現代化水平,2015年4月,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開展了行業監管模式調整改革工作,于2017年發布《關于在全行業推廣行業監管模式調整改革的通知》(民航發〔2017〕159 號)[1],并于2018年全面推進,以有效緩解行業快速發展和監管資源有限的矛盾,提升監管效能。2019年5月,民航局發布《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指標框架體系(試行)》(民航發〔2019〕26 號),旨在引導、規范、評價民航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2]。這對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指標體系構建提供了指導?;诖?,本文從單位層面構建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評價指標體系并確定各評價指標權重,旨在提升監管效能,推動民航行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內外針對行業監管模式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問題、方向、內容、對策等方面,研究對象以金融、食品等行業為主。李正陽[3]基于Demirgui-Kunt計量模型構建指標體系,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銀行監管模式發現,目前我國銀行監管模式不夠完善,有待改進。Guerrini等[4]通過分析水行業監管改革對政府效率和成本造成的影響,提出應通過激勵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Nakano等[5]借助數據包絡分析和動態廣義矩方法對日本電力行業進行分析,指出監管改革促進了日本蒸汽發電行業的生產力進步。Berg[6]認為,行業績效是監管績效的最佳指標。綜上所述,通過相關數理模型或方法,結合行業相關指標構建評價體系是目前行業監管模式改革研究較為常用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是用來進行定量研究的社會調查方法,主要包含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統計分析三個部分[7]。首先,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編制調查問卷,針對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問題;其次,在小范圍試點的基礎上進行修改,以保證調研結果的信度和效度;最后,通過問卷星對相關單位進行在線調研。利用SPSS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借助MATLAB軟件結合AHP相關原理進行編程運算。
層次分析法將相關因素劃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方案層,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8],適用于難以直接、準確計算測量結果的復雜問題[9]。層次分析法大致分為4個基本步驟:建立層次分析模型→構建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確定權重。構造判斷矩陣時,需要借助1~9標度法,兩兩比較因素的重要性。一致性檢驗一般需要計算CR值,當CR<0.1時,說明通過一致性檢驗,結構模型有效[10]。
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的確定主要分為4個步驟:①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確定初步評價指標;②通過專家和監管員專題座談會確定具體評價指標;③實地調研,通過針對性訪談進一步篩選指標;④進行指標重要性問卷調查,確定評價指標。
3.2.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范圍覆蓋13個民航監管專業,包括處級133人、科級132人。通過問卷星發送調查問卷,共回收問卷276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265份。
3.2.2 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問卷調查的目的是確定評價指標和各指標權重。根據統計數據,借助SPSS軟件進行頻數統計,加權后計算均值。第一順位頻數是指調查對象認為某個指標最重要的次數,以此類推;均值通過加權平均計算得到,均值越高,說明綜合排名越靠前、該指標越重要。均值=(Σ 頻數×權值)÷有效人次,其中,權值由選項的排列位置決定。例如,在問卷中,“制度建設”包含4個參與排序的選項,排名第一的權值為4,排名第二的權值為3,排名第三的權值為2,排名第四的權值為1。在問卷中,設有主觀題“其他指標”,因反饋較少且與其他指標重復,在此不作考慮。評價指標重要性排序頻數及加權計算結果統計見表1。

表1 評價指標重要性排序頻數及加權計算結果統計

(續)
3.3.1 指標體系建立
基于AHP分析法,將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體系目標層記為M;準則層為評價體系的4個維度指標,記為D,包括制度建設D1、制度創新D2、資源配置D3、制度執行D4;方案層為制度建設、制度創新、資源配置、制度執行的下設二級指標,共計14個。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
3.3.2 確定指標重要程度
將同一層級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兩兩比較,劃分為9個重要程度等級(表2)。其中,第i個因素和第j個因素的重要程度之比記為Dij。以準則層為例,根據調查統計結果,制度建設D1的加權均值最高,其次為資源配置D3,隨后是制度執行D4、制度創新D2。結合均值和標度可知,制度建設D1相對于資源配置D3的重要程度為3,即D13為3。據此推理,得到D14為4,D12為7,且D11=D22=D33=D44=1,Dij=1/Dji。同理可得方案層各指標重要程度。

表2 9分制標度及含義
3.3.3 進行一致性檢驗
通過一致性指標CI檢驗構造矩陣的合理性,CI值越大,說明一致性越差。公式如下
由于判斷矩陣受隨機偏離的影響,為了準確衡量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引入隨機一致性指標RI(表3),將CI與RI進行比較得到CR,公式如下
如果CR<0.1,表示通過一致性檢驗,即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修正[11]。
借助MATLAB R2020b軟件進行計算,準則層λmax的近似值為4.104 2,CR=0.039 0<0.1,通過一致性檢驗,說明判斷矩陣可以接受。依次計算得到CR(D1)=0.083 3,CR(D2)=0,CR(D3)=0.082 5,CR(D4)=0.067 7,全部通過一致性檢驗。
3.3.4 基于三種方法的權重計算
為了避免單一計算方法產生的偏差,利用算術平均法、幾何平均法和特征值法分別計算指標權重,將權重平均值作為最終權重。判斷矩陣A公式如下
(1)通過算術平均法計算權重向量。公式如下
(2)通過幾何平均法計算權重向量。公式如下
(3)通過特征值法計算權重向量。首先,計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C;其次,對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處理[8];最后,計算歸一化后的權重。即
|λA-C|=0
3.4.1 準則層指標權重
根據AHP相關計算公式,借助MATLAB R2020b軟件計算準則層指標權重,結果見表4。

