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

2021年11月15日,長安汽車聯手智能汽車產業鏈龍頭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的首款高端智能電動網聯汽車阿維塔11在上海亮相,標志著民族品牌長安汽車智能出行戰略轉型取得重大突破。就在品牌發布日十天前,長安汽車在重慶聯交所完成阿維塔科技公司24.2億元首輪融資,阿維塔科技作為長安汽車全新推出的高端智能汽車研發平臺,聚合了產業鏈頂級資源,打造智能汽車整車研發、解決方案和能源生態一體化、智能化平臺CHN,此次增資引戰成為長安汽車推進新能源戰略和智能出行轉型承前啟后的節點。在“雙碳”戰略背景下,面對汽車產業“新四化”帶來的“百年之未有之大變局”,處于中國汽車第一陣營的長安汽車,抓住行業之變、探尋轉型之路,加速“換道”新能源,開啟了中國民族汽車品牌守正創新、再起新局的創業歷程,逐漸成長為中國打造汽車強國、制造業強國的中堅力量。
汽車產業作為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產業,是民用工業中最為復雜、產業鏈最長、涉及面最廣的產業之一,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對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增加就業和促進消費升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是汽車大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汽車產業始終是中國重要的引資、投資產業,加入WTO后,本土汽車品牌起步,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孕育了吉利、長安、奇瑞、比亞迪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并于2009年超越美國躍居全球汽車產銷量第一,一直保持至今。
然而,相對于世界汽車工業百年歷史,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和崛起不過三十年,傳統汽車產業強國基本壟斷了燃油車產業鏈的核心部分,在龐大的市場規模背后,是中國汽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薄弱、自主品牌在中低端徘徊的殘酷現實。發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借助中國在新能源車“三電”核心的領先優勢,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升級,為中國汽車產業在電氣化、智能化、高端化領域“換道超車”創造了機遇,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
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新能源汽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陸續推出系列產業政策和配套補貼優惠政策,在國家產業政策、能源戰略調整和消費結構變化等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出巨大的潛力。截至2020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元,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在整車生產銷售、產業鏈上下游技術水平的飛速發展,即使在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出現二十八年來首次負增長,由“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依然保持高速增長發展態勢,吸引了各類資本紛紛布局新能源車市場,形成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和信息通信技術企業競相角逐的市場格局。
作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之一,擁有一百五十九年發展歷史的長安汽車,于1984年進入汽車行業,2006年開始發展自主品牌乘用車,2009年長安汽車成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之一,2014年長安汽車品牌銷量累計突破1000萬,成為第一家突破千萬的中國品牌。作為深耕燃油車領域的傳統車企,長安汽車是汽車研發領域的領軍者,建有“六國九地”全球協同研發體系,連續蟬聯中國汽車研發實力行業第一,入選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面對“新四化”浪潮和消費升級新趨勢,長安汽車于2017年10月,長安汽車發布“香格里拉計劃”,宣布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電氣化,成為國內第一家明確停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的車企,拉開了向新能源領域全面轉型的序幕。
誕生于2014年新能源車創業風口的跨界造車“新勢力”,借助強大的互聯網基因和新商業模式,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率先布局、發展壯大,并成為低碳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汽車核心技術的領跑者。與造車新勢力借助“代工”輕模式融資圈地,在新能源車市場高歌猛進不同,“以產品制造為中心”的傳統車企,面臨著制造模式、售后服務、業務延伸等多重考驗,如何通過新舊動能更迭、商業模式調整、組織結構重塑,加速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運營商”轉型,是傳統車企面臨的新課題,新能源轉型之路也充滿了挑戰。為推進“香格里拉計劃”落地,2018年長安汽車啟動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將智能化與新能源提升到了戰略高度,并積極探索通過平臺搭建、資本運作、品牌合作、資源協同等方式,加速智能出行轉型步伐。
在拓展新能源市場方面,2018年5月,長安汽車將旗下新能源業務整合成立長安新能源公司,作為長安汽車品牌的新能源業務承載者,并于2019年12月實施增資擴股,引入四家戰略投資者,融資28.4億元,成為汽車類央企第一家實現混改的企業,加速研發推出新能源車產品,但市場占有率并不理想,2018年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8.68萬輛(市場占比7%),2019年2.8萬輛(市場占比2.3%),2020年3萬輛(市場占比2.2%)。
