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周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支持學校全覆蓋、高質量開展體育課后服務,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在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2022 年7 月6 日,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內容涉及14 項要點,以下選取4 項進行介紹:
豐富拓展活動課程門類。體育課后服務活動課程應設置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冰雪運動、武術、啦啦操等項目;鼓勵設置中國式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有條件的設置手球、橄欖球、游泳、體操、輪滑、定向越野等項目。各地應結合實際開展體育文化講座,定期組織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知名專家等,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傳授學生科學鍛煉和健康知識,培養體育精神,積淀體育文化。
切實加強課程資源建設。各地體育部門、教育部門要在充分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課后體育鍛煉資源基礎上,按照需求牽引、以用為本的原則,組織制作并遴選推薦一批適合學生課后服務和課余時間學習的優質體育類視頻教學資源。視頻資源要突出基礎性、示范性、完整性、系列化,與“三點半”前課堂教學有效銜接、有所區別,能讓學生“跟著視頻學”,能讓教師“跟著視頻教”,有效服務教與學。各地要積極推廣體育總局編制的近視防控操、脊柱健康操等教學視頻,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和科學健身。
大力加強兼職教練員隊伍建設。各地體育部門要會同教育部門遴選推薦一批思想品質優秀、熱愛教育事業的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退休體育教師和大學生志愿者等,按照“雙向選擇”原則,由義務教育學校根據需要自主選聘為兼職教練員。兼職教練員要積極參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組織開展有關體育運動項目,指導學生體育社團和興趣小組活動等,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熱情,涵養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
合理規劃利用社會體育場館。各地要指導公共體育場館、全民健身中心、體校、青訓中心等合理規劃時段,低收費或免費為學校開展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體育課后服務等提供場地支持。有條件的可建立校館合作機制,支持學校采取“走出去”方式,利用周邊體育設施開展體育課后服務。