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見

2022 年4 月20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業教育法》)修訂,首次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自2022 年5 月1 日起施行。《職業教育法》于1996年公布實施,在過去的26 年中,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在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加大力度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不斷增強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性。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當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正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所說:“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舉措和實踐成果轉化為法律規范,為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夯實了法治基礎。
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規定,高等職業學校和實施職業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應當在招生計劃中確定相應比例或者采取單獨考試辦法,專門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介紹:“法律規定了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在專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這一規定表明,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這從法律層面暢通了職校學生的發展通道,給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上大學開了一個口子,這必將大幅提高學生上中等職業學校的積極性。也意味著,中職學生和“本科”之間有了通道。中職不再是低水平的“打工教育”,真正變成“為不同稟賦學生提供多種成才可能”的搖籃。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吳學敏認為,開展本科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在新發展階段增強適應性的關鍵舉措,可以更好地提升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真正讓職業教育“香起來”“熱起來”。此外,為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一方面明確國家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學分、資歷以及其他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另一方面鼓勵支持普通中小學、普通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職業教育相關教學內容,進行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勞動教育。
這次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更加明確了職業教育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在總則中還強調了國家提倡發揮企業重要的辦學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興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在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中,“產教融合”一詞取代了此前的“產教結合”。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天山表示:“過去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常常不能及時反映到學校中,企業與學校之間類似于‘朋友幫忙’的關系,這種關系很不穩定。”而“融合”就是要成為一體,企業與學校共同投入、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人才培養,從而達到共建共贏。
為了發揮激勵引導作用,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還明確:對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就業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的企業,按照規定給予獎勵;對符合條件認定為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按照規定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落實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惠。
近年來,雖然一項項相關改革措施順利落地,但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繼續升學或求職通道依然不暢不寬,仍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隨著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職教學生升學就業的瓶頸將得到進一步突破。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杜德印直言,進一步突出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是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的亮點之一。“為什么叫職業教育?就是教育圍繞職業,教育為了就業。就是(學生)學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就學什么。”
為進一步提高職教學生就業的公平性,為職教畢業生創造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明確: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錄、招聘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時,應當明確技術技能要求,將技術技能水平作為錄用、聘用的重要條件。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有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的崗位,可以適當降低學歷要求。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職業教育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 倍左右。為此,職業教育發展要在學校的公益邏輯和企業的市場邏輯中尋求結合機制,多渠道增加職業教育投入。據了解,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共有職業學校1.12 萬所,在校生超過3 000 萬人。而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
現如今,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技能改變命運、技能成就人生”的故事正在上演。例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的劉樸源,是學校與國航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訂單班”的學生。“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考取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后,就業不成問題。”劉樸源感到找工作很輕松。安徽省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周子洋,目前在當地從事人工智能訓練方面的工作。“過去大家總覺得職校畢業生就業前景不好,但互聯網經濟和新職業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新契機。”周子洋說。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黃浩,畢業后與朋友共同成立柳州旭至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研發的新產品已經在眾多智能制造企業中推廣應用。“機械設計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專業。”能將所愛所學所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黃浩覺得很幸運。
以上3 個案例足以說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可以有效保障職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通道暢通,幫助他們用技能繪就精彩人生。
據了解,教育部自啟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以來,目前全國共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32 所,職業本科在校生人數達12.93 萬人。為推動產教融合,實現共建共贏,2021 年6 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財政部等部門共同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這是一項大規模、批量次培養中高端技能人才的新舉措。”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初浩楠表示。《意見》的出臺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制造強國、質量強國、人才強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支撐;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做出了全新的頂層設計,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努力消除“職業教育屬于層次教育”的錯誤認識,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在普職銜接、產教融合、財政保障等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未來有必要面向更長遠的國家戰略,做好前瞻性的政策儲備。這樣才能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激勵青年技能人才用高超的技藝書寫出精彩的人生畫卷。讓更多青少年享有適合自己的教育,在職業教育中出彩,讓職業教育承載更多的青春夢想。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程杰認為,新《職業教育法》對職業教育做出全新的頂層設計,它所發揮的主要作用:一是推動中職與普通高中協調發展,基礎課程體系實現統一,學校在職業和技能課程方面趨向個性化、多樣化,家庭和學生可根據興趣自主選擇,順應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發展趨勢,為提升全民人口素質奠定關鍵基礎;二是高等職業教育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主體,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之間實現融會貫通,學生可申請轉換,順應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發展趨勢,為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提供關鍵支撐;三是讓市場主體在職業教育體系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尤其發揮創新型企業在師資隊伍、課程設計、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做好監督管理。
目前,技能型社會建設已成時代之需,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王揚南表示,技能型社會建設是2021 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的新戰略,包括職業教育在內的各級各類教育應以此為引導,明確發展定位、主要作用,破解現實技能教育矛盾和問題,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培訓水平。未來,在新的《職業教育法》規劃引導下,讓熱愛技術、鉆研技術者有尊嚴、有出路、有奔頭,讓高技能人才成為社會崇尚的明星,青年人追逐的偶像。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