在推進品牌高端化方面,長安汽車積極探索合作開發新模式,通過開放合作、集成創新,構建新能源汽車全新平臺,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邁進。2018年8月,長安汽車與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在南京設立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公司,合作生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2020年3月,長安汽車對長安蔚來增資1.88億元,以持股95.38%成為長安蔚來絕對控股股東,2021年5月,長安蔚來正式更名阿維塔科技公司,承載起長安汽車打造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平臺使命,并于8月推出首輪融資計劃,擬通過重慶聯交所實施增資擴股,引入二至五家戰略投資者,借助整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源,拓展產業鏈發展空間。
為助力阿維塔科技順利增資引戰,重慶聯交所組建專業團隊,圍繞新能源車行業趨勢,從阿維塔科技發展定位、融資需求、股權結構等核心入手,為長安汽車提供政策法規輔導、交易方案擬定、資格條件設置等專業化服務。在持股比例上,確定募集資金對應持股比例不超過61%,以確保長安汽車對阿維塔的實際控制權;在企業資信上,確定企業法人意向投資方,實繳資本不少于人民幣20億元,私募基金資管規模不低于150億元人民幣;在資格條件上,確定戰略投資人為智能網聯或新能源領域的龍頭企業,與增資企業不存在業務競爭關系;財務投資人應具有較強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的投資經驗,投資案例不少于三個,助力阿維塔科技整合產業鏈資源,精準引戰增資,打造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網聯汽車平臺。
在項目掛牌期間,經過重慶聯交所的全力推介,阿維塔科技增資項目吸引了眾多智能網聯和新能源行業巨頭關注咨詢,最終長安汽車確定引入三家投資方,分別為寧德時代與福建閩東聯合體、重慶承安與兩江西證聯合體、南方資產與南方工業基金聯合體,募集資金24.2億元。增資完成后,阿維塔科技公司注冊資本由2.88億元增至11.72億元,其中,長安汽車持股比例39.02%,寧德時代、重慶承安作為戰略投資人分別持股23.99%、19.01%,南方資產作為財務投資人持股8.73%,其他新股東持股合計11.85%,蔚來汽車持股比例1.13%。長安汽車通過引入外部資源推動阿維塔科技股權多元化改革,由其控股子公司變為聯營企業,有利于阿維塔科技獨立開展市場化運作,增強發展活力,提高運營效率,加快打造自主高端品牌并實現產業化,實現順利轉型。
作為承載長安重振新能源市場重要平臺,阿維塔聚合了長安汽車、華為、寧德時代在整車集成、軟件科技和動力電池領域的頂級資源優勢,打造全新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縮小與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差距,在高端電動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其中,寧德時代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動力電池系統使用量連續四年全球第一,2021年9月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燈塔工廠”,成為全球首個獲此認可的電池工廠,目前國內市場占有率52%,全球市場市場占有率30%以上,幾乎每兩輛新能源車中就有一輛車搭載寧德時代電池。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盡管沒有參與阿維塔項目增資,仍憑借其全球通信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與長安汽車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領域的多年合作關系,成為打造阿維塔科技平臺的核心力量,并將在數字化架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為長安智能汽車提供技術支持。同時,在組織架構上,阿維塔已實現了跨國布局,其中重慶是全球整車策劃中心、全球整車研發中心、全球整車制造中心,上海是全球品牌中心、全球軟件研發中心,慕尼黑是全球設計中心,2022年二季度,阿維塔11將正式發布,三季度將實現首批量產及用戶交付。
長安汽車順應新能源車市場化加速趨勢,在新能源車領域深度布局蓄力的同時,堅持自主研發的道路,以科技創新加速“新賽”轉型,走出了一條長安汽車的獨特發展道路。2017年以來,長安汽車陸續打造了EPA0、EPA1和EPA2三大全新專用電動車平臺,推出了可覆蓋A級到C級的全新智能平臺——MPA方舟架構,并將全力打造面向用戶全場景服務的智能汽車超級數字化平臺——SDA架構。隨著長安汽車產品陣營不斷擴大以及對新能源及高端產品的重視,長安汽車市場銷量逐漸走出階段性下滑的頹勢,2021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交出了全年銷售175.47萬輛、同比增長16.7%,其中,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突破了120萬輛大關,全年銷售120.42萬輛,同比大幅增長23.1%。2021年5月,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迎來第2000萬車車型下線,是率先達到2000萬輛的中國汽車品牌,成為長安汽車轉型升級進程中的里程碑,也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里程碑。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2035年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建設高水平汽車產業研發制造基地,打造五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在“兩個一百年”交匯之際,長安汽車阿維塔科技平臺的全新亮相,成為長安汽車在智能化、電動化全新賽道上的一次突破,必將助力長安汽車繼續保持自主研發、創新創業精神,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突破,為打造汽車強國、制造業強國注入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