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工業”是甘肅振興老工業基地,發揮和放大工業基礎優勢,以重點地區和關鍵領域為突破口,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銀集團”)作為共和國有色工業長子和省屬特色骨干企業,近年來在“強工業”行動中緊緊圍繞“傳統產業規模集約發展、新興產業集群特色發展”人才需求和實現“工業總產值倍增、營業收入倍增、經營效益倍增、采選綜合能力倍增、職工收入倍增”發展目標,集聚用好人才。當前,白銀集團各類人才占員工總數的49.5%。
□據說,素有“高鐵院士”美譽的王夢恕,生前自有選拔人才的一套標準。有一年,中鐵集團選拔局級干部,王夢恕作為兩個評委之一,對參評干部提了一個問題:“人這一輩子最不該犯的錯誤是什么?”結果,50個參評干部只有一個答了——“不要說假話。”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不應該腐敗”。(2018.9.26《報刊文摘》)
柔性引進高端創新人才。白銀集團依托博士服務團、科技金融掛職等重點人才工程,搭建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等協創平臺,以兼職掛職、定期服務、技術開發、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柔性引進院士、專家、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3名,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先后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內推出了高檔銅箔、超微細電磁線、超導電纜、納米氧化鋅等高端拳頭產品,2022年實現光伏發電從無到有。
市場選聘緊缺專業人才。白銀集團依托異地投資貿易公司,“一事一議、特事特辦”,加大懂經營、善管理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力度,引進急需緊缺復合型人才4名。深化董事會職權改革,21家子公司全面完成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管理,現職轉聘經理層成員36名,社會化公開選聘經理層成員17名,有效激發企業活力動力。2021年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完成營收722.8億元、利潤總額11.27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當前正在分公司全面實施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契約化工作。
3) 黑水經角閥減壓流出后,由于流速在角閥筒體內急劇增大,會有大量固體顆粒的黑水直接噴向角閥筒體底部法蘭蓋,從而造成黑水角閥筒體底蓋磨損嚴重,曾發生幾次外漏現象。
著力鍛造“專業型”黨務人才。白銀集團以“黨建帶頭人”隊伍建設為抓手,把從事黨務工作經歷作為必要工作經歷,堅持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與公司治理有機統一,實施素質提升基礎工程、理論武裝引領工程、黨務人才培養工程、企業文化塑魂工程,實現黨務人才培訓、黨的建設工作全覆蓋。目前配備專兼職黨務工作人員436人。2021年在基層選樹了10家黨建融入生產經營創建典型,“六個融入內嵌”的基本做法和經驗得到宣傳推廣,銅業公司黨委榮獲甘肅省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22年張曉平同志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
全職引進年輕后備人才。白銀集團堅持校企合作,構建“多位一體”引才體系。近三年從高校引進傳統產業支撐人才768名(研究生14名,本科生423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全日制大專及以上畢業生1138人。開展以青年人才為主的“揭榜掛帥”技術創新項目,2020年獎勵158項共147萬元,涉及657人;2021年獎勵189項共138萬元,涉及591人;2022年173個技術創新項目已由青年人才為主“揭榜掛帥”。鋅電解重金屬廢水智能化源削減大型成套裝備研發及工程示范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能上能下”破除“鐵交椅”。白銀集團制定《所屬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規定》《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實施辦法》,并與《經理層成員選聘管理辦法》相貫通,簽訂聘任協議和業績合同,鮮明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選人用人導向,剛性考核、剛性兌現、剛性退出,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長效機制。2020年來,有375名人才因實績突出走上基層和中層管理崗位,有145名管理人員因實績不顯退出管理崗位。
聚力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白銀集團“項目+人才”,面向社會、面向集團、面向基層,推進“揭榜掛帥”“賽馬”工作機制,培養高層次技術創新團隊。銅冶煉技術提升改造項目團隊消化吸收行業先進冶煉技術,“閃速爐”一次性貫通工藝創造了行業最短達產時間紀錄,實現銅產能翻番。綜合物流團隊“走出去”發展,形成“實體+平臺+貿易+金融+大數據”現代智慧物流供應鏈。在第二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攬獲8金、9銀、5銅,居甘肅展團首位,榮獲優秀展團獎。
合力造就“工匠型”技能人才。白銀集團圍繞傳統產業主體工種、關鍵工藝、核心技能等領域,以“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等為主要陣地,采取帶徒傳技、崗位練兵、技能比賽、“新型學徒制”等多種模式,凸顯高技能領軍人才引領示范作用,形成了“培訓-實戰-比賽-晉升”一體化機制。礦冶院固廢資源化創新團隊榮獲甘肅省首屆“優秀創新團隊”稱號。鉛鋅廠李少坤勞模創新工作室獲“潛心百煉創新聯盟”榮譽。2020年來有152人晉升技師和高級技師,2021年隆重評選表彰了10名“白銀工匠”和10名“提名白銀工匠”。
總而言之,胸部CT三維重建與食管吞鋇均具有良好的診治效果,但是,胸部CT三維重建技術具有較高的并發癥檢出率,值得進一步采納和推廣。
“評聘分離”破除“終身制”。白銀集團修訂《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管理辦法》《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層級等級晉升管理辦法》,進一步健全崗位與職責對應、責任與權限對等、層級與等級并行的崗位競聘和等級升降管理體系,構建專業技術人員在縱向上有專業技術崗位層級晉升、橫向上又與管理崗位相貫通的職業發展“雙通道”。2020年來,有87名人才因管理能力突出走上管理崗位,有77名管理人員因長于專業調整到專業技術崗位,有390人因從事崗位與所學專業技術不對應,只保留專業技術資格,未聘任專業技術職務。
考慮變工況特性的微能源系統優化規劃:(二)優化模型及方法//田立亭,程林,李建林,郭劍波//(20):17

“多措并舉”破除“大鍋飯”。白銀集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寬帶設計薪酬,向作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傾斜,實現差異化分配;完善人才津貼制度,加大技術技能津貼并拉大級差,年度支出技術技能津貼1712.02萬元,體現技術人員崗位價值;設立人才創新基金,強化“揭榜掛帥”激勵與考核,并按轉化成效落實受益比例,體現技術人員貢獻度,近三年給予“揭榜掛帥”人才獎勵431.5萬元;落實政策福利待遇,高校畢業生見習期工資大幅提高并享受生活補助和安居待遇,關鍵技術崗位、關鍵工序、急需緊缺人才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
圍繞“強工業”行動人才需求,當前,白銀集團正細化完善“16313”人才工程,著力推進科技研發、工程技術、技能操作、營銷貿易、金融財會、職能管理六大專業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將集聚形成“高精尖缺”人才不少于30名、創新領軍人才不少于100名、創新優秀人才不少于300名的保障體系,強力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