表3 隨機一致性指標RI值

表4 準則層指標權重
經計算可知,準則層的4個維度權重值排序為:制度建設>資源配置>制度執行>制度創新。其中,制度建設綜合權重值大于0.50,說明制度建設是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維度。
3.4.2 方案層指標權重
方案層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5~表8。

表5 P-D1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6 P-D2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7 P-D3判斷矩陣及權重

表8 P-D4判斷矩陣及權重
由表5~表8數據可知,制度建設維度的二級指標權重排序為:合法性>可操作性>合理性>完整性;制度創新維度的二級指標權重排序為:成果應用>課題研究;資源配置維度的二級指標權重排序為:人力資源>財政支持>信息化建設,其中信息化占比低于0.1,說明該指標對資源配置整體影響較弱;制度執行維度的二級指標權重排序為:行政檢查>監察員情況>信用管理>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其中,行政檢查權重接近0.50,占比較大,而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權重占比較低。
3.4.3 評價指標總權重
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綜合權重及排序見表9。

表9 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綜合權重及排序

(續)
3.4.4 結果分析
(1)合法性指標權重最高。一方面,說明法治觀念已經貫穿于民航行業監管全過程;另一方面,反映出行業監管過程中對制度建設合法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各項法律法規制度應有理有據、可查可究,真正做到權責法定、依法行政。
(2)人力資源指標處于權重綜合排序的第2位。說明人力資源是資源配置的重要內容。當前,行業發展與人力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顯,尤其是關鍵崗位的專業人才資源更是稀缺。因此,需要完善培訓、調崗、晉升等管理措施,盤活人力資源,提升內生動力。
(3)可操作性指標處于權重綜合排序的第3位。說明該項指標是行業監管的重要內容。這是由于可執行、可度量,可操作的條例要求更容易精準實施,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12]。
(4)行政檢查處于權重綜合排序的第4位。由此可見,行政檢查是制度執行的主要環節。受檢查計劃、檢查頻次、重大活動等多種因素影響,行政檢查不僅要關注檢查頻次,而且要注意檢查的效果。行政檢查的落實程度、對不安全事件的深層次分析都直接影響監管效果。
(5)財政支持指標處于綜合權重排序的第5位。說明該指標是資源配置的重點內容。根據民航行業相關統計數據顯示, 2015—2019年,民航基本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額逐年增加,2019年達到969.4億元[13],財政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由于民航行業屬于資金、人才、技術密集型行業,加大建設資金、運營資金、人才資金等的投入是其發展的必備條件。
(6)合理性指標處于綜合權重排名的第6位。行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主要包括法規政策、監管內容、應急預案、規劃設計等,應依據實際情況考核指標的合理性,保證指標符合實際需要。
(7)成果應用、監察員情況、完整性指標處于綜合權重排序的第7~9位。其中,成果應用指標是制度創新的重要方面,基礎的學術和應用研究為民航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系統的智力支持。監察員情況是指監察員的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等,高素質的監察員隊伍是監管效能提升的重要保證。完整性指標是制度建設的重要補充,應不斷完善各項法規制度流程。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涌現,BIM、5G等新興技術為行業監管帶來諸多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改進和完善相關配套管理制度。
(8)信息化建設、信用管理、課題研究、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各指標綜合權重低于0.03,整體占比較低。在調研中發現,信息系統重建設輕應用、信息共享性差、信息綜合分析利用價值低等問題普遍存在。當前,信息系統融合智能化建設正在推進完善,遠程監管、移動監管、智能監管、智慧監管等創新監管方式將發揮更多助力。2021年4月,民航局修訂了《民航行業信用管理辦法》,提出繼續加強民航行業信用文化建設,結合民航行業監管執法信息系統(SES)和法定自查監管機制,促使行業監管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由此可見,信用管理愈加重要。課題研究是制度創新的重要內容,應充分結合行業發展與現實需要開展課題研究,利用人才和技術優勢立足現在、面向未來。通過開展應用研究、創新性研究,引領民航行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是行業監管的正常手段,目的是促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而依法行政、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行業監管的基本要求,不能放低標準。雖然兩項指標的綜合權重占比較低,但不容忽視。
通過梳理和分析行業監管模式相關研究成果,結合調研、訪談及問卷調查結果,構建基于AHP的民航行業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1)準則層的4個維度指標權重值排序為:制度建設>資源配置>制度執行>制度創新。其中,制度建設綜合權重值大于0.50,說明制度建設是監管模式改革單位評價指標體系的重要維度。
(2)在方案層評價指標綜合權重排序中,合法性>人力資源>可操作性,且人力資源權重值與合法性權重值相差較大;信息化建設>信用管理>課題研究,雖然這三項指標的綜合權重偏低,但從行業監管實際來看,今后這三項指標的權重會有所提高,重要性將有所提升。
(3)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這兩項指標的綜合權重較低,對整體評價影響較弱。考慮到既不能單純通過行政處罰或行政強制數量評價監管質量,也不能忽視這兩項指標的影響作用,建議將這兩項指標調整為參考指標,以相關情況說明的形式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